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日日》原文、译文及注释

《日日》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3/12/14 17:32:45

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注释

日日:意为一天天。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汉陆贾《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

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北周庾信《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回楼。”

心绪:心思,心情。隋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心绪乱如麻,空怀畴昔时。”浑无事:即全无事。浑:犹全。

游丝:指春天时虫类吐在空中而四处飞扬的细丝。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或作“春光”,或作“春日”,皆非,应是截取开头一句的前两字而成。在李商隐诗集里有很多诗是属于这种虽曰有题实为无题的,如《流莺》(其首句云“流莺漂荡复参差”)、《相思》(首句云“相思树上合欢枝”)、《人欲》(首句云“人欲天从竟不疑”)等皆其例也。

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写中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写诗人眼中的春色。一句之中连用三个“日”字,妙在使人不觉其重。原因何在?这须从“斗”字说起,“斗”乃“争强竞胜”之意,是此句之“眼”,有了它才使“春光”、“日光”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里,“春光”和“日光”都具有双重含义。从字面看,“春光”泛指春天明媚艳丽的风物景致。“日光”则指时色天象。前者为物色,后者是时间,随着时间(“日光”)的推移,物色(“春光”)也在不断变化,而这推移与变化又是瞬息迥异,所以诗人用“日日”状其景况,以“斗”字提挈于时色物象之间,竟成此一热闹繁华的场面。因此不妨说这句诗是以开朗、畅快、愉悦作底色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古典诗文里“春”、“日”还有另一重喻意,另一个传统,即人们常将春、秋同人的青春年少和年迈衰老联系在一起,或者竟是二者的代名词,将时日光阴同人的生命时光相比拟。自从屈原发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的叹息之后,这种对生命本体的强烈意识和深沉感喟便无时无刻不倾注于诗人的笔端。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李商隐的这句诗时,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斗”字虽突现了春色的繁盛迷人,但是,在这愉心悦目中又蕴含着诗人莫名其妙的忧惧和哀伤,而这种不易觉察到的潜在情绪又终于发展成了后二句感情的直接坦露。

如果说首句还是笼统地描摹,那么次句“山城斜路杏花香”则是比较具体地状写了。“山城斜路”指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其实在看到“日日春光斗日光”之前诗人就已经走在这弯弯曲曲的路上了,这是诗家用笔狡狯之处。——“杏花”大约是“山城斜路”边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物,所以单独拈出,又以“香”字来渲染,使春色具体化、立体化了。这两句虽同是写春色,但一较抽象,一较具体;一是望中之感受(视觉的),一是从嗅觉中得来,略有不同,因而富于变化。

三、四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应作一气读。这大概是套用了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百丈游丝争绕树”的诗句。诗人缓步行进在山城斜路上,看见在空中自由自在浮动着的游丝,想到自己整日为尘世俗事所萦绕不得安宁,竟觉得自己反不及这无声无息的“游丝”,于是才生出了这一奇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这百尺游丝一样浑然无知无觉、自由自在呢?但诗人毕竟不是“游丝”,庄周化蝶那是梦中才有的事,所以企羡也就只能归于企羡,“心绪”既不能似“游丝”一样“浑无事”,而诗人的烦恼、忧郁也就只能依然故我。如此思来想去,竟觉得此时“心绪”之多“事”比直说更增百倍令人难堪。这种将有感情的人同无情的物相比的构思在古典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有时是正接,有时是反衬,如杜甫《秋兴八首》诗“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有巢可归的燕子反衬人的无家可归;又如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以鸟儿高飞喻写自己的抱负和眼下的不得志等等。但在这些诗里还多是可以寻绎的外在类比联想,而在李商隐这两句诗中则是以双关的“绪”将无形无影的心理情绪(“心绪”)同空中的“游丝”联系起来。这可以看出李商隐诗设喻的巧妙。

创作背景

李商隐擅长抒写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的诗意感受,这首诗即写于某年春天,作者因春光引发一种微妙感受而作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

标签: 日日

更多文章

  • 《泪》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泪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译文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昭君离去

  • 《流莺》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译文居无定所的黄莺总是不停地飞翔漂泊,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它那美妙婉转的歌声中怎么能没有本意?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

  • 《嫦娥》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译文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注释常娥:

  • 《初食笋呈座中》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译文幼嫩的箨,香美的苞——新笋刚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议价——贵重胜似黄金。京城附近竹林多得无数,怎忍剪断凌云的新笋一片心。注释嫩箨(tuò):鲜嫩的笋壳。箨,竹皮,笋壳。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於陵:汉县名,唐时为长山县,今山东省邹平县东

  • 《乐游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乐游原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译文万树上都有蝉在鸣叫,惊吓了河对面的虹彩,在乐游原里有阵阵的西风。羲和驾着太阳车,一直到黄昏时分才停下来休息,不肯让这夕阳结束,不肯让太阳掉头向东。注释乐游原:亦作“乐游苑”,古苑名。隔岸:河的对岸。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车的神。虞

  • 《板桥晓别》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译文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注释板桥:指开封城西的板桥。晓河:指银河。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鲤鱼

  •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译文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龙宫与雁

  • 《安定城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垂泪一作:垂涕)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译文高大绵延的城墙上城楼高百尺,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我始终向往将来成就一番回转天地的事业后,带着

  • 《隋宫守岁》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宫守岁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 《天涯》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译文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注释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天涯: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