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杨妙真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

杨妙真

杨妙真的资料

中文名:杨妙真

别 名:四娘子

国 籍:金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东路益都府(今山东青州)

职 业:武术家,农民起义军将领

主要成就:善骑射,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

           辅助其子继任蒙元益都行省,成为蒙元最大的汉军世侯

杨妙真的介绍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

人物生平

山东响马,自古有名。王莽时期的赤眉军,隋末的瓦岗军,还有黄巢,还有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金军南侵,北宋灭亡,南宋苟安江左的情况下,这里又出了一支红袄军。

红袄军的首领原来是杨安儿,后为舟人曲成陷害,堕水而死,队伍交给他的妹妹杨妙真领导。杨妙真武艺超群,作风正派,长得面如桃花,眼若寒潭,作为一支义军的领袖,完全一副大姐的派头。她的丈夫李全,北海人,矫健魁梧,弓马娴熟,善使长茅铁枪,无人能够抵挡,人称“李铁枪。”

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他们的器械虽不如金兵,但“心协力齐,奋不顾死”,屡败敌人。有一次,他们袭击金军大寨,连金左副元帅宗翰也几乎被擒。金军痛恨红袄军,追剿最急,往往妄杀平民以泄愤,但不能捉到红袄军,红袄军的队伍反而日益扩大。

初,南宋刚立,政局未稳,便利用义军抗金,赋予忠义民兵的称号,但政局一旦稍稳,便腾出手来对付义军,这也是宋政权的传统政策。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一日召集一群大将饮酒,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说道:“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的。”石守信一班大将慌忙离座问道:“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什么忧虑呢?”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哪一个人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宋太祖说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皇帝,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石守信等人嗽得汗流浃背,涕位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指示生路。”

宋太祖说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石守信等人慢慢站直来,宋太祖慢慢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我为你们打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石守信等人立即说道:“我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真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了。敢不谨遵圣谕么?”于是纷纷交出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唐朝设节度使,使它握有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亡后,中国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总结历史教训,打击将领的兵权,遂成为宋政权的一条传统政策,后来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都不得好死,就是朝廷担心将领威信太高,兵权过重,会威胁皇位的结果。在金人南下,宋室南渡的情况,江北义军势力迅速发展,更是宋政权忧心忡忡的地方。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是宋末最有影响的一支义军,更是朝廷的打击目标。

首先朝廷以徐晞稷为淮东制置使,牵制杨妙真,可徐晞稷心怀壮志,以收复被金人夺去的失地为目标,对杨妙真的义军多加扶植,以怀柔政策来对待义军,朝廷大为不满,以懦弱无能为由,将他免去,以刘琸为淮东制置使对付义军。

这时金政权的力量已大大削弱,北方新兴的蒙古迅速发展,成吉思汗让木华黎经略南方,自己经略北方,灭了西辽,直杀到印度河口和多瑞河口。经略南方的木华黎病死,于是成吉思汗自己转而带病南征,但也死在六盘山,大军就由他的儿子拖雷带着入陕西,连下山寨六十余所:陷凤翔,趋宝鸡,攻下大散关,不久黄河以北的土地全被蒙古人占领,金政权的都城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已形同孤岛,金政权被迫迁都汴京,以避开蒙古骑兵的锋芒。

杨妙真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她的丈夫李全带领红袄军的精锐部队,进入金政权控制的地区。也就在这时淮东制置使刘琸率领镇江军三万人马前往楚州,两军常互有摩擦。

金正大三年(宋宝庆二年,1226)九月,蒙古将孛鲁率军入山东,欲招降李全,李全不从。孛鲁下令攻打青州,李全未能击退蒙古兵,于是婴城自守。城内原有军民数十余万人,被围困一年之后,仅剩数千人。此时粮草亦尽,牛马亦食尽,不得已于次年五月出降。孛鲁奏闻,成吉思汗令便宜处置李全,乃以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即益都行省)。

杨妙真这时正处在困难时期,她的丈夫带领红袄军的精锐进入金人的统治区,开疆拓土,把金军打得无可奈何,但遇到新兴的蒙古军,被围困在青州。而刘琸为了对付杨妙真除了亲率大军镇压外,还有一条更毒的计谋,就是所谓“以敌制敌。”当时在山东一带的义军除杨妙真外,还有夏全领导的一支力量颇大,夏全是一个功名利禄之心颇重的人,刘琸派镇守盱的彭什去游说夏全,对他说:“现在杨妙真正处在危急之中,她的主力部队由她的丈夫李全带领在青州被蒙古铁骑包围,朝廷正准备对她用兵,消灭她只是早晚的事情,希望你能够参予其事,朝廷自然有赏。”夏全还有些犹豫,彭什接着说道:“当年你和李全在山东共同抗金,本来是你的功劳大,可李全却凭着自己的势力抢了头功,你难道就不想报仇吗?”夏全终于答应,欣然率军迳入楚州。

