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弟子们官运亨通为何孔子想当官却没人要?

揭秘:弟子们官运亨通为何孔子想当官却没人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11 更新时间:2024/2/1 19:35:34

在文化的传承中,老师的作用太重要了,好老师太重要了。单纯从教育上看,孔子是非常好的老师。孔子留给世人的非物质遗产,大体可分为做人、处世和做学问三部分内容,这些理念迎合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礼之用,和为贵”,这些几乎都已成为后人广泛接受的为人处世准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学习经验和技巧同样也深入人心。

儒家的支派是这样传下来的: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叫颜回,可惜的是,32岁就短命死了,据说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吃不起肉,甚至穷得几天都吃不上饭。颜回死后,孔子悲痛欲绝,无奈无力回天。曾子,比孔子小46岁,跟着孔子当学生的时候,年龄方面还像个“宝贝”样。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算比较鲁的一个,就是拙,不是心眼多、反应快的那种人,也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学问仅次于颜回,人也很勤奋,孔子很欣赏他,于是就传心法于曾子。后来曾子嫡传了孔门道统。孔子的孙子子思是他的学生。所以,《论语》在开篇的第四句话就是曾子说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提出来,做人要做到对人内心没有亏欠,一辈子做人都“战战兢兢”,发抖啊,脚都不敢踩实,而且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像站在悬崖边缘,不得不异常小心谨慎。曾子感慨说,做人一辈子,要想修养到死都没有遗憾,实在不容易,需要下很大功夫。这个修养和境界就是孟子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吧。曾子写了一篇听老师讲课的心得报告,全文1753字,取名叫《大学》。《孝经》也是曾子著的。曾子又传心法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也写了一篇心得报告——《中庸》,全文共长达3568字。子思把他爷爷孔子的道加上他老师曾子的理解,整理出来后,传心法给他的学生孟子。

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孔子三传的弟子,这时已到了战国时代,孟子的思想和孔子就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等于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扬光大,孔子温文儒雅,孟子有点侠气,动不动就骂人家是禽兽,有点耍孟子文采很不错,很会写文章,加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孟子》一书,全文共长达35377字。孟子以后,孔子的心法失传了。后来荀子写了书,勉强继承了。但是,《荀子》一书涉嫌注水太多,和《孟子》不好比了,而且,荀子带出来的几个学生,像李斯之流,如果和子路、子贡在一起吃饭,估计子路、子贡根本就不会拿正眼看他们,至于苏秦张仪,那水平和孔子的学生更是没法比了,一代不如一代啊。到了宋代的理学家,自认为又得了这个心传秘诀,继承了孔孟之心传,他们中有人解释说,医书上麻木就叫不仁,可见仁是讲心的知觉性的,于是,就有了“心学”。

究竟当年孔子是怎么传心法给曾子的呢?已经无法查证,但我们可以从《论语》里了解到一些蛛丝马迹。《论语》全文共长达15917字,《三字经》里讲:“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书。我们现在说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这四部书加起来,总字数不过区区6万字左右。但后人对这四部书的注释不知道有多少万字了,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最早提出“四书”这个概念的是宋朝大学者朱熹。朱夫子还专门为四书作了注解,称作《四书章句集注》。此后,从宋代到清代八百多年,读书人没有不读四书的,因为科举考试就考四书。什么叫八股文?就是从四书里抽些句子,拿出来立论做文章,这就是所谓的“替圣人立言”,具体则以朱夫子的注解作为改卷时候的标准答案。

自孔子死后333年的公元前146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占据主导和统治地位,其间虽然反孔与尊孔的斗争不断,但都没能动摇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说了半天,什么叫“儒”呢?这得从中国文化的源头说起。孔子的时代有个很时髦的词:“游侠”。《史记》中称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有点类似今天所说的武士道德吧?在周代,帝王公侯这些达官贵人都拥有自己的军事专家——这些人是世袭的武士,是当时军队中的骨干。周朝后期统治权力解体,这些军事家下岗了,原有的权力和爵位也随之丧失,到处找机会打工,不然的话,没法吃饭。这些曾经属于世袭的武士们,被称为“侠”或“游侠”。墨家军当中,有一部分便是这种武士。《墨子·公输》篇里,墨子最后对楚王说:“公输般想谋害我。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用我设计的武器武装起来,在宋国城墙上等候着楚国军队的进攻。我可以被谋杀,但是楚军无法杀尽他们。”——这句话中提到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就是“游侠”。

