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妙真

杨妙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83 更新时间:2023/12/7 14:52:54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1-3]

基本资料

本名:杨妙真

别名:四娘子

所处时代:金朝

出生地:山东东路益都府(今山东青州)

主要成就:善骑射,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

辅助其子继任蒙元益都行省,成为蒙元最大的汉军世侯

民族:汉族

职业:武术家,农民起义军将领

人物生平

山东响马,自古有名。王莽时期的赤眉军,隋末的瓦岗军,还有黄巢,还有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金军南侵,北宋灭亡,南宋苟安江左的情况下,这里又出了一支红袄军。

红袄军的首领原来是杨安儿,后为舟人曲成陷害,堕水而死,队伍交给他的妹妹杨妙真领导。杨妙真武艺超群,作风正派,长得面如桃花,眼若寒潭,作为一支义军的领袖,完全一副大姐的派头。她的丈夫李全,北海人,矫健魁梧,弓马娴熟,善使长茅铁枪,无人能够抵挡,人称“李铁枪。”

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他们的器械虽不如金兵,但“心协力齐,奋不顾死”,屡败敌人。有一次,他们袭击金军大寨,连金左副元帅宗翰也几乎被擒。金军痛恨红袄军,追剿最急,往往妄杀平民以泄愤,但不能捉到红袄军,红袄军的队伍反而日益扩大。

初,南宋刚立,政局未稳,便利用义军抗金,赋予忠义民兵的称号,但政局一旦稍稳,便腾出手来对付义军,这也是宋政权的传统政策。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一日召集一群大将饮酒,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说道:“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的。”石守信一班大将慌忙离座问道:“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什么忧虑呢”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宝座,哪一个人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宋太祖说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皇帝,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从了。”石守信等人嗽得汗流浃背,涕位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指示生路。”

宋太祖说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石守信等人慢慢站直来,宋太祖慢慢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活在世上的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我为你们打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石守信等人立即说道:“我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真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了。敢不谨遵圣谕么”于是纷纷交出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唐朝设节度使,使它握有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亡后,中国又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总结历史教训,打击将领的兵权,遂成为宋政权的一条传统政策,后来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都不得好死,就是朝廷担心将领威信太高,兵权过重,会威胁皇位的结果。在金人南下,宋室南渡的情况,江北义军势力迅速发展,更是宋政权忧心忡忡的地方。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是宋末最有影响的一支义军,更是朝廷的打击目标。

首先朝廷以徐晞稷为淮东制置使,牵制杨妙真,可徐晞稷心怀壮志,以收复被金人夺去的失地为目标,对杨妙真的义军多加扶植,以怀柔政策来对待义军,朝廷大为不满,以懦弱无能为由,将他免去,以刘琸为淮东制置使对付义军。

这时金政权的力量已大大削弱,北方新兴的蒙古迅速发展,成吉思汗让木华黎经略南方,自己经略北方,灭了西辽,直杀到印度河口和多瑞河口。经略南方的木华黎病死,于是成吉思汗自己转而带病南征,但也死在六盘山,大军就由他的儿子拖雷带着入陕西,连下山寨六十余所:陷凤翔,趋宝鸡,攻下大散关,不久黄河以北的土地全被蒙古人占领,金政权的都城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已形同孤岛,金政权被迫迁都汴京,以避开蒙古骑兵的锋芒。

杨妙真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她的丈夫李全带领红袄军的精锐部队,进入金政权控制的地区。也就在这时淮东制置使刘琸率领镇江军三万人马前往楚州,两军常互有摩擦。

金正大三年(宋宝庆二年,1226)九月,蒙古将孛鲁率军入山东,欲招降李全,李全不从。孛鲁下令攻打青州,李全未能击退蒙古兵,于是婴城自守。城内原有军民数十余万人,被围困一年之后,仅剩数千人。此时粮草亦尽,牛马亦食尽,不得已于次年五月出降。孛鲁奏闻,成吉思汗令便宜处置李全,乃以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即益都行省)。

