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是咋那么夺取韩信的将印和兵符的?

刘邦是咋那么夺取韩信的将印和兵符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64 更新时间:2024/3/17 5:24:2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为何能潜入韩信军营,夺取将印和兵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楚汉争霸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插曲。

公元前204年六月,刘邦渡过黄河,来到韩信大军驻扎的军营前,自称是汉王使者,潜入军营并夺取了自己交给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并调动各位将领的驻军位置。韩信起床后才得知刘邦本人亲至,不禁大惊失色。

关于“刘邦夜探韩信军营”的内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循行,备守赵地。

对于这段记载,我一直觉得有问题。虽然它出自于正史,但实在是太像民间故事了。

一、刘邦并不是武林高手,只因为自称是汉王使者,就可以纵马进入韩信军营,更轻松地进入韩信卧室,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全部偷走。

大家看到这段记载,有没有侠客夜探贪官府邸的感觉呢?如果刘邦想动手杀韩信,那韩信在睡梦之中,估计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韩信是什么人?那是治军严明的统帅啊。可这位统帅居然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自己卧室,你说韩信这支军队的管理漏洞该有多大?

管理漏洞如此之大,韩信的军事水平难道就不值得怀疑吗?这种队伍怎么可能屡克强敌呢?

二、刘邦偷了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并借着将印和兵符指挥韩信的军队,这本身就是民间故事的惯有套路。

民间故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由于编故事的人并不理解权力运行的真正方式,所以他们总把玉玺、印信、兵符和圣旨之类的信物渲染得神乎其神。

实际上,玉玺、印信、兵符和圣旨之类的信物只是权力的象征,却不是产生权力的根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项羽派两个武林高手冒充汉王使者,直接进入韩信卧室,把韩信的将印和兵符偷走,难道这两个武林高手就能依靠将印和兵符,堂而皇之地调动韩信的军队吗?显然不可能!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当刘邦准备偷韩信的将印和兵符时被韩信发现了,于是韩信决定造反。刘邦对韩信的部下们说:“韩信是反贼,你们别听他的!”

可韩信的部下们却一脸沉痛地说:“汉王,韩信虽然是反贼,但他手握将印和兵符,我们不得不听他的命令,还请汉王见谅!”

你们说,这种搞笑的事又怎么可能发生呢?

玉玺、印信、兵符和圣旨之类的信物之所以能够生效,主要是因为颁发或拥有这种信物的人(或集团),其本身拥有强大的实力。

当一个人(或集团)拥有强大的力量时,他即使什么信物也没有,也没有人敢随便拒绝他的命令;当一个人(或集团)没有强大的力量,他即使穿上龙袍、拿起玉玺、写下圣旨,也没有人会把他当回事的。

对此,只要看看大权在握的实力派与傀儡皇帝的差别,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三、刘邦想指挥韩信的军队,竟然需要偷出韩信的将印和兵符,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如果韩信军中的将领大都不尊重刘邦的权威,刘邦就是拿着韩信的将印和兵符,也无法指挥韩信的军队。

比如说汉献帝,他就算拿着曹操的印信,难道就能指挥曹操的军队?绝不可能!曹仁夏侯惇等人是曹操的亲信,而不是汉献帝的铁杆。

如果韩信军中的将领大都尊重刘邦的权威,刘邦就算空着手进入韩信军中,也可以指挥韩信的军队。

从理论上讲,刘邦不要说指挥韩信的军队,他就算想撤韩信的职,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这并不是难事。

还拿汉献帝来举例,从名义上讲,汉献帝是君、曹操是臣,汉献帝要曹操死,曹操当然应该死。

可问题是: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

如果汉献帝手里有权而曹操手里无权,那汉献帝自然可以随意揉捏曹操;如果反过来,那曹操则可以无视汉献帝的权威。

刘邦能否指挥韩信?其本质并不在能否从韩信手中夺回将印和兵符,而在于他能否从实力上压制住韩信。

既然如此,那么刘邦为何要偷偷潜入韩信军营偷取将印和兵符呢?难道史书是胡乱写的?

在我看来,这不是史书乱写,而是史书写得过于含糊,以至于很多人都只能从字面上理解,所以才会把“刘邦夜探韩信军营”说成一个绘声绘色的故事。

这段史料如果写得详细一点,应该是这样的:刘邦诈称汉王使者进入韩信军营,他首先来到自己的嫡系将领营帐,然后命众人严密封锁汉王已入军营的消息,并派人把韩信的将印和兵符都偷偷拿过来。因为刘邦是以汉王的身份在韩信军营活动,并有嫡系将领配合,所以偷取韩信将印和兵符应该都不会太困难。

