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献王高从诲:一个人人鄙夷的无赖君王,一个人人称颂的绝代明君

文献王高从诲:一个人人鄙夷的无赖君王,一个人人称颂的绝代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1322 更新时间:2023/12/6 16:27:16

(南平王高季兴 形象)

天成三年,公元928年。

这一年,南平王朝的开国国君,南平王高季兴去世了。

南平,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一个政权,又叫做荆南,其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湖北江陵和公安一带。

南平政权的缔造者高季兴,在晚唐时节原本是汴州富户府上的一名家奴。

家奴,就是奴才,下人,打杂的。

他们处在封建社会中的底层,往往和主人家签了卖身契,要一辈子当牛做马。

而这样的人能成为割据一方,建立政权的枭雄,其奋斗过程可以说是尤为不易的。

我们知道,晚唐末期藩镇割据,节度使纷纷自立,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其实在那个时节已经初见雏形,而在这帮枭雄中,因为实力过于强劲而率先走上历史舞台的,有两位仁兄,第一位,是河东李克用,第二位,是河南朱温

朱温,曾任大唐朝廷的宣武军节度使,其治所恰好就在汴州。

(后梁太祖朱温 形象)

军队驻扎在汴州,就算不打仗,没有军械磨损,但士卒们总是要吃饭的。

而大唐朝廷在经历了武将变节,权臣擅权,宦官作乱,以及农民起义之后,已经失去了一个封建政府的管理权和统辖权,连皇帝都要每天担惊受怕的过日子,就更别提给朝廷发工资了。

军队得不到既定的粮饷,所以只能在各处的州府城池里打劫富户。

而朱温同志在汴州城里打劫富户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在富户家里干活的高季兴。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以后就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旧五代史·高季兴传》:梁祖尝见季兴于仆隶中,其耳面稍异...梁祖以季兴为牙将...

由于高季兴同志长相奇特,相貌不凡,所以很快被朱温选中,在军中效力,而高季兴抓住机会,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为朱温所赏识,并被朱温封为了荆南节度使,正式成为了割据一方的枭雄人物。

从这个时候起,荆南,也可以说是南平,就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过,虽然高季兴已经在乱世中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地盘,但他所面对的现状,其实是不容乐观的。

朱温之奸诈,不亚于曹操

(百废待兴的荆南大地)

这位志在天下的枭雄从来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所打下的任何一块土地,但却能轻而易举地把南平交给高季兴打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南平在当时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地方。

《资治通鉴》:...乾符以来,寇乱相继,诸州皆为邻道所据...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

黄巢起义以来,荆襄大地乱匪横行,民不聊生,城池多被毁坏,当地人口更是急剧下降。

总而言之,高季兴治下的南平,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不过,和同时期割据一方的枭雄们,不停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来进行扩张的行为,高季兴反倒是个喜欢深耕民生的温和派。

他不喜欢打仗,也从来不剥削老百姓,割据南平,当家做主之后,积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招抚百姓,很快使得荆襄之地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事实证明,不要抱怨命运不公,更不要抱怨人生多舛,无论多难的境地,只要肯踏踏实实的努力,总会有枯木逢春的一天。

高季兴兢兢业业地把南平治理了将近二十多年,一朝故去,传位给了长子高从诲

高季兴的谥号是楚武信王,而高从诲的谥号,则是文献王。

(文献王高从诲 形象)

文献王高从诲即南平王朝的王位时,整个华夏大地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恢弘无比的盛唐变成了摧枯拉朽的残唐,之后被朱温建立的后梁所取代,而后梁昙花一现,又很快在剧烈的皇室内斗中被后唐覆灭。

五代,即为梁唐晋汉周。

而十国,即为前后蜀,南北汉,南吴,南唐,南楚,南平,吴越,闽国。

当然了,像武平,平海军,卢龙刘氏这样朝闻道,夕可死,早登基,晚亡国的割据政权其实多如牛毛,如果都算上的话,其实不止十五个。

不过如果只从学术意义上出发的话,这十五个政权中领土面积最小的,正是高氏的南平。

面积小也就算了,南平所在的湖北江陵以及公安一带,还处在中原腹地,更是中原南北的交通枢纽,上有后唐,下有南楚,左有前后蜀,右有南吴南唐,可以说是虎狼环伺,强敌林立。

并且,由于政体太小,就算创始人高季兴当年也曾经和中原王朝搞过一些摩擦,和当时的其它政权的领导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国小,但也是一方诸侯,我也不好惹,但实际上,南平虽然在十国之中,以国相称,但南平的历代国君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称过帝,政体一直也是处于藩镇级别。

(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当然了,高氏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不敢当皇帝。

唐时,藩镇割据,朝廷对这种情况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哪个藩镇敢公然称帝,那么朝廷就算再穷,也要砸锅卖铁的收拾你。

而之后的王朝正朔,梁唐晋汉周五代,同样继承了这种管理办法。

十国中的割据政权,只要面子上过得去,肯俯首称臣,定期能派人过来送点钱送钱礼,那咱们大可相安无事,但如果你敢以皇帝自居,想要搞什么平起平坐,那不好意思,不把你收拾废了,我五代政权的脸往哪儿放?

