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44 更新时间:2023/12/4 16:37:29

三五七言/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盼着你我能再相见,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 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俱是引人心生悲凉之物象,又加以拟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凄紧,萧条之气自字里行间悄然浮起。闭眼凝神,有断肠人枝下负手而立,背影寂寥,无限心事氤氲,秋气更添几分萧条。忽而颔首远眺,叹秋气盛起,寒鸦栖独枝。思及一段情事,怎生刻骨铭心,诗起便萧索之意盛极。当真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 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完美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载)。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郭绍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标签: 三五七言

更多文章

  • 《从军行·其二》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译文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注释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

  • 《平虏将军妻》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平虏将军妻

    平虏将军妇,入门二十年。君心自有悦,妾宠岂能专。出解床前帐,行吟道上篇。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缠绵。

  •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

  •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 《嵩山采菖蒲者》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嵩山采菖蒲者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 《嘲鲁儒》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译文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沿着直道缓援

  • 《惧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惧谗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 《观胡人吹笛》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观胡人吹笛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译文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注释秦声:秦地之乐曲。

  •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扫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

  • 《劳劳亭》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注释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景定建康志》: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江南通志》:劳劳亭,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