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

  • 汉成帝刘骜: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外戚擅政为王莽篡汉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9 17:01:59阅读:552

    刘骜,即汉成帝,字太孙,又字俊,汉成帝刘奭嫡子,生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汉成帝竟宁元年至绥和二

  • 仆固怀恩举兵叛乱真的是被逼的吗?最后死于乱军之中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6 0:44:40阅读:3250

    对仆固怀恩举兵叛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随着大唐版图的扩大,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设立了十个兵镇,任命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很快就为唐玄宗带来了麻烦。天宝十四年(755

  • 马邑之谋是李牧战术的翻版,即使双方交战,汉朝获胜可能性也不大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13:56:58阅读:3152

    《史记》说,战役的失败是因为匈奴从武州尉史的嘴里提前撬出了汉军的作战计划,导致匈奴及时撤退。但汉军失败的原因真就这么简单吗?建元六年(前135年)韩安国领衔群臣否决王恢对匈奴开战的提议,展示了汉廷中主和派大臣的强势,甚至连孝武帝本人也不得不在战与和的选择上对他们做出暂时的妥协。既然有人反对,就得想办

  • 马邑之围,首战即决战,汉武帝派出哪些战将?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13:57:33阅读:1840

    图-白登之围汉朝与匈奴的和亲,始于汉高祖刘邦和冒顿单于,当年冒顿单于统兵四十万骑,围困高祖刘邦于白登,为避免两败俱伤,双方和谈。此后长城以北是匈奴单于的引弓之国;长城以南是汉朝天子的冠带之室。公元前198年,高祖刘邦嫁翁主(诸侯王之女)给冒顿单于,这是汉匈之间首次和亲,开启和亲大幕。从公元前198年

  • 一次泄密的发生,导致汉匈百年战争,泄密者竟然还能封为天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1 5:38:47阅读:4241

    马邑之谋:汉武帝与匈奴首战,30万军为什么一兵未发?六月间,汉武帝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作为统帅统辖诸将;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数将共出,汉军总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分五路大军。军事安排方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三将分别埋伏于马邑旁句

  • 马邑之谋: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第一次军事冒险(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3 17:24:20阅读:4079

    汉武帝在登基之初由于觉得时机不成熟,就同意了当时匈奴的和亲要求。然而根据《史记》记载,在这次和亲两年之后,汉武帝又突然在朝堂上宣布对匈作战,这个决定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朝堂上,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围绕着战与不战的问题又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那么主和派和主战派将会展开怎样的唇枪舌

  • 在马邑诱敌伏击匈奴失败后,王恢为何会自杀而死?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9 19:43:38阅读:439

    王恢,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汉武帝当国的最初几年,大汉帝国还处于清静无为黄老思想的影响之下,朝堂上的外戚势力、朝臣势力依旧很强大,这导致了汉武帝手中的皇权很有限,离一言九鼎、集大权于一身还很远。皇权受多方制约,帝王无绝对权威,作为具有雄才大略的新君,汉武帝自然要想尽办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