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希亮处心积虑打压苏轼,苏轼为何还破例为其写传记?

陈希亮处心积虑打压苏轼,苏轼为何还破例为其写传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3/12/18 16:57:54

作者:许云辉

苏轼在被欧阳修推举参加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科考试中,获得吴育之后“百年第一”的好成绩,意气风发出任凤翔府判官(相当于今市政府秘书长),被衙役尊称为“苏贤良”。

知府陈希亮闻言大怒:“府判官,何贤良也?”从此,他对苏轼不假辞色,处处刁难,横竖看不顺眼。苏轼年少气盛,不甘受辱,总是针锋相对。双方势同水火,互不相让。可是,当陈希亮去世后,苏轼却破例为其撰写《陈公弼传》使其万古流芳。

陈希亮为何打压苏轼?苏轼又为何心甘情愿为其作传?

(一)治理长沙

陈希亮“幼孤好学”,在立志从师苦学时,遭到哥哥阻拦。哥哥为刁难他,让他收取三十余万贷款利息。陈希亮将所有欠款人召集起来,当众一把火烧毁借券,在一片欢呼声中离川求学,最终考取进士,出任长沙知县。

陈希亮下车伊始,便将长沙不可一世的和尚海印国师逮捕入狱。原来,海印国师因在京城时候能频繁“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因此有恃无恐肆意侵占长沙百姓土地,欺压得百姓敢怒而不敢言。陈希亮查清他的犯罪事实,毫不留情“捕治置诸法”,威震长沙。

郴州有个缴纳租税的人被仇家陷害,以伪造官府凭证罪名被官府逮捕,按律当斩。陈希亮复核案件时明察秋毫,将其无罪释放,并成功抓获诬陷者。

县衙老油条曹腆轻视陈希亮年轻,经常藐视和歪曲法令。陈希亮心知肚明,收集材料后将其当堂治罪。“曹腆叩头出血,愿自新。”陈希亮告诫他奉公守法,并免去处罚。曹腆从此改过自新,“卒为善吏。”

当地巫师为骗取百姓钱财,每年搜刮百姓钱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他们妖言惑众,说如果不舍财免灾,便会有三个红衣老人出来纵火。陈希亮上任后,宣布立即取消春斋活动,违者重罚。巫师们再不敢趁机敛财,百姓们由此减轻负担,“火亦不作。”陈希亮趁热打铁,销毁上百不合礼制的祠堂,勒令七十多个巫师转为农家。当陈希亮离任时,“父老送之出境”,恋恋不舍流泪道:“您这一走,纵火的红衣老人又该出现了!”

(二)京师担责

陈希亮在京师任职期间,福胜塔因火灾被烧毁。官府计划重建,“度用钱三万。”陈希亮大胆进言:"陕西正在用兵,希望陛下以此三万犒赏前线将士!”皇帝接受谏言,“诏罢之。”

青州百姓赵禹上书朝廷,分析“赵元昊(即西夏国王李元昊)必反。”宰相主观臆断赵禹挑拨离开,将其流放建州(今福建南平市建瓯县)。不久,赵元昊果然公开反叛。赵禹到当地官府上诉未果,逃至京城自己申辩,由此惹怒丞相,被逮捕关押“下开封狱。”陈希亮受理案件后,“言禹可赏不可罪”,与力主严惩的宰相“争不已”,上诉到朝廷。皇帝“释禹,赏为徐州推官。”陈希亮因直言敢谏,被宋仁宗视为最佳御史候选人。

不料,一桩命案断送了陈希亮的前程。“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陈希亮略施小计,便逼得沈元吉供认不讳。但因沈在审问中“自惊仆死”,陈希亮被沈家告到朝廷。他得知宋仁宗诏令御史弹劾自己以及参与审案官员后,挺身而出主动担责:“杀此贼者独我耳!”他由此被罢官隐居。

(三)房州建功

一年后,“盗起京西,杀守令”,气焰嚣张,陈希亮被重新起用为房州(今湖北竹山)知府。百姓因“房州素无兵备”,人心惶惶,“凛凛欲亡去。”陈希亮组织数百名当地狱警与壮劳力日夜操练,“声振山南”,极大稳定住民心。

一支百余人的官军队伍突然闯入房州地界,沿途烧杀抢掠形同盗匪。百姓们怀疑是强盗改扮官军,急忙飞报府衙。陈希亮闻报,“即勒兵阻水拒之。”他命令守军刀出鞘弓上箭,“植立如偶人”严阵以待。一箭飞来,中箭者纹丝不动。射箭者“乃下马拜请死”,连连谢罪:“初不知公官军也!”

