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旧唐书·李元纮传》原文及翻译,李元纮,其先滑州人

《旧唐书·李元纮传》原文及翻译,李元纮,其先滑州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63 更新时间:2024/1/2 16:26:27

旧唐书

原文:

李元纮,其先滑州人,世居京兆之万年。元纮少谨厚。初为泾州司兵,累迁雍州司户。时太平公主与僧寺争碾硙,公主方承恩用事,百司皆希其旨意,元纮遂断还僧寺。窦怀贞为雍州长史,大惧太平势,促令元纮改断,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竟执正不挠,怀贞不能夺之。俄转好畤令,迁润州司马,所历咸有声绩。开元初,三迁万年县令,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

又历工部、兵部、吏部三侍郎。十三年,户部侍郎杨玚、白知慎坐支度失所,皆出为刺史。上令宰臣及公卿以下精择堪为户部者,多有荐元纮者,将授以户部尚书,时执政以其资浅,未宜超授,加中大夫,拜户部侍郎。元纮因条奏人间利害及时政得失以奏之,上大悦,因赐衣一副、绢二百匹。明年,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顷之,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水男。

元纮性清俭。既知政事,稍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惮之。时初废京司职田,议者请于关辅置屯,以实仓禀。元纮建议曰:“军国不同,中外异制。内地置屯,古所未有,得不补失,或恐未可。”其议遂止。

元纮在政事累年,不改第宅,仆马弊劣,未曾改饰,所得封物,皆散之亲族。右丞相宋璟尝嘉叹之,每谓人曰:“李侍郎引宋遥之美才黜刘晃之贪冒贵为国相家无储积虽季文子之德何以加也!”二十一年疾瘳,起为太子詹事,旬日而卒。赠太子少傅,谥曰文忠。

译文:

李元纮,他的祖先是滑州人,世代居住京兆万年。

李元纮年轻时谨慎忠厚、。最初任泾州司兵,几次升任雍州司户。当时太平公主与僧寺争夺水碾,公主当时正受宠专权,百官都迎合她的旨意,李元纮却判定水碾应归还僧寺。窦怀贞任雍州长史,特别害怕太平公主的威势,急令李元纮改判,李元弦在判状后大笔一挥写道:“南山或许可以改移,这一判决终究不能动摇。”最终秉公处治没有屈服,窦怀贞没能改变这个判决。不久改任好畤令,升任润州司马,到任之处都有好的名声和政绩。开元初年,三次升任万年县令,赋役平均适度,不严厉苛刻而得以治理。不久升任京兆尹,接着有诏书令李元纮清理疏通三辅渠岸。当时各王公权贵之家,都沿渠架设水碾,妨害水田,李元纮令吏员全部捣毁,百姓大获利益。

李元纮又任工部、兵部、吏部三侍郎。十三年,户部侍郎杨玚、白知慎因支度失当获罪,都出任刺史。皇上令宰相及公卿以下精选能主持户部的人,很多人推荐李元纮,皇上将要授任李元纮为户部尚书,当时的宰相却认为他资历浅,不宜破格授官,便加授他为中大夫,授任户部侍郎。李元纮因此上奏章一一列举民间利害及时政得失,皇上十分高兴,为此赐给他衣服一副、绢二百匹。次年,李元纮升任中书侍郎、同中门下平章事。很快又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水男。

李元纮品性清廉俭仆,做宰相以后,稍稍压抑追逐名利的道路,那些谋求升进的人十分害怕他。当时刚刚废弃京官的职田,有人提议请求在关辅设置屯田,以充粮仓。李元纺建议说;“军务与国政情况不同,内地与边境制度相异。内地设置屯田,自古以来就没有实行过,得不偿失,恐怕不行。”在关辅设置屯田的提议于是停止。

