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萧何杀韩信的原因是什么

揭秘萧何杀韩信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89 更新时间:2024/1/19 16:28:00

萧何杀韩信的原因是什么

韩信在死前,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根据他这种话,我们就会有几个问题?韩信的崛起跟萧何有何关系,以及韩信的死跟萧何又有何关系,甚至是萧何为什么要杀韩信呢?

《楚汉传奇》中的萧何

韩信本是汉营帐下的小将,不受刘邦的重用,但是自从有了月下追韩信之后,就受到了刘邦的重用,这就回答了之前的第一个问题。在汉朝建立之后,谁都知道韩信的功劳是极大的,因此刘邦对他的猜忌也是最重的,就想要除掉他,借吕后之手,联合萧何,才除掉了韩信,这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可是为什么萧何非得要帮着他人除掉韩信呢?两个都是同僚,关系不可能会很差,可就是帮助吕后施展恶计,可见其中是有原因的。

刘邦的账下,能人众多,但是最先跟随他的就是萧何,只要是刘邦两口子的事情,让他干什么,萧何都会去做,甚至于去做一个奸人。至少之前,我们所看到的萧何都是好好先生样,为何这次他就要做奸人呢?可见他心里只有苦衷的。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后,对之前的功臣都有猜忌之心,萧何也在所难逃。因此我们可以把萧何这种做法,理解成萧何为了自保,才出此下策。毕竟他为了躲过刘邦的猜忌,曾想贪污,往自己身上抹黑,从这方面想,他为了自保,而出卖韩信的可能性是有的。

萧何在出狱之后,人已经被折磨的不成人样,但依旧担任丞相一职,可谓是想当官,而失去了很多东西。

韩信和萧何的比较

韩信和萧何,两个人都是刘邦账下的重臣,可以说没有他们两个,刘邦何来的天下。但是历史上对这两个人有着一句话,那就是“萧何善长于治理国家,却缺乏魄力;韩信擅长于统治兵马,却不懂得做人”。

《楚汉传奇》里的韩信萧何

说起萧何,我们都知道他是最早跟随刘邦起义的人,对刘邦可谓是尽心尽责,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大管家。管理好了政务,至少替刘邦提供后方保障,假如没有萧何坐镇后方,那么刘邦行兵打战的粮食以及军械就得不到保证,何来的征战。也许你觉得他只是一个大管家,表面上看起来萧何缺乏魄力,但其实他本身并不是没有魄力,刘邦在起义前,一直是萧何的手下,在刘邦被逼无奈想要起义时,也是萧何替他撑腰,希望他能够起义。我们都知道秦朝的律法极为严苛,萧何肯定是知道起义失败后,会受到多少的酷刑,但是他不畏惧,可见他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只是他深知自己的魄力,在刘邦面前,得收敛,不然就是喧宾夺主,会很危险。

针对韩信,争议是很大的。有人说他死的冤,死的相当可惜,但是也有人认为他死的应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韩信是像霍去病一类的大将。很多人认为他的死就在于他的性格张扬,其实并不然,还有其他原因,例如他坐镇齐国,封为齐王,但是对刘邦的生死,却置之不顾,他的一切都是刘邦所赋予的,却不思回报,可见此人的死其实并不冤,事出有因。

韩信是怎么死的

蒯通多次怂恿之后,韩信依旧觉得自己功劳那么大,汉王不会剥削自己对齐国的统治权,而且他自己也不愿背叛。但是在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忌惮他,剥削了他的权力,将其封为楚王,让他做一个没有实权的王。

刘邦杀韩信

在汉朝建立十一年的时候,吕后忌惮韩信,命人将其抓起来,悬挂在长乐宫中,将其杀害。在临刑前,韩信曾感慨道:“我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安心做一个臣子,却遭受到妇人的暗算,这难道就是天意如此吗?”于是,韩信的亲属都遭到了屠杀。