文献王高从诲当然能想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不仅不会称帝,反而十分积极地对周边政权曲意逢迎,劝他们应该积极进取,成就帝王大业。

后唐强盛的时候,高从诲三天两头就跑到后唐去拜见,顺带着从后唐皇帝的手里讨点赏赐。

《资治通鉴》:高从诲遣使奉笺于徐知诰,劝即帝位。

天福元年,公元936年,高从诲给南吴国主徐知诰写信,夸他英明神武,是男人中的战斗机,应该赶紧登基称帝,徐知诰没挺住高从诲一顿夸,一年后就登基了。

(南吴烈祖徐知诰 形象)

结果听说徐知诰登基为帝,高从诲立刻遣使祝贺,俯首称臣,讨要了一大笔丰厚的赏赐。

之后后唐覆灭,后晋建立,高从诲又赶紧跑到后晋高祖石敬瑭那里聊表忠心,表示我以后就跟你石敬瑭混了,哄得石敬瑭大为开心,高从诲又结结实实的从后晋赚了一大笔封赏。

后晋折腾了没几天,又被北方草原上的契丹所灭,原后晋节度使刘知远引兵自立,势力逐渐壮大,高从诲一看风向有变,又积极劝说刘知远称帝,吹捧刘知远是战斗机中的歼十一,让他速登帝位,成就帝王大业。

话都是那么一套话,钱却不止那么一点钱。

反正一招鲜吃遍天,俯首称臣就完事儿了。

《资治通鉴》:从诲亦遣使诣河东劝进。

刘知远当时虽然没有答应称帝,但高从诲话说得体面,刘知远伸手不打笑脸人,只好奉送厚礼,将高从诲打发走了。

非但是五代政权,十国中的南汉,闽国,后蜀称帝时,高从诲更是从不落下,纷纷遣使称臣,割据政权们对高从诲这种伸手要钱的行为不厌其烦,但问题在于,人家是来祝贺的,是来称臣的,是来承认自己皇位的合理性的,所以就算再烦再讨厌,也得乖乖给钱以表抚恤。

光是俯首称臣也就算了,高从诲还是个十分懂得占道经营的人。

(后汉高祖刘知远 形象)

南平处在各个势力交接的地段,十国政权为了明哲保身,要经常向五代政权,如后唐,后晋,后汉这样的正朔遣送钱粮和礼品,十国中的小国们,平时也要相互遣使往来,馈赠兵马钱粮,而它们相互来往,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经过高从诲的南平地面儿。

《新五代史》:从诲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

可这帮使者们往往前脚到了南平,后脚身上带的礼品就会被高从诲抢个一干二净。

四处称臣,占道打劫,这样的行为和手法实在不算光明磊落,也算不上是什么雄主。

但就是这样看似不入流的治国方针,却使得南平政权的发展一天强过一天,一天胜过一天。

当其它割据势力还在为了一小块地盘而打得头破血流,导致国力虚耗之时,南平政权已经通过这种要钱和抢钱的方式,人均小康了。

时人常说,乱世称雄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实际上,在纷乱的时代中,治国的方式并不一定只有金戈铁马,因为发展经济,斡旋纵横,同样是一种生存之道。

哪怕,这种方式并不是那么体面,导致时人都笑称高从诲为“高赖子”。

不过,时人的鄙夷有时候往往也缺乏公正,因为文献王高从诲治国的二十年时间里,勤勉,节约,仁善,没有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昏君之暴行,实在算得上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帝王。

司马光说他“性明达,亲礼贤士”,意思是说高从诲为人贤明,开明,能礼贤下士,善用人才,而清代文学家吴任臣则评价他“为人明敏,多权计”,意思是说高从诲人很聪明,智谋很高。

(南平王朝)

高从诲当然不知道后世人会对他留下这样的评价,因为他身为南平国君的岁月里,遭到的都是周围人的白眼和谩骂,不过,我想高从诲应该也不会在乎这些。

因为他是一个只求结果的实干家,而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理论派。

如果能让国家强盛,能让自己治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担下这些恶名,又有什么所谓呢?

话说回来,其实五代十国相较于唐宋元明,是比较冷门的。

而十国和五代相比,又冷门许多。

所以在南平这样生僻,不太为人所知的政权里,高从诲这样的国君,恐怕知道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

不为人知也许是帝王的一种遗憾,但遗憾同样是一种帝王的美德。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十月,文献王高从诲病逝,时年五十八岁。

更多文章

  • 失宠的皇妃柴守玉主动下嫁落魄的小兵,20年后他摇身一变成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聞學天史标签:皇帝,郭威,皇位,皇后,柴守玉,后周世宗,宋太祖赵匡胤

    她曾是一名皇妃,失宠以后竟主动要求嫁给一个落魄的小兵,若干年后,这名游手好闲的兵痞子竟奇迹般地成为一代名将,甚至当了皇帝,这个女人则被追封为皇后,后来这位皇帝还把皇位传给了这个女人的侄子,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如此的举动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简直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这个主动嫁给小兵的皇妃,她是谁呢?她是五代十国

