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邑之围,首战即决战,汉武帝派出哪些战将?

马邑之围,首战即决战,汉武帝派出哪些战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40 更新时间:2024/2/18 13:57:33

图-白登之围

汉朝与匈奴的和亲,始于汉高祖刘邦和冒顿单于,当年冒顿单于统兵四十万骑,围困高祖刘邦于白登,为避免两败俱伤,双方和谈。此后长城以北是匈奴单于的引弓之国;长城以南是汉朝天子的冠带之室。

公元前198年,高祖刘邦嫁翁主(诸侯王之女)给冒顿单于,这是汉匈之间首次和亲,开和亲大幕。从公元前198年至前140年,汉匈十次和亲,汉朝不到六年就要嫁翁主给单于。

公元前140年,武帝即位第一年,嫁翁主给军臣单于。这是武帝首次也是唯一的和亲,军臣单于第五次和亲,汉匈之间第十次和亲。

军臣单于是冒顿单于之孙,他在二十年之内,先后五次向汉朝索要公主和财物。

从汉文帝,到汉景帝,再到汉武帝,每次都满足要求,派翁主去和亲,每次都规模宏大,有数百人的仆从,陪嫁的财物不可计数。

汉朝用女人和财物安抚匈奴,忍耻含垢,虽未丧师却绝对辱国。匈奴则反复无信,经常越过长城打谷草(掠夺人口、牛羊骏马、粮食等)。

军臣单于的骑兵,竟饮马关中西部的渭水,抵达秦朝的旧都雍都。夜晚匈奴人的星星点点火把,照耀着城中的甘泉宫,守城军民魂惊魄惕。

军臣单于放言:“若碰到李广,必生擒之。”此时李广已陆续担任北方七个边郡的太守,匈奴人只知李广大名,不知汉朝皇帝是谁。

军臣单于得陇望蜀,欲壑难填,狼顾鸱张,气焰嚣张。

汉朝这边经过文景之治,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充溢露积于外,腐烂而不可食。文帝时修建三十六苑(养马场),置三万人养马。到武帝即位时,三十六苑中保有四十多万匹骏马。

武帝不打算继续和亲,他即位起就开始谋划,其中南征闽越,就是一次重要的操练。

太行令王恢向汉武帝讲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大破匈奴,斩首十余万。赵国只是战国七雄之一,竟能取得如此战绩,雄心壮志的武帝遂决心终止和亲,效仿李牧围歼匈奴。李牧大破匈奴的细节,请参考《地图里的兴亡》中《三家分晋》的部分章节。

为了能够围歼匈奴,王恢借助商人聂壹,设了一个局。

聂壹是雁门郡马邑的商人,专做投机生意,他能弄到匈奴人抢都抢不到的南方丝绸,也曾向军臣单于进献稀缺宝物。聂壹的生意风险也不小,常遇到匈奴人和马贼劫掠,聂壹的私人武装不下百人,对付平常马贼尚可,但若遇到人多的匈奴部落,那就只好乖乖拿出大把物资相送。

聂壹联络各部落首领,甚至搭上单于这条线,却未能改变境遇。聂壹也逐渐明白这是无解之局,匈奴人除了牧牛羊,还得“打草谷”才能维系生存,无论是南下抢掠还是抢商队,都是不可避免的。

聂壹作为典型的投机商人,性情和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有几分相似,愿下注拿命去豪赌。吕不韦将家产性命全都压在异人身上,异人即位秦王后,吕不韦成为秦相。聂壹也时常思考,如何豪赌一把,搏个列侯哪怕关内侯,总好过辛苦一世转运倒卖商品。

聂壹认识军臣单于,也与汉朝的大行令(官职二品,九卿之一)王恢相熟。大行令又称为大鸿胪或典客,掌“蛮夷”事务,即外交事务,类似外交部长。

聂壹出奇谋,打算骗单于说马邑城中粮草牲畜财物充足,他先率家将击杀马邑县令,将城池献给单于。而汉军伏兵四起,无论生擒或击杀军臣单于,聂壹至少都是千户侯,子孙后代躺着收田租,不是提着脑袋风餐露宿倒卖商品能比的。

王恢听到如此计谋,又和聂壹精心策划一番,立刻上奏武帝。

在朝堂上,王恢是主战派的代表,他最大的政敌是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官职一品)韩安国。朝堂上的大臣也分为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