原来,这是一场误会。射箭者是殿侍雷甲,他在率部追逐盗匪进入房州地界后,因对部下管束不力,使得十余名士兵一路烧杀抢掠,才被百姓怀疑为强盗。真相大白后,房州吏士一致请求陈希亮将雷甲斩首示众,以严军纪。陈希亮宽大为怀,只将“为暴者十余人”治罪,令雷甲继续追捕盗匪以赎罪。

陈希亮的手下崔德赟为邀功请赏,将一户曾经留宿过盗匪的山民向氏父子三人斩杀并“枭首南阳市”,宣称:“这就是匪首之子一家三口!”陈希亮明察秋毫,“察其冤,下德赟狱。”崔德赟在牢里始终不服,直到匪首之子在商州被抓获,才哑口无言。

有人告发“负气倜傥、有纵横才”的华阴人张元因累试不第,恼羞成怒叛宋投夏。朝廷大怒,将张元的百余名族人流放房州,指示陈希亮监视居住。陈希亮仔细审问后,见这些人“饥寒且死”,于是秘密上书为他们求情:“张元叛宋投夏一事虚实尚未可知。如真有其事,‘为国者终不顾家。’朝廷归罪其家属,反而更加坚定其助纣为虐的贼心!况且这些人都不是他的直系亲属,应该罪不及此!恳请朝廷开恩放还故乡!”朝廷研究后,“诏释之。”被释放回乡的老幼“哭希亮庭下”拜别,带回陈希亮画像供奉在祠堂中。

编辑

(四)救火队长

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任上,陈希亮“奏事殿上”时,宋仁宗亲切安慰他:“朕理解您嫉恶如仇,希望您不要对当年沈氏之事耿耿于怀!”为表示信任,宋仁宗临时委派他担任负责征调粮食的河北便籴一职。陈希亮鞠躬尽瘁完成任务后,却遭都转运史魏瓘弹劾在当地擅自提高或降低物价。“希亮乞廷辨”,据理力争获得宋仁宗支持。宋仁宗将魏瓘贬职外放,“且欲用希亮。”陈希亮力辞:“与转运使闹到官家面前,臣也有责任!”他谢绝宋仁宗挽留,重回滑州。

时值盛夏,黄河泛滥成灾,滑州一带几乎决口,危在旦夕。陈希亮将所有朝廷派往黄河监督防洪的官员集中到一线,并派禁军严防死守河堤。他誓与河堤共存亡,在预计决口处搭建茅屋,日夜守护其间。官员和百姓们被感动得流泪,泣不成声轮流劝说他离开草屋,“希亮坚卧不动。”在他大无畏精神感染下,洪水终于被战胜。

北方黄河水刚消停,南方宛句(今山东荷泽市曹县西北)盗贼蜂起,光天化日抢劫集镇,无法无天关押朝廷官员。宋仁宗闻讯忧心忡忡,“问执政可用者。”话音刚落,宋仁宗眼睛一亮道:“朕得之矣!”于是,陈希亮被火速任命为曹州知府,“不逾月,悉擒其党。”

“淮南饥”,寿春太守王正民遭上司弹劾免职。陈希亮被宋仁宗指派为救火队长急赴灾区。之前,淮南转运使为解燃眉之急,命令乡一级公差以免除当地徭役为条件,就地征调大米十三万石救灾,称为“折役米”。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导致当地米价飞涨,“民益饥。”陈希亮到任后,奏明朝廷废除“折役米”制度,又仗义执言为原太守鸣冤叫屈,使王正民得以重新起用。

