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活埋母的故事是怎样的

韩信活埋母的故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89 更新时间:2024/1/17 4:47:43

韩信活埋母的故事是怎样的

据说,韩信在出生之后,就跟自己的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生活上虽没有丝毫的来源,整日的乞讨和摘野果维持生命,艰辛的生活,但他们也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

韩信母亲之墓

不知道咋的,韩信出生以来,就头脑敏锐,身体灵活,自己就悟出了一身的好武艺。一日,年轻的韩信在九里山旁嬉戏,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道人来到他的身边,他们两个就闲聊了一阵。过了一会儿,老道跟韩信说:“你呆在这里一会,我去山崖上的树边,你看看这山会不会摇动。答案肯定是没有摇动,韩信对此起了好奇心,并询问老道怎么可以晃动山,于是乎老道就跟他说了方法,韩信信誓旦旦的前去,结果还是不行。

老道说:“据我所看,只要踩那块石头,这座山肯定会晃动的,只要山能够晃动,把父母的遗体葬于山中,日后肯定能成一番霸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韩信就一直想试试,回家之后就问母亲,父亲到底去了哪里了。母亲只好跟他说早在十几年前就埋葬在姥姥家,并且是一只猴子(传说韩信相貌极像一只猴子,韩信母亲骗他,他的父亲就是一只猴子),韩信用计谋去把骸骨拿回来了,然后按照老道说的,把骸骨放了进去,想要让母亲看看这样埋葬父亲行不行。

韩信的母亲根本就不会把这个放在心上,说什么都不想前去看,但在韩信的软磨硬泡下,只好前去观看。没想到这就是她一生的结束。

待到韩信母亲到墓穴一看,韩信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棒拿起,一下就把自己的母亲砸晕,之后就把母亲和死去的骸骨葬在一起。

这就是日后常说的韩信活埋母的故事,韩信没有至终也没能当上皇帝,反而拭母有损阴德,不得善终。

兵仙韩信讲了什么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谁能成为兵圣的话,那肯定是孙子,而兵仙的话,那就一定是韩信。他的一生战功赫赫,次次战役都可以当教科书式的值得后人学习。

兵仙韩信画像

首先他做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个月就连破三秦,证明了自己有强硬的实力。之后就是渡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攻打魏王,连续消灭了两个势力。

甚至在刘邦把所有的精锐调走之后,仅仅使用招募的新军,背水一战,拔掉敌军的旗,换成自己的旗,完成以少胜多的战役。没人能够想到一万2的新军可以打败20万的赵军,可见他用兵之奇。

战争还在继续,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和李左车,遂平定燕国。而刘邦这个时候,被楚霸王打得落荒而逃,来投奔韩信,这一夜,刘邦盗取了韩信的虎符,调走了韩信的手下7成的兵力,但这并不影响韩信继续造成奇迹。他只凭手下3成的兵力就偷袭成功齐都临淄。并且覆灭了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龙且所带领的20万楚军。之后,他请封为齐王,想要坐镇东南。

最后,在垓下埋伏楚军,逼的项羽自刎。韩信只不过是花费了3年不到的时间,大小战役无数,但却无一败绩,甚至于常常以少胜多。只要给他兵,他就可以横行天下。可谓是军事才华横溢,少有人可以与之媲美。后世的刘伯温之辈,也难能与之抗衡。

如果说韩信不是兵仙,少有人不信服,能够在诸侯割据的时候,横扫天下,不是仙,那是什么。

韩信点兵的歇后语是什么

刘邦曾这么问过韩信,说:“你觉得我能够带多少兵呢?”韩信随意瞄了刘邦一样,就说:“顶多10万吧。”刘邦心中极为不悦,认为自己身为君王,怎么就只带这么点兵,觉得自己被韩信小瞧了,反问道:“那你呢?”韩信自信的说:“我?那当然是多多益善咯。”顿时刘邦觉得更加不开心了,就想到一个法子,想要为难韩信。

