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高从诲

高从诲--南平君主

高从诲

高从诲的资料

本 名:高从诲

别 称:高赖子、高无赖

字 号:字遵圣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南平)

民族族群:汉族

谥 号:文献王

高从诲的介绍

高从诲,字遵圣,是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的长子。高从诲初仕后梁,担任供奉官,后来历任殿前控鹤都头、鞍辔库副使、左军巡使、如京使、左千牛大将军、荆南牙内都指挥使、濠州刺史、归州刺史,官至检校太傅。高季兴将要反叛自立时,高从诲哭着直言规劝高季兴,但高季兴没有听从。高季兴建立南平国之后,任命高从诲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

、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高季兴得病卧床,命令其子高从诲暂管军府事务。同年十二月十五日,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任其位。高季兴在位末期时,曾与后唐决裂,并向吴国称臣。高从诲继位后,南吴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

高从诲继位之后,对他的左右僚佐们说:“唐近而吴远,舍弃唐而臣服吴,这不是好方法。”于是就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谢罪。并同时给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元信写信,请求他上奏给后唐皇帝李嗣源,愿意重新称臣纳贡。天成四年(929年)五月二十八日,安元信把高从诲信的内容告诉李嗣源,李嗣源答应其请求。

六月二十三日,高从诲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派押衙刘知谦上表请求归附后唐,并进献赎罪银三千两。七月十七日,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三月,高从诲派使者奉呈表章来到吴国,表示高氏祖坟在北方,害怕遭后唐朝廷所讨伐,那时吴军会来不及援助他,因此,谢绝吴国对他的笼络。吴国便派兵进攻南平,没有能攻下来。长兴三年(932年),后唐封高从诲为渤海王

[11] ,加封检校太尉。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后唐封高从诲为南平王。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年),后唐加任高从诲为检校太师。

高从诲性情通达,亲近和礼敬贤士,委任大臣梁震,把他作为兄长看待;梁震常常称呼高从诲为郎君。而楚王马希范喜爱奢侈糜费,和他游乐谈笑的人都夸赞他的盛况。高从诲对僚佐说:“像马王那样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了。”孙光宪回答他说:“天子和诸侯,礼节上是有差别的。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骄纵奢侈越糜费,取得快意于一时,不作长远的思虑,不知哪天便要危亡,有什么可以羡慕的啊?”高从诲愣怔之后而觉悟,说:“先生的话是对的。”之后,高从诲对梁震说:“我自己感到平生所受的奉养本来就已经过份了。”于是舍弃好玩喜爱的东西,用阅读经史作为自己的乐事,省简刑罚,减轻赋税,南平辖境之内,得以安定。梁震说:“先王高季兴待我如同布衣之交一样,把嗣王托付给我。现在嗣王能够自立,可以不使先王遗业坠落。我已年老,不再能侍奉嗣王。”于是坚决请求告退家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便替他在土洲建筑房子。梁震披着鹤氅,自称荆台隐士,每当到王府去谒见,骑着黄牛直到听事的大厅。高从诲时常到他家里去看望他,一年四季的赏赐极为丰厚。从此,高从诲把政务全部托付给孙光宪处理。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高从诲遣派使者送信给吴国权臣徐知诰(李昪),劝他登基称帝。后来,后晋加任高从诲为守中书令。天福六年(941),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造反,朝廷派兵攻讨,高从诲赠军粮协助后晋军,朝廷诏令嘉扬他,加封守尚书令,高从诲听信术士说今年有厄运,应当退避恩宠爵禄,上奏章坚决推让,朝廷派使者劝说他,最后还是没有接受任命。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高从诲派使者向契丹进贡,契丹派使者赐给他马匹。高从诲也派使者到河东,劝刘知远登基称帝。高从诲派使者从小道奉上贡礼,暗中向刘知远祈请,说待刘知远平定黄河、汴州一带后,请刘知远将郢州(今湖北武汉)划为自己的属郡,刘知远没有明确答复。到刘知远进入汴京后,高从诲又送上贡礼,请求答复以前的要求,刘知远不答应。同年,高从诲听说杜重威背叛,就出动水军几千人袭击襄州。山东南道节度使安审琦将他击退。高从诲又侵犯郢州,被郢州刺史尹实打得大败。于是断绝与后汉的关系,依附于南唐、后蜀。南平国地域狭窄,兵力薄弱,但因位处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区向中原政权的进贡,只要经过南平,高季兴、高从诲父子就会截留使者,掠夺财物。等到对方加以谴责或派兵讨伐,他们不得已才把财物送还,竟不感到羞愧。后来,后唐、后晋、契丹、后汉更替占据中原,南汉、闽国、吴国、后蜀都称帝,高从诲贪图各国的赏赐,就四处称臣。各国都鄙视他,称他为“高赖子”或“高无赖”。

