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为什么会发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感概

孔子为什么会发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感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75 更新时间:2024/2/16 8:58:32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此句出自《论语.阳货》。这句话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讳言,无可奈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这里的前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几乎成了传统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的一句至理名言。而后一句话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仔细琢磨,这两句话本来是一个句号,是一句完整的话,为什么偏偏会被后人断章取义,后一半被人省略,而前一半变成了名人名言呢?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的疏忽或者说遗忘。目前这句话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网络配图

一、表述的是孔子的择婿观

有学者认为,在《论语.阳货》这章里,孔子没有任何轻视女人的思想。这句话反映的是孔子的择婿观。“女子”,并非现在所指的“女人”。古代传统称儿子、女儿为“子”,“子”也指女儿,这里说“女子”,在“子”前加一“女”字,是特别指明是“女儿”。

《说解字》解:“与,赐与也。”“与”在这里指嫁的意思是“嫁与”。这章的意思是说:只有把女儿嫁给小人,才难相处。近之,其品德低贱,行为无赖,近不得;远,心系女儿,远不得。

网络配图

二、他骂的是一个特定的女子

孔老先生受《诗经》的影响很深,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

所以,说孔子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

网络配图

《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翻译为: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夫人,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事,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标签: 孔子

更多文章

  • 孔子理想主义者 一生仕途毁于太过理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大调整的一段时期,很多仁人志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构建理想社会的看法。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这场文化运动的先驱者。然而,孔子的理想并没有得到顺利的展现与实践。尽管他踌躇满志,但最后也不得不转而以教育著书的形式,来寄托他一生的理想与奋斗目标。追求理想主义

  • 孔丘姓孔叫孔子:老子姓李为什么不叫李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老子

    小师妹第一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老子”的时候,是在是没有什么好印象,觉得“老子”叫这个名字感觉就像占人便宜一样!而小师妹觉得最心疼的就是“孙子”,感觉这个名字称来就让人占便宜!后来长大啦!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幼稚了。知道这只是后人的一种尊称而已啦!看过《秦时明月》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

  • 中国史上第一神童,7岁为孔子师,被士兵用茅草割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孔子

    项橐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历史还有这一号人物,项橐是中国古代十大神童之一,项橐考孔子的趣事也是非常出名,七岁时孔子就拜项橐为师,可见项橐有多厉害了吧,连大圣人都要虚心求教,但由于聪明才智也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项橐的故事吧。项橐是谁?项橐(

  • 揭秘,孔子李白都是武林高手,后世文人却弱不禁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子,李白

    曾经有部港剧,把诗人李白演绎成一位武林高手,遭到一些人的批评,“李白这么有名的诗人,居然变成了绝世高手,整个故事变成了武侠剧”。虽然影视剧有戏说的成分,但是把李白演绎成武林高手,其实没有太多错误。李白有侠义之风,师从剑圣裴旻,曾经写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样的千古绝句,

  • 【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据此,很多人就认为孔子是私生子,证据便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是“野合”而生。其实,这是因为很多人不懂什么叫 “野合”?按照周代礼法规定,男子超过一定年龄与没达到一定年龄的女子结婚,叫作“野合”。野有不拘的意思,《论语》中就有证据,孔子说:

  • 朱元璋为什么对孔子不屑一顾,还打压孔子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太祖为什么对百姓拥戴的孔子不屑一顾呢?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他觉得孔子的理念和自己的统治是不一致的。这个原因是真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明太祖为了打压孔子都做了一些什么事吧。在明王朝建立的初期,明太祖登上皇位,开创了治理明朝的篇章,在建国后的某一天,他和自己的宠臣刘伯温忽然间就聊到了孔子所著的

  • 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为何能被誉为“西道孔子、文化宗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扬雄,西汉,汉赋四大家之一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的发现真理。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先人通过历史记载向后人传承了宝贵的社会科学知识。后人在阅读只写历史文献的同时,可以深刻的总结前人失败的教训,让你引以为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

  • 培育弟子约6000人,堪称日本“孔子”,把中国视为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日本

    日本人一向把中华文明当作自己的源头,还曾经将“唐”视为圣人之国。在近代历史上,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日本更是向自己文明上的祖国中国挥起屠刀,对中国文化大加攻击,这一思想究竟是怎样逆转过来的?事实上,这一思想的根源来自一位江户时代的日本学者,他的名字叫做山崎暗斋。山崎遵奉朱熹的学说,为人极其严肃,严肃到什

  • 鲁定公很重用孔子, 为什么他还要周游列国 ?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鲁定公,春秋

    鲁定公继位时,赵简子问史墨,季氏会不会亡?史墨说:“不会”。因为季氏为鲁国立过大功,世代都有功业。鲁文公去世后,鲁国杀嫡立庶,鲁国国君丧失权力。权力都在季氏手中,已有四代了。鲁国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国君,这样的国君能掌管国家吗?做国君的要遵守礼器和封号,不能给别人的。鲁定公第五年,季平子去世。阳虎因个人

  • 鲁定公为什么把孔子提升为鲁国的“司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鲁定公,春秋

    鲁定公为何把孔子提升为鲁国的“司空”鲁定公即位后,鲁国“民不知君”的状况有了改变。意欲图治的鲁君以孔子在列国的声望日渐提高,多次召见孔子,询问治国之道。比如,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看出定公有正君位的愿望,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这样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