领兵数十万的韩信

刘邦对韩信说:“将军如此大才,我这里有一个小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将军,可否赐教。”韩信满不在乎地就说:“行,问吧。”刘邦说:“假设你有1500名兵士去打仗,战死了有四五百人,假如三个人站一排的话,会多出二个人;假如是五个人站一排的话,会多出四个人;如果七个人站一排的话,那就多出来六个人。刘邦只不过是随意的编造数字,他自己是不知道答案的,只是想刻意的为难一下韩信,打压一下他的气势,但是没想到的就是,韩信先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臣年幼的时候曾得到过黄石工传授我兵法,他是鬼谷子的弟子,而这种题曾教授过我。”之后就不慌不忙地把解题步骤跟刘邦一一诉说,让刘邦另眼相看,但其之心中对韩信的忌惮也加深,只想早日除掉韩信,以绝后患。

不知是不是韩信察觉到了,他对刘邦说:“大王是驾驭将军的能人,而不是驾驭士兵的,我能驾驭的了那么多兵,倒头来还是得听您的。”韩信的这句话非倒没有消除刘邦的猜忌,反而加深了,为日后刘邦除掉自己奠定了隐患。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八字解读

我们为了了解一个伟人,常常通过一些史书上的记载事迹去了解,其实中国古人,为了了解一个人,有些时候会通过八字来观这个人的一生,看起来是有点玄乎,但是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韩信肖像

韩信9-19是丙申大运,之前有几年日子过得肯定是很平稳,之后使金气旺,有火焰,但是有志难伸。对应的估计是胯下之辱这一段时期的故事了。

19-29是乙未大运,乙运是直到24岁,才出世亮相的,对应的是当兵磨练期间。

25岁是丙戌年,火势很旺,意味着这个人次年肯定是一番丰顺。对应的是韩信暗度陈仓,夺三秦,大拜楚军的守将,初战大放光彩。

26岁是丁亥年,亥被大运未木半合为木,仍需借助丁火的力量。韩信自出蜀地之后,一路高歌,肆意攻打其他诸侯国,但是刘邦的主力部队,却遭受到了项羽的猛烈打击,被打的大拜,直到韩信的救援,才挽回战局。

27岁是戌子。韩信大破赵军,并且用“上兵伐谋”的策略逼迫燕国投降。28岁是乙丑,韩信派兵奇袭了齐国,并且让刘邦立自己为齐王,声名远扬。

29岁是庚寅,韩信包围项羽于垓下,成功歼灭楚军剩余力量,使天下最终太平。

由此可见,未运的五年,就足以抵得上一生战功。我们所知道的有关韩信故事,大多都是在这五年中所发生的,可见丁火的作用之大。

甲午大运,韩信被分封为楚王,衣锦还乡。

直到31岁,是葵运,终被局中酉金伤尽。意味着韩信肯定会死去,可见万般皆由命。

韩信妻子是谁

淮安夫人——殷嫱,此人何许人也呢?是大将韩信的夫人。此人还是刘邦亲封的齐王妃,而且这位美貌和智慧双全的女子还是前秦大臣殷德之女。殷氏一族身为朝中大臣,但是不满暴秦的统治,辞去官爵,定居到江南一带为商,成为一带名门望族。

《|楚汉骄雄》中韩信夫妇

吕后还是她的长辈,具有一定的血脉关系,当年也是吕后派她到韩信身边,也许是为了观察韩信。可是殷嫱见到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怎么可能不心动,她是真心的喜欢韩信。因此殷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违背了自己嫁到韩信的本意。殷嫱认为身为人妻,并且在乱世中,男人才是她的依靠。自从有了殷嫱,韩信身边多了一个可以为他出谋划策的人,韩信喜欢她,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聪慧,还有其他原因。

有一次,韩信听说楚汉打算在广武山谈和判,甚为高兴,于是修书一封。她的夫人不用看都知道,这肯定是写给陈平的。可见他们两个在日常生活中,彼此的打磨,心灵上早已互通。韩信对她,说话的语气都甚为温柔,表情和动作也都是温柔的。并且韩信在身处齐王这个高职时,也只有殷嫱一个人伴随左右。

殷嫱的一生也算是幸福的,虽然韩信的一生当中,心里想的只是香妃,认为她才是自己的红颜知己,但是伴随他后半生的还是殷嫱。殷嫱陪着他度过荣华富贵,也一起走向了悲剧结局,一生爱着这个男人,这男的对自己也有情,这就足够了。

为何我们会称她为淮安夫人呢?那是因为在韩信死后,吕后对其有所愧疚,就封她为淮安夫人。殷嫱47就因得风寒而病逝。

韩究竟是信几岁死的

韩信几岁死?韩信是历史上的汉初三杰之一,出生于公元前231年,是现今淮安市淮安区人。在秦朝末年,韩信是刘邦手下著名的军事将领,和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并且还和英布彭越两人一起成为汉初三名将,是个文武双全的军事家。

