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最狠的一条计策,20万大军瞬间全军覆没

韩信最狠的一条计策,20万大军瞬间全军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64 更新时间:2024/1/22 15:02:2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提到韩信,大家都会想到他的用兵如神。但是他用兵神到什么程度?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述一个韩信作战生涯中最诡异的一个奇谋——潍水之谋,一个被众多史学家质疑甚至包含“神话”色彩的战役。

公元前二零五年,刘邦的军队不敌项羽,被打的落花流水,在这关键的时刻,刘邦听取了萧何的建议,重用了韩信,并且封他为大将军。这韩信在受到重用之后,十分感念他的知遇之恩,就带领这大军反击楚军,在山西将他们打败。

而后,韩信一鼓作气,接着带领刘邦的军队南征北战,打到了齐国。正当韩信攻打齐国时,前方突然传来齐国降汉的消息。原来在此之前,刘邦就派遣手下说客郦食其去齐国说服齐王归汉。

既然成了自己人,那就没必要打了。

不过,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得以得无行!——《史记·淮阴侯传》”

蒯通一语切中要害:领导的命令是让你攻齐,虽然他又派遣使者说降齐国,但是却没有下诏让你停止,既然如此,就要尊重命令!按照命令行事,就算失败别人也说不了什么,可违背命令行事,就算成功了也得不到好处和,甚至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在领导眼里什么最重要?听话!所谓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全是瞎扯。

韩信听后也是犹豫不决,蒯通趁热打铁,又说了一个让韩信无法拒绝的理由。《史记·淮阴侯传》记载:

“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这句话很简单:将军这几年努力打下的几十座城池,还不如一个书生的口舌吗?韩信听罢,果断发兵进攻对汉军没有防备的齐国。

可怜的郦食其正在与齐王饮酒作乐,等到兵临城下之时,齐王认为郦食其欺骗他,最终将他处死,然后逃跑,并且向项羽求救。

项羽图谋很大,他认为韩信多年征战,长途跋涉,士气早已疲敝,正是吞下他的好时机。因此,直接让手下的大将龙且带着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去解救齐国。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刘邦手下的韩信,竟然如此有勇有谋。以一招神计,反而将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全歼。

齐王迎接龙且的军队,将他们安排在今天的高密,而韩信就带着大军隔着潍水与他们遥遥相望。龙且的手下曾给他出计:

“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

前面提到,汉军长途跋涉远离国土。虽然刚刚将齐国攻下,但是土地人民根本还未完全掌控。此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齐王派遣亲信招抚故土。齐国百姓知道他们的君王还活着,自然会联合起来对抗汉军,如此一来,汉军无后续供给,投降是早晚的事儿。

然而,仆随主上。这龙且虽然也骁勇善战,但是却和他的主公项羽一样,鲁莽高傲,根本不听手下人劝。他自以为曾经击败过英布,也看不起这个“捡漏”才攻下齐国的韩信。最重要的是,他认为采用此计而让韩信投降,彰显不出他的功劳,因此果断拒绝。

不过龙且确实有这个资格,因为他的兵力远超韩信。

于是叫嚣着让韩信出兵,与之会战于潍水河畔。韩信不敌,然后逃走。龙且见状大喜:“固知信怯也”,追击而去。

当楚军半数进入南北近四十里的河滩时,韩信忽然调转马头继续迎战。并且远处传来三声轰鸣,不多时河水猛涨,汹涌袭来。楚军大半还未渡河,瞬间被洪水吞噬,就连惨叫声都淹没在浪潮之中。

原来,在交战前的晚上,韩信就命人下令让士兵准备数万个布袋子,里边装满泥沙,安排人运到了潍水的大孙猛村东十里,柿子园村西二里的渠河、潍河汇流处,把潍水的湍急河流堵住,并且派灌璎组织人砍万根木纤,待河水下降后全部埋入郑公村北开阔的河滩上,留下通道做好暗记。

等到时机成熟,立刻放水,冲散了楚军阵营,慌乱中楚军被木纤插死者无数。不到半个时辰,龙且战死。

不得不说,韩信的潍水之谋,确实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杰作。韩信完美地发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

也许是这一计谋太过完美,所以后人在军事战争中纷纷效仿,但是无一例外失败,要么是堵不住水,要么是水的力量不大,反正都没有效果。曾国藩更是直接断言此计乃是司马迁杜撰,不可能存在,并且说道:“沙囊壅水,下可渗漏,旁可横溢,自非兴工严塞,断不能筑成大堰”。

所以大家就开始质疑,这“神计”到底是真是假呢?不会是为了夸赞韩信而杜撰的吧。

甚至,民间流传出一种“神话”版。说是这条计策是韩信祭拜黄石公像时,被神灵所授。这条计策之所以能够完美实施,也是神灵保佑(《潍坊地方志》)。注:黄石公为张良老师,下图为黄石公授书张良塑像,有一说法是韩信的老师名叫姚端,姚端也是黄石公的弟子。

