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涟、左光斗弹劾魏忠贤最终被杀,当时魏忠贤权利有多大?

杨涟、左光斗弹劾魏忠贤最终被杀,当时魏忠贤权利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50 更新时间:2023/12/14 8:26:34

杨涟的官职是左刷都御史,是一个十分正直刚毅的人。他早就对魏阉党深怀不满,作为一名国家官员,他热切盼望明朝能重振朝纲,国泰民安。但现在魏忠贤他们把特着权力,乱国乱民,怎么能不令人心焦呢?左光斗是杨涟的好友,两人脾气相投,性格相近。左光斗很支持好友上书皇帝揭露魏忠贤的罪行,两人都决定宁死也要上书。

这份奏章很快就由杨涟写好了,里面共列出了魏忠贤的24项罪行,而且每个罪名下都有事实作证。但这份奏章却很快传到魏忠贤的司礼监。魏忠贤看到这奏章,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好险啊,如果小皇帝看到这24条罪名,不把我杀了才怪呢。”

但接着他又露出狰狞的一笑:“好你杨涟,胆子可大,连我九千岁都敢弹劾,我倒要看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

魏忠贤立刻召集宫内的心腹,又将客氏请来密谋了半天,然后分头行动。

小皇帝这天午觉刚醒来,睁眼一看

,床前跪着两个人,分别是魏忠贤和客氏,两个都泪流满面。小皇帝很奇怪,翻身起来,问道:“两位爱卿为何流泪,难道有人欺负你们了吗?”

“皇上,请给我们做主,现在朝廷杨涟等人联名上书,辱骂为臣和皇上,他们嫌为臣权力太大,气急败坏要离间我们君臣。”魏忠贤的演技果然高明,一把鼻涕一把泪,小皇帝都忍不住心里难受。

魏忠贤和客氏是他最信任的两个人,所以小皇帝立刻传令让魏忠贤处理这个事情,下旨严厉斥责杨涟。

有皇帝这个后台,他更无所顾忌了,立刻吩咐手下爪牙占逮捕杨涟、左光斗等人,一片腥风血雨,共有数百名大臣被牵连。

杨涟和左光斗被关在东厂监牢里,身受数次酷刑,但他们始终不肯认罪。他们相信魏忠贤一定会有报应的,魏忠贤等人想方设法折磨杨涟、左光斗,发泄自己的仇恨,最后又凶残地将他们杀害了。

小皇帝朱由校也是个短命皇帝,23岁时就病死了。他没有儿子,就由他的弟弟朱由检来继承皇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新皇帝朱由检是个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他深知魏忠贤是个大奸臣,所以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罢了魏忠贤的官,赶出京城,并把他的心腹党羽一个个都杀了。这真是大快人心。

魏忠贤控制明朝长达7年的日子终于走到了头,他灰溜溜地离开北京,后来畏罪自杀了。

标签: 杨涟魏忠贤

更多文章

  •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竟然是因为躲债才进宫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忠贤

    明慕宋年幼继位,只有16岁,还连字都不认识,是个文盲,根本就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这时就出了个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坏太监魏忠贤,他无恶不作,搅得朝廷、民间一片混乱,明朝统治更加黑黑暗了。这个魏忠贤可不像名字所叫的那样既忠又贤,恰恰相反,他年轻时就是一个大无赖,偷鸡摸狗,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有一次,他赌

  • 李贽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离经叛道”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贽

    贽是晚明思想界最耀眼的明星。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即便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他也从未低下高昂的头。他那惊世之语,骇世之举,无不在沉闷的思想界,激起波澜。他悖于传统,锋芒毕露;他桀骜难驯,激昂高亢。不为自由生.宁为自由死,这是他给自己的人生信念。万历三十年(1602)的一天,囚居在北京皇城监狱里的李贽,叫来

  • 李贽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执意要辞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贽

    万历五年,51岁的李贽出任云南姚安知府。这实在不是个美差,姚安地处偏僻,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没人愿意到那里任职。但这没有影响到李贽在那里做个好官。他迅速摸清民情,采用无为而治的方式,从不扩大事态,对民族上层人士,以礼待之。他还在姚安府门和自家的门上亲手书写了两副对联。李贽在姚安知府任上3年,成绩卓然

  • 鄂尔泰是怎么得到雍正帝的欢心的?清朝土司是什么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鄂尔泰,雍正

    雍正帝虽然然残酷多疑,但确实是一位治国之君。雍正帝很少有人与他在一起,批阅奏折累了,唯一的消遣,就是吟诗作赋。他有一首诗,把自己描写得十分形象逼真:对酒吟诗花劝洒,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之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可见,雍正帝真正是孤家寡人。实际上,他也有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张廷玉。张廷玉为人忠厚,文才

  • 有力批判“程朱陆王”的思想家——戴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戴震

    清代统治的初期,对任何反抗清政府统治的言行都加以严厉的镇压。同时对知识分子又拉拢,设立“博学鸿词科”,但当时一些反对民族压迫的学者,都拒绝“征召”。康熙时特别表扬程朱理学,招集了一些人,编第了一些书,尊崇程朱理学是唯一的“正学”,当时有些陆王学派人也受到重用。清代学术以训诂考据之学为主流。顾炎武虽然

  • 刘统勋有什么过人之处被乾隆频繁升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统勋

    刘统勋字延清,号尔纯,山东诸城人。他出生于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在康熙年间中进土,由知县累迁至四川按察使,是当时以清廉闻名的几个官员之一。雍正二年(1724),25岁的刘统勋考中进士。他先后供职于翰林院与詹事府,并在南书房充当皇布的文学侍从,主要是从事文字工作。乾隆元年(1736),乾隆布发现刘统勋非凡

  •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后期执意辞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郑板桥

    郑板桥不仅是一个画家,还是一个清廉的县长,在郑板桥担任潍县的第二年,又是个歉收之年。官仓中已没有多少粮食了,郑板桥便捐出了自己的俸禄,从其他地方买来了粮食,发放给百姓,还借钱给百姓,帮助他们恢复生产。经过郑板桥的努力,百姓们又平安地度过了第二个灾年。到了第三年,这场灾荒终于过去了,潍县地区的百姓对郑

  • 吴敬梓出身科举世家却一生未中举?看吴敬梓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敬梓

    吴敬梓出身于科举世家,就必然要走上科举仕进的升迁之路,但是,吴敬梓在这条道路的跋涉是坎坷的。他在18岁时,考取了秀才,此后的乡试中却从未中过,而且在人格上还受到侮辱,他文中那咄咄逼人的狂傲之气以及那善辩犀利的文笔,主考官下了断语:“文章大好人大怪”。吴敬梓从18岁进学到29岁,12年的老秀才仍是屡试

  • 刘统勋重臣还是一个治水专家?它为何被乾隆抄家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统勋

    乾隆十九年,在争权夺利中失势的准略尔贵族阿睦尔撒纳投奔清廷,准喝尔部的内乱的确为乾隆彻底解决准噶尔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清廷在粮饷方而的准备并不那么充分,但乾隆决不会放弃这一难得的进军伊犁的机会。于是,刘统勋被调往巴里坤负责建立台站、转运粮饷。乾隆二十年二月,天山南北二百零四万平方公里全部收复

  • 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林则徐

    虎门销烟,灭了英国人的气焰,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虎门销烟后,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林则徐不仅有魄力,而且很有眼光,他已经看出西方国家的经济在迅速增长,所以林则徐下令:恢复与英国的正常交易,但是不允许向中国境内输入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便加强军队训练,他知道英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世界各国都有其殖民地,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