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最初已经穷的吃不起饭依旧佩戴刀剑 他的剑是从何而来的

韩信最初已经穷的吃不起饭依旧佩戴刀剑 他的剑是从何而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07 更新时间:2024/3/17 5:27:24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的代表人物,甚至,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在其生前,可以说,“王侯将相”韩信一人都做过了。“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都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那么,韩信为什么没在最有实力的时候造反?用句韩信本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刘邦“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由此可见,韩信的确是一个重感情的人。韩信之所以重情重义,离不开他早年坎坷的经历。

史籍记载,韩信最初只是个平民百姓,穷困潦倒,喜欢佩戴刀剑。这里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韩信都已经穷的吃不起饭时,仍佩戴刀剑。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先进的冶金水平,想要打造一柄宝剑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干将莫邪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得到一柄宝剑得付出多大的代价,所以,剑是特别高贵的东西。从这就能看出韩信实际上是一个落魄贵族,毕竟,秦末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佩戴宝剑。笔者认为,韩信的宝剑可能是祖宗留下来的,一个吃不起饭的人哪有闲钱买剑呢?

史籍记载韩信“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不能治生商贾”,也就是说,韩信在社会上的表现不怎么样,没资格被推举当官,同时,又没有什么经商的才能。司马迁又告诉我们,韩信靠着“从人寄食”维持生计,也就是吃百家饭,混了上顿混下顿。

所以,韩信自然而然“人多厌之”,很不讨人喜欢。

韩信有个当亭长的朋友,平日里韩信最常去的就是亭长家。亭长多少是个小官,至少衣食无忧,韩信便赖在亭长家蹭饭。长此以往亭长的老婆不高兴了,所以,就出了个主意,那就是每天深夜把饭做好,在太阳出来之前一家人就吃饱,这样韩信便不能蹭饭了。

待韩信起床后,发现锅里的饭已经被吃光了,顿时明白自己被讨厌了,索性与亭长绝交了。断了生计的韩信只能跑到河边,打算钓鱼谋生,想必,不学无术的韩信收获甚少,所以,经常饿肚子。

这天正好遇见一个洗衣服的老婆婆,老人家看韩信饿的前胸贴后背,便将自己的干粮分给韩信。韩信吃饱后每天都等着老婆婆施舍他,没过多久老婆婆便对韩信说:“以后我不会再来了。”

韩信知道自己又不受待见了,所以,对老婆婆说:“感谢老婆婆每天分我一口吃的,今后我发迹了一定报答您。”老婆婆却说:“身为一个男子汉每天混吃等死,拿什么报答我呢?我好心好意给你口吃的,却没想到你竟然说大话。”

正因为韩信脸皮厚不学无术,所以,大伙都很讨厌这个年轻人,也就有人来羞辱他。某日街上一个小流氓找到韩信,说:“你长的倒像模像样的,还带着把剑四处招摇!我看你就是个怂包。”这一说引来无数路人围观,小流氓更有底气了:“你不是有把剑吗?有种你杀了我啊!”

路人都盯着韩信看,却没想到韩信竟然厚着脸皮趴下来,顺着小流氓的胯下爬了过去。众人没想到韩信竟这么没骨气,纷纷取笑韩信每种,韩信却默默的离开了。

韩信是一个英雄,一个有着理想抱负的,厚着脸皮的英雄。他自然不会安于现状,像狗一样厚着脸皮活在世界上,只是时机未到罢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趁着各路豪强纷纷崛起,韩信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拎着自己仅有的宝剑投身行伍。

直到韩信遇到自己的伯乐萧何前,他的事业仍没有什么起色。在萧何的引荐下,韩信追随了事业同样没什么起色的刘邦。这一时期的刘邦正值低潮期,手下的人才不是投奔项羽就是自己单干,韩信觉得自己着实命苦,在刘邦手下没得到重用不说,前途还晦暗不明。

韩信正要离刘邦而去,萧何再次登场,请求刘邦挽留韩信,并夸韩信“国士无双”,看在萧何的面子上,刘邦这才留下了韩信,还封他为大将军。韩信上位后,将楚汉双方的领导人——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优劣分析得头头是道,将局势分析得一清二楚。

刘邦本来对击败项羽毫无信心,在韩信“三秦可传檄而定也”的鼓舞下,终于,下定决心逐鹿中原。不得不说,刘邦册封这位大将军是他这一生中做出最英明的决定,也是刘邦称霸之路上的重要转折。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却过淮地吊韩信庙》·李绅

韩信实为“不拘小节”的大才,在市井中他的才能并不能得到发挥,只有在政坛上、战场上,这条人中之龙才能发挥实力。将韩信从市井中挖掘出来的是萧何与刘邦,两人将韩信从一个“不学无术”的环境中拽了上来,所以,韩信有什么理由不对这二位重情重义呢?