司马迁曾说过:“我到了淮阴那个地方,那里的人跟我说,韩信还只是平民的时候,他的志向就跟常人不一样。在他母亲死了之后,家境贫困的他,无法埋葬自己的母亲,可是他还是寻找到了一个地势高且又宽敞的地方,将其母亲葬在那里,其坟墓的旁边可以埋葬万户人家。我看了那个坟墓之后,的确是这样。假如韩信能够谦虚,不过多的炫耀自己的功劳,不认为自己的才能举世无双的话,那么他的功勋,的确跟召公等人差不多,后世的子孙可以延续下来。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其宗族被灭,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韩信这人任劳任怨,在兵符被汉王盗取之后,其士兵被带走,只是留给他2千的兵,让他攻打齐国。他并没有什么怨言,也没有觉得汉王做的有何过分,在他的眼里,能够有仗打,他就已经很满足。他一生替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却不知回报。

大将军韩信生平简介

韩信,是汉朝著名的开国大将。他少时贫困,甚至承受了胯下之辱,后来凭借自己的本事,成为了刘邦的左膀右臂。可惜的是功高震主,被吕后和萧何所杀,这就是著名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事的由来。让我们来看一下韩信简介。

韩信画像

韩信年少时穷困潦倒,一无做官的能力,二无经商之才,靠着大家的接济度日,所以被当地人所排斥。还有一个少年认为韩信胆小,要求他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结果韩信还真的钻了,这下他就更让人看不起了。

陈胜吴广起义后,他投奔了同为起义军的项梁,但是却不受重用,碌碌无为。在项梁死后,他被项羽收用,但项羽对韩信的计策不愿听从。韩信一怒之下就去了刘邦的部队。但是在刘邦的部队他同样没有受到重用,只是当了一个仓库的小官。在刘邦军中,他受到了夏侯婴和萧何的欣赏,但却没有被刘邦看重。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韩信,但刘邦都无视。

韩信气愤之下就离开了刘邦的军队。萧何知道后,立马去追,挽留了韩信。在萧何的大力推举之下,刘邦终于决定重用韩信。在听到韩信对项羽军队的分析后,才发现之前自己真实看走了眼。自此以后,刘邦对韩信是言听计从。韩信为了报答刘邦任命自己为大将军的看重,为刘备东征西战,东进灭周,设计灭齐,之后又平定了四国,最后他还在垓下之战中围困项羽,使其自尽。

可以说刘邦的江山大半都是韩信为他打下来的。但是战争结束后,刘邦不能容忍功劳过大的韩信,最后吕雉和萧何顺应刘邦的心理杀了韩信。

这就是韩信简介。

历史上的韩信厉害吗

韩信厉害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对于大多数了解那一段历史的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明确,韩信当然厉害。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通过韩信的战绩来分析一下韩信的厉害之处。

韩信剧照

韩信其人,最初时一直都是默默无闻,不为人所知的。但他一直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创出一番事业,故而想要投奔明主。最早他看好的也是身份高贵,势力强大的项羽。可惜的是项羽没有看重这个无双的国士。所以韩信就投奔了刘邦。而刘邦虽然自己没有发现这个有才之士,但是他的属下却帮他发掘了韩信。

自从刘邦重用韩信开始,原本什么都比不过项羽的刘邦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篇章。在韩信的谋划下,只用了三年时间,他们就将七国打了下来。后人评价韩信说,秦始皇灭六国,用了六年时间,而韩信灭七国花了三年时间。虽然秦始皇时的六国实力要比韩信攻打的七国实力强,但是韩信相对的用的时间也少。

而在韩信灭掉的七国内,最难攻克的就是项羽势力下的西楚。要知道,最初的时候,韩信与刘邦的势力根本不可能和项羽相提并论,但是最后在韩信的谋划中,他的部队一步步壮大,也一步步逼得项羽失败,最后只能在乌江自尽。

所以说韩信厉害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韩信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连战国时的白起和韩信一起被提起时,都是韩白这样的顺序。

韩信究竟有兵书遗留吗

韩信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必然有着独特的军事谋略,楚汉战争只不过是他的这些谋略的运用罢了,古今中外很多军事家都想向往他的谋略。虽然如今有很多关于韩信作战的著作,但是关于兵书,至今没人知晓。

熟读兵书的韩信

在最早的有本县志中,曾有这段记载:“汉成帝曾命令任宏整顿兵书,其中就有韩信的三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韩信曾经是有写下三篇兵法,这是淮阴人对他的最早记载。

