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的背水战术到底有多厉害 古往今来没人能将在战场上还原

韩信的背水战术到底有多厉害 古往今来没人能将在战场上还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4/3/17 5:27:21

古代战场上,谋略计策就写在兵书上,为何,有的将领依计行事一败涂地,有的将领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呢?实际上,每种计谋都有其适用的战况,计谋必须符合战场上的天时地利,否则,使用起来势必事倍功半,甚至,召来无妄之灾。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经典战术,然而,这种战术古往今来鲜有名将敢用,当同事们簇拥在韩信身边问他为何能够借此取胜的时候,韩信是这么解释的:“当人被逼入绝境之时,求生的欲望会让人爆发出远超平时的潜能,借着这股劲扭转形势,摆脱逆境,就能打赢处于劣势的战争。”

韩信的话很有道理,却隐藏了其中关键,那就是,置之死地后有两种必然结果:一个是“生”,一个是“死”。对战争形势的判断,直接决定了这两种结局。若看不透战场形势,套用背水战术,最终难逃死境。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井陉东),可以说,此时的赵军占据有利地形,随时准备与韩信决战。

在古代,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那么,韩信是如何将战况导向“生”的呢?我们不妨探究一番。

其一,韩信的对手是赵国大将陈余,这个家伙善于正规作战,对野路子一窍不通。什么是正规作战?其实,就是双方将战场约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宽场,然后,针尖对麦芒的大战一场,有点君子决斗的意思。赵军帐下谋士李左车曾向陈余献策,建议偷袭韩信军的辎重部队,使远道而来的韩信军断绝补给。

但是,陈余严词拒绝了这种做法,他仗着自己人多,且优先占据了有利地形,所以,十分自信。当韩信摆出背水之阵的时候,陈余还嘲笑韩信不会用兵,松懈了下来。倘若陈余不固执己见,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凶多吉少。战后,韩信拿出千两黄金缉拿李左车,抓到他后请到帐下做了汉军谋士。

其二,韩信清楚敌军将领的为人。历史资料表明,韩信提前派出探子,在确定陈余并未采纳李左车的战术后,这才敢排兵布阵。韩信深知,两军交战前夕战场情报的重要性,所以,在知己知彼后才敢布局。倘若,韩信对敌军形势毫不知情,他是不会贸然出击的。

其三,在背水列阵的主战场外,韩信特地安排了两千多名骑兵搞了一波“敌后活动”。这两千个轻装上阵的骑兵每个人都准备了一面汉军的战旗,在绕到赵国军阵后方的时候,他们拔除赵军战旗,插上自己带来的汉旗。这个举动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背水列阵的汉军虽然牢不可破,但是,占尽人数优势的赵军仍可以采用围困的办法,活活饿死汉军或采用车轮战等逼死韩信。可是,汉军骑兵将赵军大后方的军旗全部改换后,前方的赵军定会认为汉军有伏兵偷袭夹击,心理崩溃后的赵军哪里会想到围困韩信呢?这样,背水列阵的汉军勇士们可以进一步蚕食“腹背受敌”的赵军。

其四,背水一战中,韩信虽然将精锐全部摆在前线上,但是,仍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在暗处,用于埋伏赵军。史籍记载,韩信挥兵数万人前往赵国,但是,背水列阵的时候只有一万余人被安排在正面战场上,就算加上两千插旗的轻骑兵,也远没达到部队开拔时候的人数。

实际上,剩下的几万人,都被韩信布置在暗处,用来夹击赵军。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表明韩信设置了伏兵,但却有这样的记载:“汉军前后夹击,击溃赵军,在泜水斩杀了成安君,并俘获了赵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安排了大量的人手用于夹击,而并不止先前插旗的两千骑兵。

毕竟,赵军号称二十万之众,若用两千人夹击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呢。由此可见,韩信不但派人在赵军后方插旗,还额外设计了伏兵,虚实结合。

其五,背水列阵,必须得让麾下士兵陷入绝境,但还得给他们希望。韩信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挑选了不论战斗素质还是心理承受能力都过硬的一万精锐,然后,早餐时仅配发少量的军粮,让每个人都饿着肚子。最关键的一点是,韩信特地说了一句:“今天,打赢赵军我们就去赵军的家里吃饭!”