杨妙真侦察到这一情况,日益感到形势的危急,这时又恰好传来李全已死的噩耗, 她来不及悲痛,苦思对付危局的良策,她决定约见夏全,和夏全当面谈谈。

她的说客来到夏全的营帐,对夏全说:“将军难道不是山东的义军吗?难道不也是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吗?红袄军的情况基本上和你们是一样的,兔死狐悲,今天我们红袄军消灭了,明天你们的队伍就成为朝廷消灭的对象,请你三思。”夏全觉得言之有理,收拾起趁火打劫的心,决定和杨妙真合作。

这天杨妙真的大营里,旌旗飘扬,大坛大坛的酒搬出来,大碗大碗的肉端上桌,杨妙真刻意梳妆打扮,显得那样地娇媚热情。夏全来了,美酒佳肴一直欢乐到灯火澜珊时,夏全看着盛妆打扮的杨妙真,止不住心禁摇曳,再加上杨妙真已听到丈夫已死,想到在动荡时局中的艰难,对夏全表示出一种似有似无的意思,几乎使夏全不能自持,夏全想到果然如愿的话,子女玉帛,干戈仓凛都归自己,喜形于色。杨妙真当即与夏全合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进攻刘琸。刘琸正在制置使署,猝不及防,居然连向他的部队发布命令都来不及,刘琸的军队仓惶与义军接战,没有统一的指挥,阵脚大乱,全面溃败,刘琸连夜缒城而出,逃往扬州求救,遭到人们的耻笑,夏全纵兵大掠楚州。

杨妙真深知夏全的为人,对他的纵兵大掠,危害百姓,深为不满。再加上她又得到了李全的最新消息,自然就没有把夏全放在心上。夏全狠狠他说道:“女人心,海底针,杨妙真是艳若桃李、心如蛇蝎。”一怒之下又去归附宋朝,遭到宋将张惠,范成的拒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竟狼狈地投降了金政权,金封他为金源郡王,不久在一次与蒙古人的战争中战败被杀。

此时降蒙的李全得报,力告蒙古将孛鲁,请允许其率军南归。李全回到楚州后,以丰厚的待遇募兵,不限南北人。又大治舟船,自淮及海相望。李全表面归附于宋朝,以取宋朝钱粮。实际上阴附蒙古,往往贸易货物输入蒙古,又遣人焚烧宋御前军器库,以销毁宋朝兵备。他治舟师以图东南地区。金正大七年(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八月,大阅舟师数日。当李全籴麦船通过盐城县时,宋知扬州翟朝宗令兵士夺之。李全大怒,以捕盗为名,率水陆军数万直入盐城,攻入城,城内所贮公私盐货尽为其所有。李全又上书宋廷,言捕盗入城安民,宋廷加李全为两镇节度使,罢翟朝宗官,改任赵璥夫摄事。李全仍不撤兵,一面加紧造舟,招募水手。一面要挟宋廷将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淮东总兵岳珂等人罢官。李全行径令宋朝无法接受,于是宋决意出兵讨伐李全。

李全公开与宋敌对,欲先取通、泰二州,然后渡江攻取宋京师。占领泰州(今属江苏)后,进取通州、扬州,在湾头为宋军所阻。李全目标在攻占三城,便筑长围,与宋军展开了长达半年多的对峙战。初期,李全小胜。自宋绍定四年(1231)正月,李全军一再被宋军击败。宋削李全官职,罢钱粮。因军队给养不济,攻城不得,欲战不利,主力损失惨重,李全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正月十五,趁李全不备,宋将赵范、赵葵用计诓李全出营帐,堵塞退路,李全被迫逃走,北至新塘,陷入数尺深的泥淖。宋制勇军赵必胜等追及,用乱枪刺死。

金正大八年(1231),李全兵败而死。余部议还淮安(楚州),以杨妙真主之,后在湾头一战被宋军再败,损失惨重。五月,淮安等五城俱为宋军攻破。杨妙真及其余部据守大城,她对郑衍德等人说:“今事势已去,撑拄不行。汝等未降者,以我在故尔。杀我而降,汝必不忍。若不图我,人谁纳降?”次日,杨妙真北渡淮水,与养子李璟返回山东老家,竭力辅助其继任蒙古益都行省,居数年而死。李全在淮安、淮阴的余部或为宋所灭,或降蒙。