历史上的韩信的墓地有三座:

一是,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的“山西韩信墓”;二是,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的“陕西韩信墓”;三是,淮阴的“江苏韩信墓”。司马迁史记中,突出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同时,也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标签: 韩信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韩信的背水战术到底有多厉害 古往今来没人能将在战场上还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韩信

    古代战场上,谋略计策就写在兵书上,为何,有的将领依计行事一败涂地,有的将领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呢?实际上,每种计谋都有其适用的战况,计谋必须符合战场上的天时地利,否则,使用起来势必事倍功半,甚至,召来无妄之灾。“背水一战”是韩信的经典战术,然而,这种战术古往今来鲜有名将敢用,当同事们簇拥在韩信身边问

  • 韩信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 他在将领上的地位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韩信

    提起战神,自然少不了韩信。其受到历代的敬仰,在后世多次被列入历史名将以进行纪念,甚至列入历史名将之首,所以韩信在将领地位是非常崇高的。那么韩信有哪些能力,使后世纪念呢?韩信其实最早是归属于项羽,但是不被重用,因而韩信从项羽那里逃了出来,当范曾认为大事不好时候,项羽不屑说道区区一个韩信,走了就走了没有

  • 韩信的套路到底有多深 最关键的一字便是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韩信

    楚汉之争中,韩信于短短三年间,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倾三十万齐兵赴垓下,大败楚军,逼杀项王,此所谓不二之功。《史记中》只记载了韩信虏魏王豹、诛杀成安君陈馀、斩杀楚将龙且、大败霸王项羽的详细过程,从这四场大战中,能够看出来,韩信用

  • 韩信犯过的错,为何诸葛亮也犯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要论起中国古代的军事家,韩信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韩信自从被刘邦拜帅之后,屡次以少胜多,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千古一人,而且他还为刘邦建立汉朝打造了总体的军事思想,韩信在发展军队,训练士卒上也颇有造诣,堪称全能。起初刘邦被

  • 韩信是怎么死的?j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死得冤枉,但他的死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韩信,西汉著名开国功臣,早年跟随刘邦一起打下汉家天下,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不世之功。韩信领兵打仗的能力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他曾自称其将兵“多多益善”,刘邦也曾直言:“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

  • 韩信打仗有什么套路?你知道是什么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打仗,有个最明显的套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楚汉之争中,韩信于短短三年间,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倾三十万齐兵赴垓下,大败楚军,逼杀项王,此所谓不二之功。《史记中》只记载了韩信虏魏王豹、诛杀成安君陈馀、

  • 张良为何见死不救救韩信呢 看看他都做了什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张良,韩信

    张良为何见死不救救韩信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

  • 刘邦身边的谋臣接连拿下80余座城池,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郦食其

    刘邦身边的谋臣接连拿下80余座城池,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之争时,曾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为刘邦出谋划策,接连拿下齐国80余座城池,此人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郦食其。历史对郦食其的描述并不多,战国时期魏国人,秦灭六国以后,郦食其家道中落,沦为门客,

  • 韩信的军事才华真的是吹出来的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汉朝

    还不知道经常有人说,韩信的军事才华都是吹出来的,您怎么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晚上跟小伙伴组团开黑时,猫奴选了韩信后被大家嘲笑了整场,讲着讲着就飘到了韩信的军事才华是不是吹出来的,不然,王者荣耀中的韩信怎么都是“十个韩信九个坑,还有一个小学生”?玩过王者荣

  • 韩信究竟是怎么点兵的 点兵的典故又是出自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韩信

    还不知道:韩信是如何点兵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王暴政,众多能人义士商定讨伐残暴不仁的秦王,说起推翻暴政,那要从陈胜、吴广两位历史大咖在大泽乡开始了,紧接着,燕国之后,项梁之孙项羽也开始高举义旗了,在这里,小编要多说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人物,这就是韩信,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