杨妙真这时正处在困难时期,她的丈夫带领红袄军的精锐进入金人的统治区,开疆拓土,把金军打得无可奈何,但遇到新兴的蒙古军,被围困在青州。而刘琸为了对付杨妙真除了亲率大军镇压外,还有一条更毒的计谋,就是所谓“以敌制敌。”当时在山东一带的义军除杨妙真外,还有夏全领导的一支力量颇大,夏全是一个功名利禄之心颇重的人,刘琸派镇守盱的彭什去游说夏全,对他说:“现在杨妙真正处在危急之中,她的主力部队由她的丈夫李全带领在青州被蒙古铁骑包围,朝廷正准备对她用兵,消灭她只是早晚的事情,希望你能够参予其事,朝廷自然有赏。”夏全还有些犹豫,彭什接着说道:“当年你和李全在山东共同抗金,本来是你的功劳大,可李全却凭着自己的势力抢了头功,你难道就不想报仇吗”夏全终于答应,欣然率军迳入楚州。

杨妙真侦察到这一情况,日益感到形势的危急,这时又恰好传来李全已死的噩耗,她来不及悲痛,苦思对付危局的良策,她决定约见夏全,和夏全当面谈谈。

她的说客来到夏全的营帐,对夏全说:“将军难道不是山东的义军吗,难道不也是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吗,红袄军的情况基本上和你们是一样的,兔死狐悲,今天我们红袄军消灭了,明天你们的队伍就成为朝廷消灭的对象,请你三思。”夏全觉得言之有理,收拾起趁火打劫的心,决定和杨妙真合作。

这天杨妙真的大营里,旌旗飘扬,大坛大坛的酒搬出来,大碗大碗的肉端上桌,杨妙真刻意梳妆打扮,显得那样地娇媚热情。夏全来了,美酒佳肴一直欢乐到灯火阑珊时,夏全看着盛妆打扮的杨妙真,止不住心禁摇曳,再加上杨妙真已听到丈夫已死,想到在动荡时局中的艰难,对夏全表示出一种似有似无的意思,几乎使夏全不能自持,夏全想到果然如愿的话,子女玉帛,干戈仓廪都归自己,喜形于色。杨妙真当即与夏全合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进攻刘琸。刘琸正在制置使署,猝不及防,居然连向他的部队发布命令都来不及,刘琸的军队仓惶与义军接战,没有统一的指挥,阵脚大乱,全面溃败,刘琸连夜缒城而出,逃往扬州求救,遭到人们的耻笑,夏全纵兵大掠楚州。

杨妙真深知夏全的为人,对他的纵兵大掠,危害百姓,深为不满。再加上她又得到了李全的最新消息,自然就没有把夏全放在心上。夏全狠狠他说道:“女人心,海底针,杨妙真是艳若桃李、心如蛇蝎。”一怒之下又去归附宋朝,遭到宋将张惠,范成的拒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竟狼狈地投降了金政权,金封他为金源郡王,不久在一次与蒙古人的战争中战败被杀。

此时降蒙的李全得报,力告蒙古将孛鲁,请允许其率军南归。李全回到楚州后,以丰厚的待遇募兵,不限南北人。又大治舟船,自淮及海相望。李全表面归附于宋朝,以取宋朝钱粮。实际上阴附蒙古,往往贸易货物输入蒙古,又遣人焚烧宋御前军器库,以销毁宋朝兵备。他治舟师以图东南地区。金正大七年(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八月,大阅舟师数日。当李全籴麦船通过盐城县时,宋知扬州翟朝宗令兵士夺之。李全大怒,以捕盗为名,率水陆军数万直入盐城,攻入城,城内所贮公私盐货尽为其所有。李全又上书宋廷,言捕盗入城安民,宋廷加李全为两镇节度使,罢翟朝宗官,改任赵璥夫摄事。李全仍不撤兵,一面加紧造舟,招募水手。一面要挟宋廷将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淮东总兵岳珂等人罢官。李全行径令宋朝无法接受,于是宋决意出兵讨伐李全。

李全公开与宋敌对,欲先取通、泰二州,然后渡江攻取宋京师。占领泰州(今属江苏)后,进取通州、扬州,在湾头为宋军所阻。李全目标在攻占三城,便筑长围,与宋军了长达半年多的对峙战。初期,李全小胜。自宋绍定四年(1231)正月,李全军一再被宋军击败。宋削李全官职,罢钱粮。因军队给养不济,攻城不得,欲战不利,主力损失惨重,李全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正月十五,趁李全不备,宋将赵范赵葵用计诓李全出营帐,堵塞退路,李全被迫逃走,北至新塘,陷入数尺深的泥淖。宋制勇军赵必胜等追及,用乱枪刺死。