王恢认为送宗室公主与匈奴和亲,是汉室的奇耻大辱。而且匈奴反复无信,经常越过长城打谷草(掠夺人口、牛羊骏马、粮食等)。

韩安国认为,匈奴逐水草而居,轻疾剽悍,善骑射,汉朝军队若卷甲长驱深入大漠,道远力竭,反为匈奴所制,和亲的损失远比战争小。汉初高祖率数十万大军,还是遭遇白登之围,被迫与冒顿单于和谈,这才开启和亲序幕。难道王恢率领汉军,就一定比高祖强吗?而群臣中的大多数人,都赞同这个观点。

王恢在朝堂上斗不过韩安国,因为他缺少一个具体的作战方案,能够击败匈奴的方案。所以聂壹这个计谋,简直是雪中送炭,按此计划汉军不用出塞就能歼灭匈奴主力。

当王恢在朝堂上说出这个计谋,丞相田蚡首先出来赞许此伏兵邀击之计。御史大夫韩安国本就是田蚡提拔的,立刻会意,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认为此计甚好。

马邑之围,武帝几乎是孤注一掷,把家底全都拿出去搏命。

我们先来看将领方面,朝廷三公当中,丞相田蚡是武帝的舅舅,封武安侯,他的功能主要是帮武帝撑腰。一年前武帝的祖母窦太后才去世,窦太后做太后四十年,窦氏权倾朝野。武帝为肃清窦氏的影响,将当时的丞相和御史大夫都免职。提拔田蚡当丞相,就是为了对抗窦氏一党。田蚡没上过战场,他的能力难堪大任,品德更是没有下限。此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尽干过河拆桥的事情。武帝当然清楚他的能力,田蚡本人也不想上战场。

太尉空缺,御史大夫韩安国,当仁不让,成为马邑之围战场的总指挥。

韩安国本来在汉景帝弟弟梁王处任将军,在七国之乱时,抵抗吴楚联军,立有战功。韩安国为人圆滑,懂得周旋,身在梁国,却搭上了田蚡这条线。韩安国从梁国内史,转投朝廷,初为北地都尉(军职四品),后擢为大农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再拜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官职一品)

韩安国曾在梁国拜将军,阻挡吴楚联军;在朝廷以大农令的身份,南征闽越国。在武帝看来,韩安国担任统率,资历和能力都没问题。

再来看九卿,首先是郎中令石建,这是九卿当中兵权最大的。石建的父亲叫石奋,曾作为太子太傅陪景帝(还是太子时)读书,石奋和四个儿子,都担任两千石大官(二品或三品),五个两千就是一万,石奋因此称万石君。石奋家族是以忠孝著称的,作战本领不行,武帝就留郎中令石建在身边。

卫尉有两个,分别是未央宫卫尉李广和长乐宫卫尉程不识。公元前134年,马邑之围前一年,武帝即下诏令陇西太守李广入京,拜为未央宫卫尉。李广戎守边疆近二十年,先后担任上谷、上郡、北地、雁门、代郡、云中、陇西七个郡的太守,是大汉的顶级战将。程不识也曾担任多个边郡的太守,武帝擢其为长乐宫卫尉,兼任雁门郡太守。

图-李广担任七个郡的太守

大行令王恢,马邑之围本就他策划的,自然要领兵出征。

王恢本是燕国旧地人,一直在边郡军中,一刀一枪累积战功,至中年做到了都尉(军职四品)。王恢最为鲜明的主张,是结束汉匈和亲,将匈奴单于诱至关内,围而攻之。公元前136年,武帝擢右北平都尉(军职四品)王恢为大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

太仆公孙贺,这是武帝的亲信,此人来头极大,父亲是义渠人,叫公孙昆邪。

公孙昆邪在景帝时投降汉朝,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封为平曲侯,食邑3220户。虽然五年后公孙昆邪因罪被景帝削爵,他作为胡人降汉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着特殊地位,景帝也一直重用他。

图-平七国之乱

公孙贺是将门之后,年少跟随父亲在陇西郡学习骑射,与羌人作战。后来公孙昆邪进一步得到提拔,擢为典属国(官职三品),公孙贺也入宫做了太子舍人(官职十三品)。也就是说武帝是太子时,公孙贺就陪太子读书,前途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当武帝登基,公孙贺果然辉煌腾达,擢为太仆(九卿之一,官职二品),掌管帝国车马交通。太仆旗下的奉车都尉(官职四品)掌管皇帝车马,驸马都尉(官职四品)另有一组副车。不仅天子车驾,内史和全国各郡县的车马调度,都是太仆及属官职责所在。文帝时在河西六郡(西河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天水郡、陇西郡)设牧师苑(养马场),以养马为主,兼牧牛羊。牧师诸苑三十六所,由太仆(九卿之一)旗下六个牧师苑令管辖,有奴婢三万人,养马四十多万匹。总的来说,武帝时期的太仆,可调度人力超十万,战马数十万,牛羊无数。

