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卢多逊与赵普之间的内斗,为何被称为大宋文人窝里斗的缩影?

卢多逊与赵普之间的内斗,为何被称为大宋文人窝里斗的缩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27 更新时间:2024/1/4 18:57:3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卢多逊赵普之间的窝里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宋不杀士,文人闹得欢,这是大宋王朝的一大特色。卢多逊北宋初期宰相,绝顶聪明之人,博涉经史,但好斗。其与开国功臣赵普宰相之间的死缠烂打,开始是赢家,最后却输得很惨,差一点脑袋搬家,落得家人跟着一块儿流放。卢多逊与赵普之间的窝里斗,可以说是大宋王朝文人窝里斗的缩影。

大宋王朝喜爱窝里斗,起源于“不杀士”,而后文人占主导地位,叽叽喳喳,结果是闹腾大发了,被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根源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皇权加强了,文臣就成了摆设,如棋子。棋子任性叽喳,王朝就任性换人。时间长了,九斤老太的说法就出来了:一代不如一代。为此,大宋虽然很富,但老是被外人欺负,根子就在内部不和上。

言归正传,先说卢多逊的绝顶聪明。卢多逊被宋太祖认可,是卢多逊把聪明用到了实处。乾德、开宝年间,卢多逊任史馆修撰,主持馆事。当他得知宋太祖喜欢读书,且时常从史馆中取书阅读,而后还爱与大臣们讨论读书心得,提出一些书中的问题与大臣们交流。卢多逊的优势就出来了,他让史馆的属吏把皇帝派人取走的书名报告给他。而后就是他通宵达旦地阅读这些书,将功课做足做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再加上卢多逊脑袋聪明和超强记忆力的优势,等到皇帝提出书中一些问题来问大家的时候,卢多逊便脱颖而出了,他不仅对答如流,而且如数家珍,就连饱读诗书的同僚们都大为叹服,皇帝更是另眼相看,认为他学问渊博,无所不知,大学问家。因此,卢多逊在宋太祖手上官运亨通,一路飘红。从宋太祖把他调入学士院值班起,一直升到中书侍郎、平章事。

当然,这中间还有卢多逊对统一南唐立下了功劳。卢多逊出使南唐,耍了个小聪明,却把千古词帝李煜给害惨了。他对李煜说:“朝廷计划重修天下图集经典,史馆中就只缺江东各州的资料,希望各送一本资料,以便带回朝廷。”这个精于诗词创作的李煜,对治国方略却是十足的白痴。南唐后主李煜立即命人缮写赠送。于是卢多逊将江东十九州的地理形势、屯兵远近、人口多寡等资料全都带回了国,这让大宋王朝有了兴兵吞并的想法。南唐被灭,卢多逊加任吏部侍郎,这是应该的,凭借的是自己智慧。

卢多逊好斗,同大宋不少文官相似,也许是政务不怎么繁忙,那会儿科技不兴,也没什么工业可抓,唯有权力令人神魂颠倒。于是,围绕权力争斗,成为人与人之间“游戏”。卢多逊跟赵普争斗,就是为了权。赵普根基多深,大宋开国功臣,与宋太祖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卢多逊就是一位“优秀”的士兵,搞臭赵普,搞掉赵普,成为卢多逊的终极目标。

首次搞臭赵普是关于“乾德”年号,宋太祖想出的,自己觉得很好,于是拿出来显摆。宰相赵普接过话题,跟着说好,而且还随声附和地说了不少恭维宋太祖的话。站旁边的卢多逊不动声色地说:“乾德是前蜀用过的年号。”宋太祖大吃一惊,让人翻阅典籍一查,正是前蜀用过的,而且是亡国时的年号。这可把宋太祖气晕了,当时就把赵普骂得狗血淋头,说:“你还是宰相,草包一个。比卢多逊差远了”

第二次搞赵普是在宋太宗即位不久,宋太宗想重新起用赵普,因他被哥哥宋太祖罢相多年了。宋太宗任命赵普为太子太保,以替宋太祖守陵为名,把赵普留在京师。其实太子太保是虚衔,属于没职没权的闲职。但已经身为宰相的卢多逊感觉赵普在京师,对他是一个威胁,便利用手中权力,使出各种手段,从中作梗,最后硬是把赵普赶出了京师。《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普奉朝累年,卢多逊益毁之,郁郁不得志。”

第三次搞赵普,手段阴损。赵普被搞到外地去了,卢多逊还把赵普的妹夫侯仁宝排挤到邕州,即现在的广西南宁,最终战死在交州。赵普儿子赵承宗受诏回京成婚,婚后不到一个月,卢多逊就逼着赵承宗离京。这一下,彻底惹怒了赵普。俗话说: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况且赵普也不是凡人,终于开始反击。

赵普派人四处收集卢多逊的情报,终于在皇位继承一事上,找到了突破口,抓住了卢多逊的致命把柄。绝顶聪明的卢多逊还真被聪明所误,当初他脚踏两条船,一面支持宋太宗继承皇位,另一面又与宋太宗弟弟秦王赵廷美打得火热。赵普指使人向宋太宗举报卢多逊与秦王赵廷美蓄意谋反,此招一出,一剑封喉。宋太宗不仅罢了卢多逊的宰相之职,还将其家人一并流放崖州,即今天的海南三亚,并死在了流所。

人在做天在看,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人不要把事情做绝,绝顶聪明的卢多逊却赶尽杀绝般的不留地,赵普也不是好惹的。大宋摊上这些活宝,王朝能够强大起来吗!窝里斗的劣根性危害之大,人人皆知,但常常难以克服,尤其是遇上权力或者利益时,我们应多看看历史长河中的阴暗面,警醒一下自己。

标签: 北宋赵普

更多文章

  • 李昉怎么读 李昉生平简介 李昉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昉,北宋,宰相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

  • 北宋初年名相李昉的贡献 李昉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昉,北宋,宰相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

  • 北宋初年名相李昉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昉,北宋,宰相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

  • 北宋初年名相李昉的故事 李昉的逸闻趣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昉,北宋,宰相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

  • 解密:北宋吕蒙正《时运赋》是否是自己撰写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宋,吕蒙正,名相,

    有人说,一部宋史,北宋出名相,南宋多武将。北宋名相之中,我最欣赏之人,便是吕蒙正。宋史有《吕蒙正传》。不过,宋史的记载是相当简单的,记了几件事,余下便是履历性质了。吕蒙正(公元946年-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端拱元年(988年),李昉罢相,

  • 北宋宰相吕蒙正的故事 吕蒙正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正,北宋,宰相

    吕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 北宋宰相吕蒙正是怎么死的 吕蒙正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正,北宋,宰相

    吕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 北宋宰相吕蒙正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吕蒙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正,北宋,宰相

    吕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 吕蒙正的品格:吕蒙正为什么能三次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正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金榜题名入仕,三登相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贤才兼备的宰相,他为人宽厚仁德,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对下和善清廉正直,十分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吕蒙正故里吕蒙正出生寒门,早年间住在破窑中寒窗苦读,977年高中状元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吕蒙正先后任监臣、通判,后升左补阙、知制诰,十分受

  • 吕蒙正的用人正道:如何处理亲疏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正

    人才的任用,从来就是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用好人,用对人,既能体现管理者水平,又对团队的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如何用人,在用人上如何处理亲疏关系?是任人唯亲,还是举贤不避亲?这一直是人才使用中的难题,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们,在用人方面也有成有败,有得有失。任人唯亲危害大在家天下时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