金正大八年(1231),李全兵败而死。余部议还淮安(楚州),以杨妙真主之,后在湾头一战被宋军再败,损失惨重。五月,淮安等五城俱为宋军攻破。杨妙真及其余部据守大城,她对郑衍德等人说:“今事势已去,撑拄不行。汝等未降者,以我在故尔。杀我而降,汝必不忍。若不图我,人谁纳降”次日,杨妙真北渡淮水,与养子李璟返回山东老家,竭力辅助其继任蒙古益都行省,居数年而死。李全在淮安、淮阴的余部或为宋所灭,或降蒙。

不久,南宋被蒙古所灭,郑德衍等人曾先后随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抗元。

关于杨妙真,在史书中的记载不少,金朝末年新兴的蒙古政权多次南侵,金兵节节失利,金朝统治者为了支撑腐败的政权“赋敛日横”,赋税征收多了,老百姓承受不了,山东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也就是在这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杨安儿、杨妙真兄妹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梨花枪法

《宋史.李全传》载,反金起义军女首领杨妙真的杨家犁花枪法精妙非常,杨曾自诩:“二十犁花枪,天下无敌手。”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何良臣《阵纪》:“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而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戚继光亦师杨家枪法并加改进以教士卒。《纪效新书》载有该枪法并图解。

标签: 杨妙真

更多文章

  • 吕惠卿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惠卿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一直在朝外辗转,历任翰林学士、知军器监、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因和王

  • 王雱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雱

    王雱(1044年~1076年),字元泽,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者,宰相王安石之子,与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为“临川三王”。年少聪敏,擅长作书论事,著有《论语解》《孟子注》《新经尚书》《新经诗义》《王元泽尔雅》《老子训传》《南华真经新传》《佛书义

  • 真德秀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南宋后期理学家、名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真德秀早年受教于朱熹弟子詹体仁,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及第,授南剑州判官

  • 魏了翁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于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掌权时,力辞召命。后历知汉州、眉州、遂

  • 窦仪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窦仪

    窦仪(914年—966年),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长子。五代后期至北宋初年大臣、学者。后晋时期,窦仪登进士第,任景延广僚属。仕于后汉、后周两朝,历任右补阙、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北宋建立后,官至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事,后改任礼部尚书。乾德四年(966年)去世,年五十三

  • 种师中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种师中

    种师中(1059年—1126年),河南洛阳人,世居住陕西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其祖父种世衡、伯父种谔、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金兵入侵,他率兵进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至,陷入重围,力战而亡。诏赠少师,谥曰庄愍。中文名:种师中别名:种端孺国籍:宋朝民族

  • 秦钜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钜

    秦钜(生年无记载~1221年),字子野,南宋的抗金名将,浙江临安(今浙江省杭州)人,奸臣秦桧养子秦熺后代。宋宁宗时,任蕲州通判。嘉定十四年,金军南侵,进攻蕲州。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英勇抗敌,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秦钜叱曰:「我为国死,汝辈可自求生。」掣衣就焚而死。次子秦浚先往四祖山,兵至亟还,与弟秦瀈

  • 萧菩萨哥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菩萨哥

    仁德皇后(983年—1032年),萧氏,小字菩萨哥,睿知皇后萧绰弟弟萧隗因之女,辽圣宗耶律隆绪第二任皇后。萧菩萨哥十二岁时入宫,统和十九年(1001年)被封为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深得辽圣宗的宠爱,为辽圣宗生下两子,但都夭折。开泰五年(1016年),辽太祖皇后述律平后代、北府宰相阿古只五世孙女萧耨斤生下

  • 章楶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章楶

    章楶(1027年-1102年),字质夫。建宁军浦城县(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章楶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历任陈留知县、京东转运判官、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在地方政绩卓著。后入朝拜考功、吏部、右司员外郎等官。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刘克庄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克庄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1-2]。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因其父在朝中任职而荫补将仕郎,后历任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建阳县知县、帅司参议官、枢密院编修官。淳祐六年(12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