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陈希亮

陈希亮

陈希亮

陈希亮的资料

中文名:陈希亮

别    名:陈公弼

国    籍:中国(北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

陈希亮的介绍

陈希亮(1014年一1077年),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在他从政的三十多年中,忠于职守,肯为百姓办实事,如严惩贪官污吏,打击地痞无赖,搜捕盗贼,开仓赈民,架设汴河飞桥,强令巫师、巫婆回乡务农等。由于正直挚诚,路有颂声,因而在每次任满离境时,父老们都洒泪相送。

有关“陈希亮”的历史故事

  • 宋朝与包拯齐名的清官——陈希亮

    宋朝仁宗皇帝在位的期间,出了两位名垂青史的清官:一位是陈希亮,一位是包拯。包拯享有“青天”的美誉,百姓崇拜他已几乎到了“神化”的程度;而学者把陈希亮与包拯齐名,足见陈希亮是个不可多得的清官。陈希亮十六岁那年,他一心想拜师求学,却遭到他哥哥的反对,他哥哥

  • 陈希亮

    陈希亮(1014年一1077年),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

  • 陳希亮生平,陈希亮和苏轼产生矛盾的原因,陈希亮的为官政绩

    陳希亮生平,陳希亮父母死得早,靠他哥哥生活。哥哥是个性情偏狭的人,想侵吞家里全部财产。十六岁时,陳希亮决定外出求师,专攻学问。他哥哥占着房产,只给了乡邻们的借款帐单共三十万钱。于是,他将所有的借款人招来,当面烧掉所有的账单,然后背起书箧行囊,不远千里去寻师。后陳希亮得中进士,那时,他的哥哥年事已高,

  • 中国古代十大清官(西门豹、赵广汉、徐有功、狄仁杰、陈希亮、包拯、况钟、海瑞、汤斌、黄霸)

    中国古代十大清官:西门豹、赵广汉、徐有功、狄仁杰、陈希亮、包拯、况钟、海瑞、汤斌、黄霸。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和一些贪官相比的是,中国历史上还是有良心的清官一直独立奋战,改掉社会戾气。这其中不乏像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故事,中国古代十大清官都有谁呢?1、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一:西门豹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

  • 陈希亮处心积虑打压苏轼,苏轼为何还破例为其写传记?

    作者:许云辉苏轼在被欧阳修推举参加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科考试中,获得吴育之后“百年第一”的好成绩,意气风发出任凤翔府判官(相当于今市政府秘书长),被衙役尊称为“苏贤良”。知府陈希亮闻言大怒:“府判官,何贤良也?”从此,他对苏轼不假辞色,处处刁难,横竖看不顺眼。苏轼年少气盛,不甘受辱,总是针

  • 陈希亮生平简介 陈希亮人物评价

    简介陈希亮(一○○○~一○六五),字公弼,青神(今属四川)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宋史》作天圣八年)进士。知长沙县,徙知虔州鄠都。皇佑元年(一 ○四九),知滑州。又知曹州、庐州,改江东、河北提点刑狱。嘉祐二年(一○五七),入为开封府判官。出为京西转运使。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治平二年卒,年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