那么什么叫“儒”呢?儒家的源头是司徒官。司徒官就是帮助君王“顺阴阳、明教化”的。什么是“顺阴阳”?就是宣传礼制、进行教化,简称礼教。《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儒”和“侠”是一个阶层吗?不是的。原来,在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是依附于贵族的专门人才,他们自己也属于社会的上层。后来,儒生继续来自上层或中层阶级,侠则更多来自下层阶级。

标签: 战国孔子

更多文章

  • 海昏侯墓考古进展几何? “孔子屏风”真相曝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海昏侯,考古,汉废帝,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宋宇晟)19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题讲座”在北京举行。目前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进行到了哪一步?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讲座结束后,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杨军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独家采访。考古进展:正进行更精细地发掘与处理文物16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颇受关注的南昌西

  • 七岁神童项橐 孔子自叹不如他但是却早早夭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橐,孔子

    项橐(拼音:xiàng tuó),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日照市人)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小项橐长得眉清目秀,水洗一般,无师自通,聪明过人。他自小就喜欢观察事物,遇事好砸破砂锅问(纹)到底。提出的问题使好多大人难以回答。孔子之师小项橐长得眉清目秀,

  • 在孔子的一生中 对他最差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颜回,孔子,孟子,子贡

    子路跟着孔子走,却落在了后面,碰到一个老者,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者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锄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见到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啊。”叫子路回去

  • 揭秘:孔子两次择婿的事件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颜回,孔子,孟子,子贡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两次选婿的故事。一次替自己女儿选。孔子评价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被拘禁了,但他并没有犯别人指控的罪。”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一次替侄女(哥哥孟皮的女儿)选。孔子评价南容:“国家有道时,不被免职;国家无道时,能免遭刑罚。”于是把侄女嫁给了他。《论语》记载这两个故事的文字,

  • 泰山为何会对孔子思想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颜回,孔子,孟子,子贡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泰山与名人结缘,肇始于孔子。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考察封禅,学习礼仪;了解民情,观知时政,活动内容与历史遗迹十分丰富。明代《泰山志》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这不仅拓展了泰山文化的内涵,也使儒家思想文化借泰山之力发扬光大。同时,孔子也

  •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孔子一生的仕途顺利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春秋战国

    孔子当的第一个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鲁国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是管什么的呢,负责管理仓库的。说白了,也就是个仓库管理员。但是,孔子是个对工作相当负责的人。短时间内取得了较高的业绩——仓库出纳的钱粮有条有理,很是清晰明了(料量平),众人叹服。很快,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孔子便有小小的仓库管理员

  • 晏子为何要排挤孔子?晏子身上都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晏子,春秋战国,孔子

    晏婴,齐之习词者也。历史上,这个能说会道的齐之习词者晏婴就是晏子。晏子是齐国自管仲以后,又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与管仲的不同是,管仲是个实干派,有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力求变革。而晏婴则更多的是通过他过人的口才和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受到齐国人的赏识和赞美,历来有很多人对他进行过评价,褒贬不一的观点

  • 孔光是孔子的第几代孙?孔光的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光,西汉,孔子

    孔光,孔子后人中又一位大家,在西汉王朝后期有着卓越的地位,那么孔光的简介是什么呢?孔光,字子夏,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十四世孙,西汉太师孔霸的儿子。孔光从小就聪明好学,天资聪颖。未满20岁,孔光就被推举为议郎。早早地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后来又被推举为方正,进入朝廷担任谏大夫一职。因为孔光性格刚烈,敢于

  • 圣人孔子名字暗含玄机 孔子名字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名字,秘密

    孔子是鲁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文。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孔子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地位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他的学说贯彻了整个中华名族,历代的帝王在即位时都需要阅读他的学说,甚至就是现在中国海外还有很多孔子学院。但很少有人

  • 孔子母亲为何到死都不告诉其生父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颜征,叔梁纥,庄姜

    母亲颜征在一直到死,都没有给孔子说过,他父亲到底是谁。颜征在死后,孔子才从邻居一车夫口中,得知父亲是曾经做过陬邑大夫的叔梁纥。这让孔子既震惊更兴奋不已,原来自己具有贵族血统!孔子的贵族血统并不假,从叔梁纥上溯,可以追述到殷纣王庶出兄长微子启。周朝建立后,在“兴灭国,继绝世”组织路线指导下,周武王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