李元纮做宰相多年,不改换住宅,供使役的车马老弱破旧,也不曾更换装饰,得到的封赏都分散给亲族。右丞相宋璟曾经为此赞叹,经常对人说:“李侍郎引荐宋遥这样的美才,黜退刘晃这样的贪官,贵为国相,家无储蓄。即使是季文子的德行,也不能超过啊!”二十一年病愈,起任太子詹事,十天后去世。追赠太子少傅,谥号文忠。

标签: 李元纮

更多文章

  • 配角抢戏成主角的名将王晙,王晙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晙

    晙间行,夜遇雪,恐失期,誓于神曰:“晙事君不以忠,不讨有罪,天所殛者,当自蒙罚,士众无罪。心诚忠,而天监之,则止雪反风,以奖成功。”俄而和霁。时叛胡分二道走,晙自东道追及之,获级三千。——《新唐书·王晙传》译文:王晙抄小路进军,不料夜遇暴风雪。王晙担心耽误时间,对神灵祷告道:“如果我侍奉君主不忠心,

  • 王晙人物生平简介,和刘幽求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晙

    王晙祖籍沧州景城,后迁至河南洛阳,父亲王行果,官至长安县尉。王晙年幼丧父,由祖父王有方抚养长大,生性豪放旷达、勤奋好学。 672年(咸亨三年),王晙考中明经科,被授为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后来,朔方军元帅魏元忠出征失利,将罪责推给副将韩思忠,奏请将其诛杀。王晙却认为:“韩思忠是副将,兵权不在自己

  • 著名宰相苏颋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著名宰相苏颋

    苏颋的唐朝著名宰相,关于苏颋的生平经历可通过苏颋简介而得知。通过苏颋简介得知,苏颋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27年,享年57岁。苏颋是陕西武功人,父亲是尚书左仆射苏瑰。苏颋自幼喜欢读书,在父亲的熏陶之下,苏颋对文学领域、政治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记载说,苏颋从小聪明过人,能一目十行,他看过的书

  • 以诗文而名的盛唐宰相——苏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苏颋,文学家,政治家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

  • 李白19岁时被苏颋肯定可与之比肩!苏颋是什么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苏颋

    李白19岁时被苏颋肯定可与之比肩!苏颋是什么来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历史上的诗人不在少数,而李白在其中的地位可以说占据很大的一个分量。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被其称为“谪仙人也!”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

  • 常衮是谁?常衮是忠臣还是奸臣吗?常衮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常衮,唐朝

    常衮,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夷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55)。常衮性刚急,为政苛细,不合众心,可以说又是谏言派的又一杰出代表。那时候,元载、王缙当宰相,皇帝每天都都给他们赏赐御膳,数量之多,十个人都吃不完,以此来表示皇帝对他们的器重。但是,在常衮当了门下侍郎之后,

  • 【常衮传】原文及翻译,常衮,京兆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常衮

    常衮传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累授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依前翰林学士。永泰元年,迁中书舍人。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与杨炎同为舍人,时称为常、杨。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内侍鱼朝恩恃权宠,兼领国子监事,衮上疏以为

  • 镇俗移风──杨绾事迹,冒险犯难,重视教育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绾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氏。祖父名温玉,武则天时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叫侃,开元中醴泉令,他俩都以儒学德行著称。杨绾生来聪惠,年四岁,处在群体昆仲之中,显得聪敏才识过人。有回夜宴亲朋贵宾,行酒令,照规矩各人举出坐中之一物,以四声表明,诸多来宾尚未发言,杨绾应声指着铁灯树说:“灯盏柄曲。”众人全都

  • 唐朝杨绾人物生平简介,早而夙慧,好杀减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绾

    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幼年时便以聪慧闻名,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一览无遗。尤其擅长文辞,词藻结构清新韵足。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左右摆满经书,凝视满席书籍,非常宁静。内心明晰而运用隐晦,不求声名,每次写文章,羞愧于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见。早年孤苦贫寒,以孝敬母亲

  • 【新唐书卢怀慎传】原文及翻译,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怀慎

    卢怀慎传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