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七步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七步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32 更新时间:2024/1/6 5:28:00

七步诗

两汉:曹植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劝诫,亲情,最美,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

何:何必。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所属朝代:两汉

标签: 七步诗

更多文章

  • 长歌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歌行

    长歌行两汉:曹植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励志,哲理,惜时,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及注释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

  • 明太祖-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历史

    姓名:朱元璋性别:男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民族:汉职业:皇帝濠州(安徽凤阳)人,本名重八,后改名兴宗,加入郭子兴带领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朱元璋小时候贫寒,曾为地主放牛娃(1328年-1344年)。元至正四年(1344)入皇觉寺(主要是乞讨),二十五岁加入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起义军抵抗元朝,至正十六

  • 明朝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简介,明朝历史

    明代(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皇朝,前期选择定都南京,明成祖时期政府定都北京。传16帝,共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叛逆,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为吴王。在历史上,它被称为西吴。公元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应天府(南京);1421年朱棣迁顺天府

  • 大明鼎盛疆域及行政划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明疆域,明朝历史

    在大明朝初期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时期,明朝军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大概在明成祖的时期,明朝的疆域就到达全盛了。具体表现在疆域的东北、大西北、西南、东南四个角。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基本上到如今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了。大西北则稍逊得多,并没有具体控制现在的新疆地区,只进入了现在的新疆的东部哈

  • 朱元璋强劲的对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朱元璋的对手,明朝历史

    元末,自然灾害与人祸造成老百姓生灵涂炭,一时间,天下大乱,群英并起。朱元璋出生一介布衣,在元末那种繁杂而动荡不安的时代,凭借他聪慧而高瞻远瞩的本事,收揽英雄人物,平定四海,开辟大明王朝,能够说得上是空前绝后前无古人。但朱元璋的立国之途并不是顺顺利利,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占领应天,以应天府

  • 朱元璋强劲的对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朱元璋的对手,明朝历史

    张士诚,本名张九四,盐贩子出生,因受不了盐官挤压,至正十三年(1353年),和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还有盐贩李伯升等十八人举兵反元,本来在诸多起义军之中他并不起眼的那个,可是一场战役使他声名鹊起。当时他学着他人称王招来了元朝部队的进攻,那时候元军上百万精兵进攻高邮,《元史》中曾记述出师之盛,从没

  • 以少胜多的洪都保卫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洪都保卫战,明朝历史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委派刘基为他的军师。刘基对于那时候局势,向朱元璋明确提出防止两线战斗、步步为营建策。完成了“高筑墙”的布署后,朱元璋便下手推行“广积粮”。朱元璋听取刘基意见诱敌深入、制造战机的谋略,击溃陈友谅于江东桥。第二年八月占领安庆市,直取陈友谅的巢穴江州,陈友谅逃到武昌,朱元璋

  • 鄱阳湖水战最后的对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鄱阳湖水战,明朝历史

    应天之战挫败后,陈友谅內部激化矛盾,朱元璋又借机持续往西发展趋势,仅用一年時间就占领了蕲州、黄州、抚州等十多个州,收归洪都(今南昌市)水军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出兵围攻小明王的聚点安丰,小明王向朱元璋吃紧求助。安丰是应天的天然屏障,救安丰就是保应天,朱元璋因此于三月率军渡江援救安

  • 朱元璋北伐中原——北上灭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伐中原,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发起北伐中原对元的统一之路并获得胜利,本次北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初次由北向南取得成功并最后创建大一统王朝,这儿将叙述的北伐就是指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到洪武二年(1368年)九月近两年来時间的主要过程。并不包括后来的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洪武二十九年(139

  • 明太祖朱元璋的八次北伐——灭北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八次北伐,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历史

    朱元璋的八次北伐乃是为肃清流毒北元残余势力,而开展的规模性战事。元惠宗自1368年北逃上都后一直停留在明的边界地区,并再次南侵以图抢回原先的大都复辟。1369年六月,元惠宗迁都应昌府,和坐落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路途,产生了实在的军事威协。朱元璋由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以内得而复失的前车可鉴,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