接下来,刘邦以汉王使者的身份求见韩信,韩信突然发现汉王使者竟然就是汉王刘邦本人,又发现自己的将印和兵符居然都在刘邦手上,自然会吓得乖乖听令。

韩信突然看到自己的印信和兵符居然都在刘邦手上,之所以会吓得乖乖听令,绝不是因为将印和兵符本身拥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而是因为这种事实可以证明三件事。

第一、刘邦可以在韩信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出入他的军营,并轻而易举地弄到自己发给韩信的将印和兵符。

第二、刘邦对韩信的军队拥有绝对掌控力,因为刘邦潜入韩信军营的时候,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很多,而韩信却一直蒙在鼓里,这本身意味着,韩信身边的人还是习惯于服从刘邦的命令。

第三、将印和兵符是刘邦发给韩信的带兵许可证,韩信肯定会把这种信物妥帖保管好。刘邦想拿回将印和兵符必然需要多人配合,而且这些人的级别必须足够高,或是与韩信极为亲近。

只要大家明白这三点,自然会明白韩信为什么会害怕。

当时的韩信风光无限,而刘邦却在项羽的围攻下显得有点落魄,所以刘邦必须适当敲打一下韩信:你永远也跳不出我的五指山,只要我愿意,我随时可以越过你来指挥军队。

说得再难听点,就算我想杀你,你也会死得不明不白。

明白上述事实之后,韩信又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标签: 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韩信最狠的一条计策,20万大军瞬间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韩信,大家都会想到他的用兵如神。但是他用兵神到什么程度?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述一个韩信作战生涯中最诡异的一个奇谋——潍水之谋,一个被众多史学家质疑甚至包含“神话”色彩的战役。公元前二零五年,刘邦的军队不敌项羽,被打的落

  • 韩信被诱杀时,张良为什么没有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良,汉朝

    提到张良,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世人称为“谋圣”,还与韩信、萧何一同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在7年之内,从一介布衣到最终建立大汉王朝,离不开这三人的努力。其中,张良智慧过人,深谋远虑,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不过,在韩信被杀的时候,张良为何袖手旁观呢?下面听中国历史故事

  • 蒯通和韩信是什么关系?他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蒯通,三国

    蒯通和韩信是什么关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196年,刚刚朝见完汉王的韩信走出宫殿,就被迎面而来的士兵给缚住了双手,士兵背后站着一个女人——吕后,见到吕后时,韩信知道此生算是完了。韩信惨死后,蒯通作为韩信帐下的谋士,即刻被刘邦给抓了起来,在

  • 吕后为什么那么痛恨韩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吕后,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后为什么那么痛恨韩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国士无双的人物,他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扶摇直上,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此人善于战略而不明政略,善于打战,而不懂人情世故。汉朝建立后,为什么萧何与张良能够安享富贵?韩信却

  • 萧何为什么要献计杀韩信?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萧何,汉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萧何为什么要献计杀韩信的文章。韩信,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神勇将军,这位“功无二于天下,略不世出”的绝世奇才,最后没有马革裹尸,战死金戈铁马的沙场,而是屈辱地死于妇人之手,长乐宫的钟室之中,可悲,可叹,甚至可恨!而更可恨的,是不是萧何呢?萧何献计

  • 韩信的仇人是谁?韩信为什么给仇人赐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仇人

    韩信为什么给仇人赐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朝时的一天,在淮陰(今江苏淮陰县)的一条大街上,忽然围了一大群人在观看什么把戏——圈中有个宰猪的屠夫,叉着腰,对一个佩着剑的青年人说:“韩信,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骨子里却胆小得很!”韩信生气地

  • 韩信被萧何杀了之后,他的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韩信

    萧何当初帮吕后除掉了韩信,却又为何偷偷救走了韩信的儿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民间一直有种传言,说是韩信并没有绝后。当时韩信被杀时,他的小儿子,也就是刚满三岁的韩潆(也有说韩天贡)刚好在他的门客蒯通家里玩,蒯通非常同情韩信的遭遇,也愤怒帝王家的无情,就冒着风险将韩信这个

  • 韩信用兵如神,为何一再求赏,他不懂刘邦心思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张良

    汉二年韩信攻下赵国,听从广武君建议,请求刘邦册立张耳为赵王,刘邦答应!汉四年在楚汉相持最为激烈的时期,韩信提出册立自己为假齐王,刘邦不得不答应,并立他为真齐王!汉五年刘邦约韩信和彭越会师,和项羽进行最后的决战。韩信、彭越迟迟不动,后来,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划陈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韩信闻召

  • 汉初三大名将都是谁?有一人比韩信死的还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彭越,汉朝

    你真的了解汉初三名将是什么结局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邦当击败项羽当上皇帝说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 韩信为什么宁愿忍受胯下之辱也不愿杀掉那位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韩信因为忍受胯下之辱被后人称之为忍辱负重,关于胯下之辱,史书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大概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