陈希亮转任庐州知府后,恰好有数百名在寿春没有参与谋反的虎翼军士卒被转移到庐州安置。当地官员十分戒备,唯恐他们闹事。果然,有个士卒趁夜潜入府衙企图行刺陈希亮。陈希亮笑着为他开脱:“此人必定是喝醉了酒!”他放走此人,将其他所有士卒调到身边当随从,“且以守仓库。”官员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陈希亮却对他们“益加亲信,(士卒)皆感德,指心誓为希亮死。”

编辑搜图

陈希亮出任凤翔知府时,颇有超前意识,向朝廷预支十二年战略储备粮。不久,凤翔遭遇灾荒,陈希亮毅然决定“发十二万石贷民。”有些官员担心背上“擅自发放”罪名,陈希亮让他们放心行事,天大的事自己一力承担。上天有眼,凤翔秋收喜获丰收,“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在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中,陈希亮心力交瘁,渐生退意,“数上章请老,不允。”在一次被同僚中伤后,陈希亮痛定思痛,决意离开官场。

他主动弹劾自己:“臣在凤翔担任知府期间,附近州郡有用公款买酒相互赠送的行为,钱是国家出,酒归私人有,这是国法不容许的行为!臣曾经把别人送的酒转送贫寒的游士,想在回想起来,也是揩国家的油!臣羞惭不已,愿以家财赔偿!”朝廷认为他是小题大做,陈希亮却铁了心地“求去不已”,最终如愿以偿离开权力中心,“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陈希亮一生“为人清劲寡欲”,从不看人脸色行事,严于律己,执法严明,“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他“见义勇发,不计祸福。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

陈希亮与苏家数代世交,论辈分是苏轼的前辈。陈希亮在凤翔时处处打压苏轼,绝非嫉贤妒能,而是因苏轼“年少暴得大名”,深恐其锋芒毕露自毁前程,才对他继续挫折教育。多年后,历经宦海沉浮的苏轼终于体会到陈希亮用心良苦:“陈公是我的长辈,我在凤翔两年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陈希亮貌似煞费苦心打压苏轼,实则千方百计呵护晚辈。他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出众能力以及个人担当,成为苏轼的精神导师,也成为古代文人入仕的典范!

编辑搜图

【作者简介】 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近百万字。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

标签: 陈希亮苏轼宋仁宗宰相凤翔

更多文章

  • 牛皋之子的传奇经历:痛打梁山好汉之孙,强娶尽南关头号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牛皋,岳飞,秦桧,石虎,南关,岳雷

    在《说岳全传》中,牛皋是最有特色的人物之一。他在样貌与秉性上兼具了蜀汉五虎将张飞和梁山黑旋风李逵两位著名人物的特点。他鲁莽而不乏智慧,憨直兼具幽默;他武艺不高,却总能化险为夷;屡次闯祸,又总能得到岳飞的谅解;多次落草为寇,又多次重返正途,一生波折而又传奇,是贯穿全书的灵魂人物。他的最终结局是与酣战多

  • 此人绰号红毛狮子,幸得牛皋师傅鼎力相助,为父亲报仇雪恨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牛皋,岳飞,王贵,岳雷,金兀术,赵子龙,说岳全传,红毛狮子

    在《说岳全传》中,吉青是位形象鲜明、特点突出的悍将。他长得青面红发,相貌凶恶,手持一根狼牙棒,骑着一匹青鬃大马,孔武有力,粗莽彪悍。他在红罗山为寇时,曾与牛皋有过一场较量,并与岳飞等人结拜。岳飞入朝为将、组建八百常胜军时,吉青第一个投至军中效力,是岳家军中资历最老的战将,并在随军转战的过程中屡建奇功

  • 历史上的岳家小将,就认准那么几个,牛皋可以入榜!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牛皋,岳飞,金兀术,韩世忠,说岳全传,高宠

    说岳武将云集,多半均为虚构,由此可见作者的想象力之丰富,足供后人学习。《说岳全传》的作者钱彩一口气虚构了那么多英雄人物,甚至还塑造了诸如高宠、陆文龙、曹宁、山狮驼、粘得力等超级牛逼的人物,使得这本小说热闹非凡,这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有意义的。但对于那些企图了解历史真相的读者来说,如果相信了作者的胡编