晚年,因为镇星移到与荆南分野相应的轸翼位置,高从诲脱去罗纨衣服,穿上俭朴的衣服,节俭饮食,以禳除灾祸。并立即令人请托襄州安审琦,请求归顺朝廷,听任处置,朝廷也对他网开一面。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十月,高从诲卧床病重,任命其子节度副使高保融兼领内外兵事务。同年十月二十八日,高从诲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尚书令,谥号“文献”,其子高保融继位。

有关“高从诲”的历史故事

  • 宋朝高从诲简介-宋朝高从诲

    高从诲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宋朝历史人物:宋朝高从诲,历史上评为高从诲,宋朝历史高从诲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高从诲,国籍:南平,民族:汉族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

  • 高从诲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南平(又称荆南)第二位国君。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

  • 响马皇帝高从诲简介 高从诲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上上下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造就了不少奇人奇事。有时候历史远比电视剧更狗血,更出人意料。中国古代有贤明的君主,自然也有行事奇葩的君主。比如说喜欢干木工活儿的皇帝,喜欢唱戏的皇帝,还有为了辨别婴儿性别而提前将婴儿从孕妇肚子里挖出来的皇帝。在各种各样的奇葩君主中,有一位就特别喜欢当“响马

  • 后世如何评价高从诲?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高从诲,即南平文献王,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第二位君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

  • 文献王高从诲:南平第二位君王,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高从诲,即南平文献王,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第二位君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

  • 乱世中五代最牛父子高季兴和高从诲,所辖之地百姓安居乐业

    自梁太祖被儿子弑杀后,他手下那帮将领就像被圈禁多日的烈马,终于可以挣脱羁绊、自由奔驰了。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就在此时自立为王,割据一方。高季兴所统辖的荆南,除了地域狭小、兵微将寡的不利条件,还被强国环伺:西有后蜀,东有南唐,南有南楚,北有强大的中原王朝。荆南之地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但常年周旋于各国之间的高

  • 如何评价高从诲?高从诲有哪些轶事典故?

    高从诲,即南平文献王,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第二位君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位。由

  • 五代十国皇帝之南平文献王高从诲介绍及历史评价

    高从诲,即南平文献王,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第二位君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位。由

  • 文献王高从诲:一个人人鄙夷的无赖君王,一个人人称颂的绝代明君

    (南平王高季兴 形象)天成三年,公元928年。这一年,南平王朝的开国国君,南平王高季兴去世了。南平,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一个政权,又叫做荆南,其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湖北江陵和公安一带。南平政权的缔造者高季兴,在晚唐时节原本是汴州富户府上的一名家奴。家奴,就是奴才,下人,打杂的。他们处在封建社会中的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奇葩的皇帝高从诲,喜欢当强盗,抢完还把东西送回去

    夏日,荆南某地。无风,日头很毒。几处起伏蜿蜒的丘陵上,稀疏的草木蔫得抬不起头来,没有一点生气。丘陵外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干裂的地缝中似乎要翻滚出热浪。身体略胖的高从诲即使在背阴处也是汗流浃背,不得不敞开衣襟。随从拼命地给他扇着扇子。50多名劲装汉子也都热得下了马,东倒西歪地提不起半点精神。战马也蔫耷着

  • 揭秘五代最牛父子高季兴和高从诲,所辖之地百姓安居乐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从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梁太祖被儿子弑杀后,他手下那帮将领就像被圈禁多日的烈马,终于可以挣脱羁绊、自由奔驰了。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就在此时自立为王,割据一方。高季兴所统辖的荆南,除了地域狭小、兵微将寡的不利条件,还被强国环伺:西有后蜀,东有南唐

  •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高从诲历史上评价如何?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高从诲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高季兴的特色犹如吕布一般,为了追逐利益反复无常,不仅数次叛主,还经常劫掠它国的贡品,再加上其在位期间没有突出的政绩,所以,成了世人诟病的反面典型。然而,他的儿子高从诲在接过南平国的权利棒之后,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却成了一个无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