不久,南宋被蒙古所灭,郑德衍等人曾先后随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抗元。

关于杨妙真,在史书中的记载不少,金朝末年新兴的蒙古政权多次南侵,金兵节节失利,金朝统治者为了支撑腐败的政权“赋敛日横”,赋税征收多了,老百姓承受不了,山东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也就是在这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杨安儿、杨妙真兄妹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有关“杨妙真”的历史故事

  • 杨妙真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1-3]本名:杨妙真别名:四娘子所处时代:金朝出生地:山东东路益都府(今山东青州)主要成就:善

  • 梨花枪,“铁娘子”杨妙真赛比花木兰

    在古代,能被称为“铁娘子”的女人很少,因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女人要服从三从四德,露脸是丧失女性美德的行为,更别说带兵打仗了!但是后来有一个兵器:梨花枪,成为了女人的武器。总有一些女人不屈服于命运,比如花木兰,梁红玉,秦良玉等人。他们不怕世俗的眼光。作为女性,她们仍然会带兵打仗,军功是出类拔萃的,这

  • 红袄军四娘子杨妙真

    杨妙实,金终技击家。益皆(古属山东)人。白袄军尾发杨安女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女去世后,率部取李齐会集,结为妇妇,随李齐投宋,又落受古。擅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世界无对手,为后代军事家所推许。《射雕好汉传(建订版)》桥段:黄蓉听患上那位女将竟云云了患上,道讲:“靖哥哥,我念瞧瞧那二十年世界无对手的

  • 农民义军女领袖,吕母首位女领袖,陈硕贞女皇帝,杨妙真武功高!

    我国历史上几乎每次朝代更迭,都少不了农民起义。在无数次农民起义中,只有两次获得了成功,一个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刘邦战胜了项羽笑到了最后,建立大汉王朝。另一次是元末明初期间,各地爆发多起大规模起义,在击垮蒙元后,朱元璋在混乱中胜出建立了大明朝。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要么失败,要么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有

  • 金末女豪杰杨妙真,凭梨花枪法被戚继光奉为“一代枪神”

    宋元之交,金兵下汴州,烧杀抢掠,韩侂胄主持“开禧北伐”,山东好汉们纷纷起义。其中有一支红袄军,首领杨安儿遇害后,妹妹杨妙真凭一杆梨花枪,招揽红袄军旧部,成为新首领,也称“四娘子”。红袄军,其实是“祆教”的变种,即《倚天》中的明教总教。民间众多起义军都打着拜火教的旗号造反,安禄山、方腊都曾做过祆教教主

  • 揭秘:灭绝师太的原型是不是红袄军女将杨妙真?

    杨妙真武艺高强,号称一杆长枪纵横淮河两岸,又懂些军略,在杨安儿死后成为红袄军的大姐大。李全和杨妙真两人在政治上都没啥章法,行事比较随意。一会儿降宋,一会儿叛宋,后来又投降了蒙古,却又暗自准备叛蒙。有点儿反复无常。贾似道的老爹贾涉、后来的淮东制置使刘琸、姚翀都在杨妙真手里吃了苦头。其中刘琸本想略施小计

  • 揭秘蒙古唯一女行省杨妙真:创梨花枪的美女高手

    杨妙真是金末红袄军头领杨安儿的妹妹,绰号叫“四娘子”,貌美如花,身强体健,曾练成九转梨花枪法,纵横山东,号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里高度评价梨花枪法:“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

  • 杨妙真生平做过哪些事情 四娘子杨妙真简介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人物生平山东响马,自古有名。王莽时期的赤眉军,隋末的瓦岗军,还有黄巢,还有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

  • 杨妙真独创的杨家枪有多厉害?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枪”

    宋金时期杨妙真独创的“杨家枪”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据史书记载,枪之名始于唐末宋初,传说残唐五代的高思继、王彦章都是使枪高手,王彦章还有“王铁枪”之名。窃以为,残唐五代直到宋初的枪,应该与唐朝的槊没太大区别,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尚未形成

  • 杨妙真:金末第一女将,号称天下无敌手有多厉害?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杨妙真。长大后的秦琼先是效忠隋朝名将张须陀,张须陀爱民如子,深得民心,性刚烈有勇略,而且作战勇猛,军事经验丰富,常以少胜多。所以,当时隋末起义队伍,都很怕他。在张须陀手下的时候,秦琼一马当先,杀在最前面,在军中声望很高。张须陀死后,秦叔宝跟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

  • 杨妙真:南宋第一女豪侠,揭秘其传奇的经历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杨妙真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门神秦叔宝我们并不陌生,他是隋唐英雄里大家最熟悉的人物之一。此人在隋唐时代都已经家喻户晓,后来唐朝亡国后,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好汉。民国时宋恕己在诗中写道,“胡国宅犹记,唐家陵久平。二三老农贩,闲坐说秦琼。”足见秦叔宝在民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