韩信雕像

那么这位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勋是怎么死的呢?韩信几岁死的呢?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死于公元前196年,死时仅仅35岁。韩信起初投奔的是项羽,但是在项羽手下一直未能得到重用,此时,已为刘邦谋士的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十分相信萧何看人的眼光,便直接封韩信为大将军。而韩信果然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在各大战役中都发挥了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够通过分析所有的因素,集结所有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先后打败了魏、代、赵、燕。在汉四年的时候,韩信被刘邦封为了相国,之后又全歼了项羽的二十万大军,次年又在垓下围杀了楚军,逼得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边。

在刘邦成了大事之后,韩信被封为了楚王,但之后便因人诬陷而被贬为了淮阴侯。随后在吕后和萧何的合谋之下,韩信被诱骗进了长乐宫的钟室之内,给杀掉了。在韩信死后,他们又灭了韩信的三族,以除后患。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讲的就是淮阴侯韩信的故事。若没有萧何,韩信进不了刘邦的帐下,若没有萧何,韩信也不会被这么坑杀。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揭秘萧何杀韩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何,韩信

    萧何杀韩信的原因是什么韩信在死前,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根据他这种话,我们就会有几个问题?韩信的崛起跟萧何有何关系,以及韩信的死跟萧何又有何关系,甚至是萧何为什么要杀韩信呢?《楚汉传奇》中的萧何韩信本是汉营帐下的小将,不受刘邦的重用,但是自从有了月下追韩信之后,就受到了刘邦的重用,

  • 吕雉为什么要杀韩信 韩信的墓地是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雉杀韩信, 韩信的墓

    韩信列传司马迁对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纳入自己的《史记》,其中就有淮阴侯列传,简述了韩信从幼年到出名,甚至是晚年的遭遇全都归纳进去,并配上自己对韩信的评价。韩信是淮阴人,当时的老百姓都吃不起饭,物质的缺乏,品性也不怎么样,就无法被推荐去当官,又不能做点小生意养活自己。经常寄居到别人篱下吃点饭,

  • 刘邦能成功杀掉韩信 萧何在里面起了多大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刘邦

    我国历史上的韩信,是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萧何十分赏识韩信的才华,称韩信为"国士无双",刘邦的评价是:"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本不想跟随刘邦,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接受刘邦拜相之后,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良跟陈平跑出来了,意思是说当初自己建议主公跟项羽议和,主要是

  • 千古之谜:韩信是该杀还是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奋勇争先,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各个击灭。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着,为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

  • 暗度陈仓:韩信率领汉军如何反攻关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暗度陈仓

    汉元年七月,关中已经进入夏天,绿荫蔽野,骄阳似火,几场骤雨下来,渭河涨水,漕运通商的行船,往来愈是快捷。不过,坐镇渭水北岸废丘城(今陕西兴平)的雍王章邯,心情却一天天紧张起来。彭城方面传来消息,田荣反叛称王,联合彭越抗击楚国,项王正统领楚军北上讨伐,使者带来范增的告诫,务必警惕汉中的刘邦趁机返回关中

  • 陈仓之战:韩信初出茅庐的楚汉第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仓之战

    关中被分割为三,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以三秦王控制关中,防止刘邦东进。陈仓之战背景:汉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汉中(今

  • 揭秘韩信为何不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将后,韩信率领数万兵马北上,一路上横扫各路诸侯,最终打到齐国。兵不血刃攻下齐国。在当时,项羽在江南,刘邦在关中,韩信在河北山东。三家已经成三分天下之势。在刘邦的频繁进攻下,项羽感到压力颇大。当然,只要项羽亲自率军出征,一般情况必定可以大破刘邦联军。可是,各路烽烟四起,项羽忙得焦头烂额。网

  • 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三种设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网络配图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

  • 吕后杀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参与谋反证据确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后杀掉战神韩信

    刘邦能够打败当时数倍于自己武装力量的项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得到了韩信这个人才的缘故。韩信本来是满腹韬略,可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项羽的帐下混了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给项羽打杂的,所以终日郁郁寡欢,和下面的兄弟们只能是厮混度日!直到他机缘巧合,在萧何的大力引荐下,重新投到刘邦门下,才有了施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