  • 赏画 | 唐寅《韩熙载夜宴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唐寅,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明人

    唐寅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 轴 设色 146.4x72.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绘碧绿梧桐、青翠竹丛、红榴白莲,庭院点燃蜡炬。韩熙载戴著纱帽穿长袍,卷袖击花鼓伴奏。小吏拿拍板侍于侧,少女在前表演六么舞,众目皆注视著。此图为观舞场面画家插绘许多家具,有夹头榫平头案、灯挂式交椅(上覆锦绣椅披)、座屏、束

  • 荣宝斋镇馆之宝《韩熙载夜宴图》木版水印原版首次在国家大剧院展出

    历史解密编辑:家住东西城标签:荣宝斋,镇馆之宝,当代艺术,国家大剧院,齐白石传人,韩熙载夜宴图

    最近微信改版,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家住东西城”设为星标,随时关注东西城大事小情!孙红霞左手拉住画纸不能动,右手这样拿工具,均匀用力。西城区非遗传承人也是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第八代非遗传承人孙红霞边讲解边演示地传授技艺报名免费体验的市民印出了一幅齐白石的小鸭子兴奋地邀请孙老师与自己和这幅木版水

  • “南唐韩熙载”盛情邀请现场嘉宾饮茶 “美术馆之夜”惊艳亮相

    历史解密编辑:上游新闻标签:韩熙载,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艺术,韩熙载夜宴图

    6月9日晚,2022年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中最特别也是最吸睛的活动“美术馆之夜”如约在川美美术馆拉开帷幕。“美术馆之夜”开场就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早已成为无数艺术爱好者打卡胜地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庭的“枯山水”间,已经流传千年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登上了LED屏幕,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文学家

  • 国学|韩熙载宴客,为何要坐在床上看表演?

    历史解密编辑:青睐标签:韩熙载,夜宴图,屏风,围屏,家具

    《韩熙载夜宴图》(以下简称《夜宴图》)传为五代南唐顾闳中的作品,生动再现了1000多年前五代南唐大臣韩熙载府上夜宴宾客的场面。《夜宴图》之所以成为古代绘画中的经典之作,其重要性在于画面中描绘有清晰、丰富的人物、家具、器用等图像,为古代服饰、乐舞、礼仪、空间、家具的研究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夜宴图》中的

  • 狈论南唐(增五)李璟为何拒绝韩熙载建议,使南唐军在紫金山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韩熙载,李璟,紫金山,后周世宗,宋太祖,李煜

    紫金山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围点打援的典型战例,也是南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战过后,南唐彻底失去和后周争雄的势力,被迫割地称臣,皇帝去帝号,改称国主。对于南唐在紫金山战役中发生的惨败,后世的学者们进行了各方面的总结,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是南唐军队弱于后周军队,面对柴荣御驾亲征,赵匡胤、张永德

  • 《夜宴图》中韩熙载为何一直头戴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慢书房标签:李煜,后主,江南,顾闳,韩熙载,夜宴图

    朗读者李静,《慢声慢读》特约朗读人,慢书房书友。今天是慢声慢读第154期 《走进宋画》高耸的黑帽子,标志着士人的精神高度,无论如何,韩熙载和顾闳中都要把它戴在头上,不落亦不能歪斜,有子路“结缨”之悲壮,在不离不弃的对黑高帽子的坚持中,尊严获得超拔,至此可见韩熙载的底线,亦见顾闳中之“绝笔”。《韩熙载

  • 南唐旧梦《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的千年夜宴,一场末世的狂欢

    历史解密编辑:冬月的书影小屋标签:李煜,皇帝,顾闳,张大千,南唐旧梦,韩熙载夜宴图

    1945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玩商云集的北京琉璃厂,一切寂静如常。一个中年男子快步走到一家名为《玉池山房》的古玩店前,叩门进入内室。《玉池山房》的老板马霁川是京城有名的古玩老行家,小心翼翼地从紫檀木大立柜中取出并展开一幅异常宽大的画卷。中年男子走上前来,露出惊讶的神情;弯下腰来,又细细观看,满脸的欣喜

  • 韩熙载夜宴图

    历史解密编辑:玉汐标签:绘画,长卷,艺术,画家,名作,书法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南宋时期画家郭熙所绘制的一幅长卷,描绘了当时贵族阶层在蛮荒野外所进行的盛大宴会。这幅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成为了南宋绘画的一大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长103.5厘米,高20.3厘米,由38段画面组成,主要绘制的是数百名贵族在荒原上的盛大宴会。每一幅画面都独立

  • 狈论南唐(十二)韩熙载高才博学,是神仙中人,为何不被南唐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韩熙载,李煜,宰相,陆游,后周世宗

    南唐虽然在军事上完全不是后周和宋朝的对手,被打得狼狈不堪,但在文化上却是鼎盛繁荣,创造了很多流传数百年的文化作品。李煜、徐铉、韩熙载都是南唐文化的代表人物,其诗文收录到了很多著名的典籍之中。尤其是韩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是与徐铉并称为"韩徐"的文人典范。他是当时江南文坛的魁首,被称为"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