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听流人水调子原文、翻译和赏析

听流人水调子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20 更新时间:2023/12/14 13:20:28

听流人水调子

唐代:王昌所属类型:写景,音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注释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付:即发付,安排。

赏析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譬喻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作者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所属朝代:唐代

标签: 听流人水调子

更多文章

  • 送张四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送张四

    送张四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写景,送别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译文及注释译文黄昏时分的枫林似乎在惆怅夜晚即将降临,楚水向东,水声催人心中悲起。和你分别后,山寒月冷,两岸猿声似永无断绝之时。注释暮:傍晚。赏析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

  •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塞下曲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乐府,边塞,战争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译文及注释译文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

  • 青楼曲二首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青楼曲二首

    青楼曲二首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乐府,怀古,组诗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译文及注释译文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 春宫曲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宫曲

    春宫曲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女子,宫怨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平阳公主的歌女卫子夫新近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因帘外春寒,她便受到锦袍的赐予。注释春宫曲:一作“殿前曲”。露井:指没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月亮,怀人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

  • 塞上曲·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塞上曲

    塞上曲·其一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乐府,边塞,写景,讽刺,游侠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译文及注释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

  • 闺怨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闺怨

    闺怨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春天,妇女,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一作:不曾)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译文及注释译文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译文二闺阁中的少

  • 长信怨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信怨

    长信怨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秋天,闺怨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

  • 山中赠日南僧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中赠日南僧

    山中赠日南僧唐代:张籍所属类型:独向双峰老,松门闭两崖。翻经上蕉叶,挂衲落藤花。甃石新开井,穿林自种茶。时逢海南客,蛮语问谁家。译文及注释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

  • 寄昭应王中丞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寄昭应王中丞

    寄昭应王中丞唐代:张籍所属类型:借得街西宅,开门渭水头。长贫唯要健,渐老不禁愁。独凭藤书案,空悬竹酒钩。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译文及注释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