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变法的先天不足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先天不足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80 更新时间:2024/1/5 7:25:27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可以说它奠定了后来华夏大一统朝的基础,如果秦孝公不用商鞅变法,秦国可能很难有力量实现统一,战国的历史就不知道要往何处发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大概是这些:

一个是居民户口管理制度,按照什伍的建制划分居民,一什一伍成为居民的基本单位,同建制的这些户居民就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出台著名的连坐制度,什伍的居民有犯法的,其他人必须要报告,不报告的就腰斩,报告的会得到奖赏,奖赏的规格等同于在战场上砍下敌人的一个脑袋,如果藏匿罪犯,那就跟战场上叛变一个罪名。

这个制度的好处是强化了社会治安,提高了司法机关的破案效率。弊端就是让其隐私权这个概念在中国消失了几千年。而且让邻里之间联系被削弱,社会成员开始原子化,无法联系在一起。

再一个是百姓家里要是有两个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过各的日子,否则赋税加倍。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所有适龄劳动力都从事生产,防止出现闲人。但是这个制度让政府强力介入居民私生活,严重地干涉了人身自由,使公权力恶性膨胀。

然后就是奖励军功,在战场上立功的会有相应的奖赏,如果是民间私斗,无论有理没理,都会受到惩罚。这项制度积极意义比较大,直到现在我们的社会治理思维还有它的影子在。

下一项,鼓励从事农业生产,男耕女织,在农业生产中表现突出,缴纳粮食赋税多的也能得到爵位,跟在战场上立功一样。但是严格控制商业行为,如果因为经商赔了而穷困,那么这个人就跟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而贫穷的人一样,举家为奴。

鼓励农业生产,这个很好,没病。但是打击商业的行为影响了社会的财富积累,也让这个国家失去活力和创造力。老百姓倒是好管了,专制帝国要的就是这个。

下一个,宗室贵族也要凭借军功才能享受待遇,否则就跟普通百姓一样。这个思路没错,但是这个制度有一个先天的缺陷,后面会说到。

再有就是明确等级制度,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这个是和前面奖励耕战联系在一起的,没什么问题。

为了推行自己的制度,商鞅还搞了一场著名的营销活动,就是立木赏金。弄一根儿木头放在国都的南门,告诉大家,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奖励十金。大伙都认为这事儿不可能,钱得的太轻松了。其实他们就不想想,商鞅要是骗你们,他图的是什么?就图拿你找个乐?他撑的?而且就算你扛了没得到钱,你能有什么损失,就当锻炼身体了呗。但是没办法,惯性思维太严重了。随后商鞅把赏钱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人想试试了,然后他就成功了。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拿走了五十金,发笔小财。顺便说一句,各位面对这种新鲜事,考虑好了,如果是骗局,他能图你什么。如果你上当,会损失什么。这两项都没什么问题的话,那不妨一试。说不定就是扛根儿木头就得一笔钱呢。

商鞅得到的更多,通过这次营销,他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让大家增强了对变法的信任。其实商鞅并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秦孝公派他攻打魏国,魏国派出公子卯应敌。商鞅给公子卯带了一封信,说:“当初我在魏国的时候,咱们关系都不错。现在咱们是两国仇敌,但是我不忍心和你厮杀。干脆,咱哥俩见一面,谈谈,说不定能达成一个协议,然后一块儿喝顿酒,各自退兵不好吗?”公子卯还真信他了,跑去跟他见面,商鞅摆酒款待,提前安排了伏兵,喝到一半,伏兵一拥而上,抓住了公子卯。然后趁着魏军营中无主,一片大乱,趁机攻打魏军,大获全胜。

要说这个公子卯确实是没什么脑子,两国交兵,你怎么就那么容易上当,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不知道兵不厌诈吗?但是我还是有些迂地认为,商鞅用两个人的交情来使诈,这个还是有点儿下作。而且在先秦时代,这么干的人都遭报应了。春秋时期,楚国借着会盟,突然袭击,抓了宋襄公。到了战国,楚怀王就上了秦国的当,会盟之后让人家给抓了。商鞅更是现世报,来得快,后来商鞅失势,被秋后算账。商鞅逃往魏国,魏国人恨他蒙骗自己,不接受他。商鞅说那我去别的国家吧,魏国人说你现在在秦国被通缉,跑到我们这儿,我们要释放你走,就等于是得罪秦国,对不起,必须把你送回秦国。商鞅没地方跑,只能回到秦国,死于非命。

那么商鞅为什么会失势,这就说到了上提到的一个先天的缺陷。先说说这个事情:太子犯法了,按说应该治罪,但是因为太子是储君,所以不能惩罚太子本人,商鞅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割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的鼻子,在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这下子这几位老师肯定对商鞅怨恨,而太子也不觉得商鞅好。于是秦孝公死了以后,太子继位,就是秦惠文王。然后就开始反攻倒算,弄死商鞅。

