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应该说是历史上一个比较被人熟悉的时代,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三国演义》的传播程度,而且多集中于汉献帝时期,也就是军阀并立的时期。其实在汉桓帝或者汉灵帝时期,也有很多人物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三国历史息息相关,却声名不显。
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个这样的人物——盖勋,他先为东汉朝廷对凉州起义军的屏障,后来又成为董卓的威胁,最终却因为皇甫嵩的犹豫不决丧失机会,抑郁而终。
盖勋的生平概述
盖勋是凉州敦煌人,家里比较有能量。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官,''家世二千石'',所以盖勋入仕是轻而易举。先是被敦煌太守举为孝廉,后来成为汉阳郡的长史,也就是汉阳郡的二把手。而凉州的治所就在汉阳郡治冀县,所以盖勋还能和凉州刺史说上话。盖勋在前期一些经历中,就体现出正直、刚强的特点。主要有四件事:
第一、武威太守某某''倚恃权埶,恣行贪横'',武威从事苏正和要检举武威太守,把他给办了。当时的凉州刺史叫做梁鹄,梁鹄是鸿都门学出身,靠书法入仕,缺乏执政才能和道德节操。他不敢碰这个武威太守,反而想杀死苏正和。而盖勋正好和苏正和有仇,但是他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劝说梁鹄放过苏正和。
第2、 在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发生两次大规模起义,一个是''黄巾起义'',一个就是凉州起义。当时的凉州刺史换人了,叫做左昌。左昌在组织军队的过程中贪污数千万钱,受到盖勋的劝谏。左昌对盖勋不满,把他支到阿阳县抵抗叛军。
凉州起义军进攻金城郡,盖勋劝左昌发兵救援,左昌不动如山。后来凉州起义军杀到冀县,左昌向盖勋求援,盖勋不计前嫌救援冀县,凭借自身的影响力逼退凉州起义军首领边章。值得一提的是边章并非主动起兵,正是凉州起义军进攻金城郡时被胁迫加入的。
第3、 凉州起义军围攻东汉护羌校尉夏育,盖勋率领军队救援夏育,反而被凉州起义军击溃,盖勋收拢溃兵只有一百多人,利用鱼丽阵(一种车战阵型,战车与步卒紧密相依)抵抗凉州起义军。双方实力差距悬殊,盖勋的军队死伤惨重,自己也受伤三处,但仍然不投降。最后盖勋被凉州起义军俘虏,不过由于叛军首领滇吾与盖勋有旧,所以盖勋没有被杀死,而是被安全送回汉阳郡。
第四、盖勋在凉州起义军爆发初期逃过一死,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被征为讨虏校尉。在与汉灵帝关于天下形势的对话中,盖勋不避权贵,直指汉灵帝身边的佞臣,引起权宦蹇硕的记恨。当时为了增加洛阳的军事力量,汉灵帝召集四方精锐在平乐观阅兵,也被盖勋批评为黩武的表现。
盖勋抵抗凉州起义军
盖勋性格刚强,眼中容不下沙子。对汉灵帝身边的宦官集团,盖勋也是欲除之而后快。当时盖勋、刘虞、袁绍手中都有一部分禁军(盖勋为讨虏校尉,是一个武官;袁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这两个人掌握禁军可以理解,但不知道刘虞作为宗正,他的禁军从何而来),三人秘密商量发动兵变除掉宦官。
但是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履行,司隶校尉张温举荐盖勋为京兆尹,正合蹇硕等宦官的心意,于是盖勋出任京兆尹,他和刘虞、袁绍的计划也就破产了(虽然本身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盖勋出为京兆尹,而京兆尹所在的关中地区,正是凉州起义军的主要进攻目标。凉州起义军相对于黄巾军(非黄巾余党)来说,延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在中平五年的时候,凉州起义军的首领是自称''合众将军''的王国,还有韩遂、马腾等人。这个时候东汉朝廷已经没有能力收复凉州地区,关中地区直接面临凉州起义军的兵锋。
王国等人率领十多万叛军围攻陈仓,又一次引起西线的震动。东汉朝廷派遣左将军皇甫嵩、前将军董卓救援陈仓。陈仓虽然在关中平原的西部,并非京兆尹的监临范围,但是凉州起义军的入侵还是给盖勋带来相当大的威胁。
当时盖勋手中只有五千人,他表请汉灵帝扩张京兆的军队规模到万人以上,以士孙瑞为鹰鹞都尉;魏杰为破敌都尉;杜楷为威虏都尉;杨儒为鸟击都尉;第五俊为清寇都尉。
史料中评价''凡五都尉,皆素有名'',都是一时名士;盖勋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干过架,用指挥军队的经验,而非皓首穷经的腐儒。一旦皇甫嵩、董卓等人的西军溃败,右扶风失守,盖勋的军队就成为东汉在关中地区的第二道屏障。不过这次皇甫嵩等人还算比较给力,成功击溃了王国的大军,也间接导致凉州起义军的分裂。
盖勋与董卓的关系
凉州起义军走向衰弱,没想到东汉朝廷更是发生剧变,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何进和''十常侍''相争,把各方边镇引进了洛阳,促成董卓控制朝政的局面。董卓为了宣示权威,废掉少帝刘辩,毒杀何太后。盖勋立刻给董卓写书信指责董卓,言辞非常激烈,《后汉书·盖勋传》记载为''卓得书,意甚惮之。''
盖勋手握兵权,皇甫嵩也手握兵权,两个人成为董卓的威胁。董卓征盖勋为议郎,征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打算剥夺他们的兵权。盖勋希望能够联合皇甫嵩讨伐董卓,二人合兵四万,也是一个不小的力量。不过皇甫嵩没有这份魄力,乖乖进入洛阳交出兵权。盖勋只有一万人孤木难支,也乖乖到洛阳当他的议郎。
虽然失去讨伐董卓的机会,但盖勋对董卓的态度仍然是不假颜色。当时百官公卿惧怕董卓,大多表现得很卑顺,盖勋面对董卓仅仅是长揖而已。即便没有兵权,董卓对盖勋的态度也非常忌惮。暗中针对董卓的王允推荐盖勋做司隶校尉,董卓没有同意;董卓先令盖勋做越骑校尉,又不愿意盖勋掌管禁兵,将其出为颍川太守;盖勋还没有到颍川郡,又被董卓征调回来。
盖勋虽然在董卓面前表现得很刚强,也没有受到董卓的羞辱,但是内心当中还是充满忿恨,最后在五十一岁病死。临死之前还下命令拒绝接受董卓的馈赠。不过董卓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人,懂得拉拢士人的重要性(虽然在他毒杀少帝、何太后之后几乎失去与士人和解的可能),也愿意装样子,所以还是厚葬盖勋,给他一个''体面''的离开。
参考文献:《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