并且在《汉书*艺文志》也有这些记载:“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这段话是较为详细的记载了确有此事,在汉朝建立之后,韩信和张良两个人一起整顿兵法,在众多家兵法中只取了三十多家。但是这些著作,都在吕后掌权之后,陷害韩信,将其杀害。吕后肯定是怕了韩信的威名对自己政权的影响,并且觉得兵书里的这些兵法都不能留,以防后人对自己攻打,因此无情地烧毁兵书,把这些宝贵的东西毁灭掉。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杨仆为了找这些著作,但是已经无法找全了。之后任宏整顿兵书的时候,虽然把收集到的兵书分类成四种,但是其中也找不到任何关于韩信兵书的任何消息了。

综上所述,韩信和张良两个人一起整顿的兵书,其中肯定包含更多韩信的兵法。因此吕后迫害之后,为了抹杀韩信的功绩,肯定对其兵书毁灭的更多,因此我们现在的人早已无法看到其真迹,此乃一大损失。

标签: 萧何韩信

更多文章

  • 吕雉为什么要杀韩信 韩信的墓地是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雉杀韩信, 韩信的墓

    韩信列传司马迁对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纳入自己的《史记》,其中就有淮阴侯列传,简述了韩信从幼年到出名,甚至是晚年的遭遇全都归纳进去,并配上自己对韩信的评价。韩信是淮阴人,当时的老百姓都吃不起饭,物质的缺乏,品性也不怎么样,就无法被推荐去当官,又不能做点小生意养活自己。经常寄居到别人篱下吃点饭,

  • 刘邦能成功杀掉韩信 萧何在里面起了多大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刘邦

    我国历史上的韩信,是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萧何十分赏识韩信的才华,称韩信为"国士无双",刘邦的评价是:"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本不想跟随刘邦,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接受刘邦拜相之后,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良跟陈平跑出来了,意思是说当初自己建议主公跟项羽议和,主要是

  • 千古之谜:韩信是该杀还是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奋勇争先,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各个击灭。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着,为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

  • 暗度陈仓:韩信率领汉军如何反攻关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暗度陈仓

    汉元年七月,关中已经进入夏天,绿荫蔽野,骄阳似火,几场骤雨下来,渭河涨水,漕运通商的行船,往来愈是快捷。不过,坐镇渭水北岸废丘城(今陕西兴平)的雍王章邯,心情却一天天紧张起来。彭城方面传来消息,田荣反叛称王,联合彭越抗击楚国,项王正统领楚军北上讨伐,使者带来范增的告诫,务必警惕汉中的刘邦趁机返回关中

  • 陈仓之战:韩信初出茅庐的楚汉第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仓之战

    关中被分割为三,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以三秦王控制关中,防止刘邦东进。陈仓之战背景:汉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汉中(今

  • 揭秘韩信为何不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将后,韩信率领数万兵马北上,一路上横扫各路诸侯,最终打到齐国。兵不血刃攻下齐国。在当时,项羽在江南,刘邦在关中,韩信在河北山东。三家已经成三分天下之势。在刘邦的频繁进攻下,项羽感到压力颇大。当然,只要项羽亲自率军出征,一般情况必定可以大破刘邦联军。可是,各路烽烟四起,项羽忙得焦头烂额。网

  • 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三种设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网络配图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

  • 吕后杀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参与谋反证据确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后杀掉战神韩信

    刘邦能够打败当时数倍于自己武装力量的项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得到了韩信这个人才的缘故。韩信本来是满腹韬略,可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项羽的帐下混了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给项羽打杂的,所以终日郁郁寡欢,和下面的兄弟们只能是厮混度日!直到他机缘巧合,在萧何的大力引荐下,重新投到刘邦门下,才有了施展自己

  •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所以做人要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鼎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三国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现三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三国时虽然人才辈出,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凭借出色的才华脱颖而出,最终成就了各自的宏伟霸业。而就在三国之前,项羽和刘邦进行楚汉相争时,其实也可以形成三国鼎立。那时唯一能和项羽、刘邦相提并论的人便是韩信。他平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