那么这个缺陷是什么?就是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始终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就是国君或者后来的皇帝,还有他的近亲和宠臣,他们是不受法律管辖的。相反的,如果皇帝不高兴,可以随时改变法律的判决,正因为如此,皇帝的近亲和宠臣也就可以不受法律管辖,反正犯了法,皇上会保我。因此人治条件下的法治是畸形的,大棒总是对着普通百姓,上层却可以为所欲为。后来的汉朝就吸取教训,改变不了专制,那就对老百姓相对宽松,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百姓能够凑活活着,也就上下相安无事。这其实是个令人无奈的选择,本来应该改变的是专制,但是最后却改变了法治,从根本上说,商鞅的制度设计就埋着隐患,关键是他还没想着要排除这个隐患,最后就是畸形的法治。

而且商鞅还以法治为名,压制言论自由。凡是对变法提出批评意见的,他说这些人都是破坏国家秩序的乱民,全都发配到边疆,让老百姓不敢议论。法治本来是应该保卫人民的权力和自由的,但是商鞅却用法令反其道而行之。站在他的角度,他做的没错,因为他推行所谓法治的目的本来就不是给人民以自由,而是用法制(注意我的用字)来压制人民的自由,以达到强化国家机器的目的。也就是说他推行法治本身的目的就偏离了法治的正确方,所以也就不可能解决其先天存在的缺陷。法治确实让秦国一度强大,但也让秦国迅速灭亡。因为刚推行变法时,秦国起点低,国家贫弱,发展空间大。但是统一之后,这套东西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了,能够让人得利的东西没了,造成伤害的东西还在,自然就存在不下去了。

标签: 商鞅变法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的四大奇人,商鞅都没有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鬼谷子,春秋战国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总是奇人辈出,而追溯历史,最传奇的一段乱世想必还是春秋时期。在这个传奇的时代,有四人可谓是当时的精英人物,连商鞅都无力赶及这四人,有一人则是离奇不知去向。鬼谷子此人可谓是春秋时期的一大奇人,虽然他以纵横家身份示人,但是他头上却同时具备多重头衔。鬼谷子一书中便不只纵横之术,道家思想暗

  • 商鞅变法中有一项分家政策,商鞅为何提倡分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商鞅

    商鞅变法中有一项分家政策,商鞅为何提倡分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商鞅变法,相信大家都比较耳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让一直偏居在西部的秦国开始崛起了,促进了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虽说商鞅本人最后落得个车裂的结局,但是他的变法对于秦国来说

  • 此人才能不弱于商鞅,只因玩弄权术导致变法偏了方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申不害

    此人才能不弱于商鞅,只因玩弄权术导致变法偏了方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实力较弱,所以待遇一直不太好。虽然是弱国,而且处于诸强的包夹中,但也有它的生存之道,忍气吞声是主旋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韩昭侯。《史记》有记载,“懿侯卒,

  • 公孙衍作为秦国高级军官又是商鞅的接班人 为何他还要反秦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公孙衍

    公孙衍为什么会反秦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

  • 商鞅既然是十分的冤枉 为何后代秦国君主无人给他平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商鞅

    还不知道:秦国君主为何不给商鞅平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因为实施“商鞅变法”,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后来,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却开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无路之下,被逼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商鞅被杀后,秦惠王还对商鞅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秦惠王剧照)秦惠王虽然对

  • 惠文王赐死商鞅,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虽然商鞅这人也有许多缺点,但一点也不妨碍他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那秦惠文王为何刚继位,就残杀对秦国有如此功劳的

  • 商鞅变法是早有预谋的!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早有预谋的!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两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的改革,都绕不过对商鞅变法的参考。其改革的成功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对整个中国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亦对其大加褒奖。不过,其意义再巨大,也不能超越其变法的实际功能,在今天来看,我们对于商鞅变法的认知,应该理

  • 商鞅变法,秦惠王为何要车裂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战国

    商鞅变法,秦惠王为何要车裂商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国内守旧势力相对较小的魏国率先变法革新。在经历了吴起、李悝变法之后,魏国首先崛起于列国之中,并夺取秦国河西之地,使秦国被阻隔在函谷关内八十年,史称“魏霸河西”。秦国的挫败导致秦孝公广招天下贤才,这也

  • 商鞅变法持续了20年 秦国为何有20年时间来进行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朝

    商鞅变法持续了20年 秦国为何有20年时间来进行变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国本是西北边陲的小国,谁也没想到起初最弱小,向来被关东六国鄙视为蛮夷之国的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秦国是如何一个偏处西方的边陲小国发展成能一扫六国的巍巍大国。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

  • 若秦孝公还在商鞅会死吗?至少不会被五马分尸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商鞅,秦孝公

    若秦孝公还在商鞅会死吗?至少不会被五马分尸吧!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纵观中国历史,王朝崛起之路可谓是波澜壮阔。在动荡变革的五百多年的战国历史中,秦国无疑是崛起的代名词。正如歌手陈冰在《崛起》一歌中所唱的“男儿壮怀赛柔肠, 秦川自古帝王乡。”秦国崛起之路早已证明:秦川自古帝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