  • “笑死牛皋,气死兀术”,金兀术和牛皋的死法是真实,是夸张?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牛皋,金兀术,兀术,岳飞,宋军,金国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在文学创作方面似乎有这样一种规律。那就是针对同一段历史或者同一个人,能够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好吧,换成人话,其实我要说的是,每个历史人物,其实都有两个形象,一个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的原始形象,一个是野史、演义、评书、段子中的加工形象。比如说某些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屈辱更多的

  • 此人是牛皋的结义兄弟,曾力战郑怀和高宠,此后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牛皋,高宠,郑怀,岳飞,张奎,岳家

    在《说岳全传》中,岳家军猛将张奎是个比较离奇的人物。他是藩王的后裔,只因看不惯奸臣弄权,流落山中为寇。牛头山之战时,张奎曾在山下劫掠过岳家军的粮草,期间与猛将郑怀打得难解难分。后在牛皋的劝说下弃暗投明,率领部众加入了岳家军。张奎护送粮草行进至牛头山时,还与第一猛将高宠有过一番较量。随后,众人合力冲破

  • 水浒传天目将彭玘原型:随名将翟兴大败金军,与牛皋并肩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彭玘,牛皋,翟兴,金军,宋军,方腊,古装片,历史片,小说改编片,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水浒传》中的天目将彭玘虽然贵为颖州团练使,后来又成为梁山排名第四十三位的好汉,但他的戏份并不多。不仅在上梁山前没有多少的表现,即便到了梁山受招安并发动四大战争期间,他出场亮相的机会也不多。征讨方腊之战开始不久,彭玘便在常州阵亡。整体而言,他不过是一个龙套角色而已。不过,与众多地煞人物出自小说家的虚

  • 毒死牛皋的田师中下场令人失望并产生怀疑:幕后黑手不止秦桧张俊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秦桧,张俊,牛皋,岳飞,宋朝,杨再兴,田师中

    小说《说岳全传》中,牛皋是一员副将,手使铁锏且只会那么几招,却打趴了很多名将,就连金兀术后来也被他骑在身下,结果金兀术被活活气死,牛皋哈哈大笑着仙逝。但愿望是美好的,历史是残酷的,牛皋并没有如愿战死在抗金战争中,而是被朝中奸臣毒死,临终前叹恨:“吾年近六十,官至侍从郎,一死何恨,但恨和议一成,国家日

  • 狐说岳飞(四十五)牛皋半路出家的师傅鲍方祖为何许人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岳飞,牛皋,鲍方,道士,太守,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不但在小说的整体架构设计上全面模仿了《水浒传》的套路,而且在人物和角色的设置上也有高度仿照的痕迹。对应于《水浒传》中神仙般的剧透党罗真人,《说岳全传》也设计了对应的角色。这就是牛皋半路出家时遇到的师傅,一个叫鲍方的老道士。这个老道士也跟罗真人一样不甘寂寞,给了牛皋一大堆的法宝和武器,让他

  • 狐说岳飞(十七)《说岳全传》中贬低牛皋而抬举众将的目的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牛皋,秦桧,李逵,赵构,金兀术,说岳全传,狐说岳飞

    前面的章节讲过,在《说岳全传》中的很多对岳家军和宋朝文臣武将的描述是与史实完全背道而驰的,甚至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抹黑和污蔑抗金大臣将领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处于成书年代当政的满清王朝对其祖宗女真族的避讳,逼迫当时的文人无节操的吹捧和洗地。也不排除当时汉族文人中有相当的部分为了迎合当朝权贵的喜好,以抹黑和污

  • 岳飞被杀后,昔日的部下牛皋突然暴亡,他也是死于政治斗争吗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岳飞,牛皋,秦桧,张宪,抗金

    ◆文:刚子聊历史◆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公元1142年1月,抗金名将岳飞被赐死,与他同时赴难的,还有岳云和岳家军的张宪。五年后,也就是公元1147年,岳家军的另一位大将牛皋突然亡故。受到影视剧的影响,绝大部分人对这位抗金义士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他的暴亡,让很多人不得不怀疑死因。在影视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