但是,笔者在分析之后,发现,潍水之战很可能是确有其事的。

首先,据史书记载,韩信攻打齐国是在冬季,齐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所以依据山东的气候,潍水在冬季的时候水流量可能会大大减少,而韩信又让人准备数万个泥袋子来阻断河水,有些漏水的地方也能够很快结冰,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将河水拦住。

并且,韩信是让士兵在接到龙且的挑战后立刻就堵住上游江水,即使水量不多,经过一夜的积累,也完全可以在第二天发挥作用,即使不能将楚兵全部冲走,起码也可以将他们困在江心,让他们军心大乱。

所以说,韩信的潍水之谋可能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像后人如曾国藩等人效仿这个计谋失败了,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季节,水流量,水的瞬间爆发力量等等,这也就从侧面烘托了韩信这个人的才能,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就可以想到关于物理方面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可谓是一位天才将领!

标签: 韩信西汉

更多文章

  • 韩信被诱杀时,张良为什么没有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良,汉朝

    提到张良,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世人称为“谋圣”,还与韩信、萧何一同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在7年之内,从一介布衣到最终建立大汉王朝,离不开这三人的努力。其中,张良智慧过人,深谋远虑,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不过,在韩信被杀的时候,张良为何袖手旁观呢?下面听中国历史故事

  • 蒯通和韩信是什么关系?他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蒯通,三国

    蒯通和韩信是什么关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196年,刚刚朝见完汉王的韩信走出宫殿,就被迎面而来的士兵给缚住了双手,士兵背后站着一个女人——吕后,见到吕后时,韩信知道此生算是完了。韩信惨死后,蒯通作为韩信帐下的谋士,即刻被刘邦给抓了起来,在

  • 吕后为什么那么痛恨韩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吕后,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后为什么那么痛恨韩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国士无双的人物,他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扶摇直上,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此人善于战略而不明政略,善于打战,而不懂人情世故。汉朝建立后,为什么萧何与张良能够安享富贵?韩信却

  • 萧何为什么要献计杀韩信?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萧何,汉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萧何为什么要献计杀韩信的文章。韩信,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神勇将军,这位“功无二于天下,略不世出”的绝世奇才,最后没有马革裹尸,战死金戈铁马的沙场,而是屈辱地死于妇人之手,长乐宫的钟室之中,可悲,可叹,甚至可恨!而更可恨的,是不是萧何呢?萧何献计

  • 韩信的仇人是谁?韩信为什么给仇人赐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仇人

    韩信为什么给仇人赐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朝时的一天,在淮陰(今江苏淮陰县)的一条大街上,忽然围了一大群人在观看什么把戏——圈中有个宰猪的屠夫,叉着腰,对一个佩着剑的青年人说:“韩信,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骨子里却胆小得很!”韩信生气地

  • 韩信被萧何杀了之后,他的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韩信

    萧何当初帮吕后除掉了韩信,却又为何偷偷救走了韩信的儿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民间一直有种传言,说是韩信并没有绝后。当时韩信被杀时,他的小儿子,也就是刚满三岁的韩潆(也有说韩天贡)刚好在他的门客蒯通家里玩,蒯通非常同情韩信的遭遇,也愤怒帝王家的无情,就冒着风险将韩信这个

  • 韩信用兵如神,为何一再求赏,他不懂刘邦心思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张良

    汉二年韩信攻下赵国,听从广武君建议,请求刘邦册立张耳为赵王,刘邦答应!汉四年在楚汉相持最为激烈的时期,韩信提出册立自己为假齐王,刘邦不得不答应,并立他为真齐王!汉五年刘邦约韩信和彭越会师,和项羽进行最后的决战。韩信、彭越迟迟不动,后来,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划陈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韩信闻召

  • 汉初三大名将都是谁?有一人比韩信死的还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彭越,汉朝

    你真的了解汉初三名将是什么结局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邦当击败项羽当上皇帝说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 韩信为什么宁愿忍受胯下之辱也不愿杀掉那位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韩信因为忍受胯下之辱被后人称之为忍辱负重,关于胯下之辱,史书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大概就是说,

  • 曾经十分落魄的韩信,是如何得到赏识走向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西汉,刘邦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韩信的故事大家听过吗?韩信的成功来源于天才的自信,经验是在成长中积累的,而天赋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而韩信恰恰有,如果说韩信像乞丐一样落魄,不妨看看刘邦得天下用的人,樊哙是个杀狗的屠夫,周勃是个办丧事的吹鼓手,曹参是个狱卒,刘邦不过是个亭长,最牛的萧何放现在也就是个县政府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