食物的量很重要,配发太多达不到效果,太少又让士兵们饿的头昏眼花耽误作战,食物的配给量必定经过周密的计算。唐代诗人王涯在《从军行》里,生动描述了背水之战,盛赞韩信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古往今来,没有几个将领能将韩信的背水战术在战场上还原,就是限于以上几处对天时地利等战场形势的约束。马谡错误的估计了战场形势,带着将士们跑到山上,将兄弟们的性命置之死地,想模仿一出韩信的经典战术,结果却万劫不复,就是这个道理。

标签: 汉朝韩信

更多文章

  • 韩信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 他在将领上的地位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韩信

    提起战神,自然少不了韩信。其受到历代的敬仰,在后世多次被列入历史名将以进行纪念,甚至列入历史名将之首,所以韩信在将领地位是非常崇高的。那么韩信有哪些能力,使后世纪念呢?韩信其实最早是归属于项羽,但是不被重用,因而韩信从项羽那里逃了出来,当范曾认为大事不好时候,项羽不屑说道区区一个韩信,走了就走了没有

  • 韩信的套路到底有多深 最关键的一字便是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韩信

    楚汉之争中,韩信于短短三年间,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倾三十万齐兵赴垓下,大败楚军,逼杀项王,此所谓不二之功。《史记中》只记载了韩信虏魏王豹、诛杀成安君陈馀、斩杀楚将龙且、大败霸王项羽的详细过程,从这四场大战中,能够看出来,韩信用

  • 韩信犯过的错,为何诸葛亮也犯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要论起中国古代的军事家,韩信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韩信自从被刘邦拜帅之后,屡次以少胜多,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千古一人,而且他还为刘邦建立汉朝打造了总体的军事思想,韩信在发展军队,训练士卒上也颇有造诣,堪称全能。起初刘邦被

  • 韩信是怎么死的?j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死得冤枉,但他的死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韩信,西汉著名开国功臣,早年跟随刘邦一起打下汉家天下,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不世之功。韩信领兵打仗的能力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他曾自称其将兵“多多益善”,刘邦也曾直言:“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

  • 韩信打仗有什么套路?你知道是什么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打仗,有个最明显的套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楚汉之争中,韩信于短短三年间,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倾三十万齐兵赴垓下,大败楚军,逼杀项王,此所谓不二之功。《史记中》只记载了韩信虏魏王豹、诛杀成安君陈馀、

  • 张良为何见死不救救韩信呢 看看他都做了什么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张良,韩信

    张良为何见死不救救韩信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

  • 刘邦身边的谋臣接连拿下80余座城池,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郦食其

    刘邦身边的谋臣接连拿下80余座城池,不是张良也不是韩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之争时,曾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为刘邦出谋划策,接连拿下齐国80余座城池,此人不是韩信,也不是张良,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郦食其。历史对郦食其的描述并不多,战国时期魏国人,秦灭六国以后,郦食其家道中落,沦为门客,

  • 韩信的军事才华真的是吹出来的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汉朝

    还不知道经常有人说,韩信的军事才华都是吹出来的,您怎么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晚上跟小伙伴组团开黑时,猫奴选了韩信后被大家嘲笑了整场,讲着讲着就飘到了韩信的军事才华是不是吹出来的,不然,王者荣耀中的韩信怎么都是“十个韩信九个坑,还有一个小学生”?玩过王者荣

  • 韩信究竟是怎么点兵的 点兵的典故又是出自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韩信

    还不知道:韩信是如何点兵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王暴政,众多能人义士商定讨伐残暴不仁的秦王,说起推翻暴政,那要从陈胜、吴广两位历史大咖在大泽乡开始了,紧接着,燕国之后,项梁之孙项羽也开始高举义旗了,在这里,小编要多说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人物,这就是韩信,说到

  • 项羽为什么只让韩信做执戟郎?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项羽,秦朝

    韩信才华盖世,萧何赞他“国士无双”,为何项羽只让他做执戟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刘邦拱手让出了富饶的关中之地,被项羽打发叫花子似的赶到蜀地去。刘邦的臣子和兵丁大多是关中以东的人,他们本以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在关中享福,没想到,竟然要去偏远的蜀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