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吴晗

吴晗

吴晗的介绍

吴晗,字辰伯,生于一九○九年,家乡在浙江义乌吴店苦竹塘村。吴晗的父亲吴瑸珏是清朝末年秀才,在蒙童馆教过书,辛亥革命以后,又进了巡警学堂,毕业后在浙江沿海的一些县里当了几年警佐。他陆续在家乡买了三十多亩水田,盖了十几间房子,成了苦竹塘的首富。吴晗七岁那年开始在乡村的学堂读书。他学习勤奋、刻苦,很爱读历史书和历史小说。十一岁时吴瑸珏就让吴晗读《御批通鉴》,有不少段落还让他背诵。

有关“吴晗”的历史故事

  • 历史学家吴晗的人品?文人从政的悲剧!

    正视别人的错误我们才能得到生命的领悟,才能更好的走好自己的路。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 吴三桂至今有后代吗(吴晗是否吴三桂后代)

    贵州山区有个寨子叫马家寨。寨子里200多户人家都姓吴,总人口2000人。一个叫吴永鹏的人自称是吴三桂的第11代传人。据吴永鹏说,陈圆圆并没有自杀,而是逃到贵州隐居,抚养吴三桂的孩子。吴三桂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耻辱,但也有人认为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英雄。无论

  • 吴晗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

  •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规矩(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规矩 小说)

    1、曹操割发代首公元198年(建安三年),曹操开始对张绣进行第二次征伐。时正值割麦季节,为严明军纪,曹操一开始就下令军队将士:“凡践踏麦田者一律斩首!”当他看到在经过一片麦地时,将士们个个都小心谨慎,生怕踏倒一棵麦苗,心中十分高兴。不料一只受惊的斑鸠从麦中飞出,扑撞在曹操的战马身上,战马受惊,蹭地窜

  • 《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历史常识吴晗)

    综述古今中外历史名人跌宕坎坷的人生命运。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澈,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宋书,南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巍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

  • 吴晗生平简介(吴晗人品到底如何)

    吴晗人品如何,为何评价他为两截人,他惨死后钱钟书说出了答案。吴晗,原名吴春晗,1909年出生于浙江义乌,从小酷爱历史,12岁时到金华求学。吴晗的前半生可以说十分的光彩,他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思想进步,为人厚道。1925年,吴晗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不幸,吴家家道中落,为了养家糊口,他无奈地放弃了学业

  • 《明朝锦衣卫和东西厂》吴晗 电子书版PDF、epub、mobi 下载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比东东】了解获取更多,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秉持客观还原历史的严谨态度,辑录了明史大家吴晗研究厂卫制度的精华作品,并以厂卫的兴亡进程为主线,对章节内容进行安排,全面系统地再现了东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演变与发展。揭示了大明帝国的内在矛盾和由盛转衰的深层原因,破译明朝特务政治背后的历史

  •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他和吴晗有什么关系?宋濂求学的故事

    对于宋濂,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濂求学的故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濂是朱元璋的“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共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宋濂,字景濂,

  • 明开国文臣宋濂简介 宋濂和吴晗有什么关系

    对于宋濂,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濂求学的故事。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濂是朱元璋的“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共尊为“五经”师,为太子

  • 关于吴晗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正面吴晗先生从40年代开始数易其稿的《朱元璋传》,在史学界乃至现实生活中都发生过重大影响;他提倡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在普及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手录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不仅留下了一部方便实用的研究资料,而且留下了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学术研究之风。负面文

  • 吴晗有着哪些轶事典故?他是怎么死的

    治学严谨吴晗聪慧勤奋,他在清华求学期间便写下了《胡惟庸党案考》、《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明代之农民》等一批相当有见地、在史学界有较大影响的文章。1934年吴晗毕业留校任教,开设明史和明代社会等课目,影响直追陈寅恪、张荫麟这些史学大家。吴晗年轻时的一个重要史学成绩是关于“建州史”的研究。建州乃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