公孙贺除了出身硬,他与汉武帝还是连襟,两人娶了卫氏一对姐妹花,武帝娶的是妹妹卫子夫(后来的皇后),公孙贺娶的是姐姐卫君孺,按辈分公孙贺还是大哥。公孙贺与武帝有一个共同的小舅子卫青,形成了后来的“铁三角”。

如果说武帝一生最信任的人,非公孙贺莫属,卫青、霍去病、李广利、李陵、霍光都差得远。

图-马邑之围

九卿之下,还有一个太中大夫(官职六品)李息,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庆城)人,年龄不到三十岁,在军中锤炼过一段时间,是武帝喜欢那类年轻人。李息此番出征的目的,主要是学习和锻炼,他也是武帝重点培养对象,日后将封侯,官至“九卿”之一的大行令,这是后话。

马邑之围的指挥系统是这样的: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官职一品)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军职二品),节制其他将军;未央宫卫尉(九卿之一,官职二品)李广为骁骑将军(军职二品);长乐宫卫尉(九卿之一,官职二品)程不识兼雁门郡太守(官职三品),战争在他的防区进行;太仆(九卿之一,官职二品)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军职二品);大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王恢为将屯将军(军职二品);太中大夫(官职六品)李息为材官将军(军职三品)。

马邑之围,汉朝动用精兵三十万,可以说是举国之战。武帝丝毫没有要和匈奴试探一下的意思,首战即决战!

更多文章

  • 司马迁:汉武帝因何戕害他?又是什么事情让他甘受“宫刑”之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巨著,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写得栩栩如生,如同屈原代表作的《离骚》一样,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谁能够想到,如此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竟然出自一位普通史官之手!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于一个普

  • 三国猛将按战力可分为五档,赵云只能排第三档,前两档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第五档在本文看来,三国猛将中的第五档,就是些我们平常能叫得出名字,但实力确实不是很强的猛将。那些如潘凤、邢道荣之流的猛将,完全算是不入流,根本连第五档都进不了!而第五档的代表人物,便是华雄、纪灵、管亥、于禁、乐进、李典等人!华雄、纪灵、于禁、乐进、李典五人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他们在三国中露面次数还算可

  • 刘备入蜀后收了一员大将,武艺堪比关羽,可惜被诸葛亮弃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堪比黄忠的猛将刘备攻打西川,其实碰到了不少综合实力非常强的猛将,其中的典型便是张任,当时刘备、黄忠、魏延、张飞等人都曾败在张任手中,甚至就连凤雏庞统都不是张任的对手!而除了张任,刘备在入蜀过程中,还碰到了另一个顶级猛将!这人便是李严!当时诸葛亮率领黄忠进攻刘璋,恰逢李严领兵来战,诸葛亮认为,黄忠年纪

  • 诸葛亮传世书法作品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诸葛亮《远涉帖》释文: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孔明先生晚年始终与东吴保持经常性沟通机制,以期巩固双边军事关系,进而使北伐战争朝着以利于既定战略目标发展。正基于上述考量,笔者主张《远涉帖》系亮致瑾函可能性最大,意在向东吴通报出征一路平安,并寄希望在蜀汉北伐

  • 曹营猛将不敢招惹张飞,却总想挑战关羽,在巅峰状态对决,张飞一定能赢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即使是浑身傲骨的关羽关云长,也从不主动挑战吕布的权威,虎牢关之战要不是张飞难以取胜,不久前刚温酒斩华雄的关羽绝不会出手。在后来的辕门射戟事件中,张飞拔剑在手,要把纪灵剁为两段,关羽很有礼貌地阻止了:“且看吕将军如何主意,那时各回营寨厮杀未迟。”关羽对吕布礼貌周全,张飞却一口一个“三姓家奴”叫着,吕布

  • 蜀汉灭亡时有多惨烈?你看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都是啥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然而,由于其个人素质较为平庸,缺乏政治才能,蜀国在他的治理下逐渐衰微,最终,被曹魏名将邓艾攻占成都,蜀汉王朝宣告灭亡。来到洛阳后,刘禅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司马家的监视下,即便最后被封为侯爵,也无法改变其丧失王朝、束缚于他人的命运。刘禅的儿子和女儿也遭遇各异,有的被曹魏灭族,有的以身殉国,有的忍辱负重,其

  • 张飞平生有三错:错喝一次酒 错打一次人 错说一建议导致刘备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今天我们继续说三国中的那些事,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物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猛将军张飞。张飞的形象一直被演义塑造所固化,因此他留给人们的形象似乎就是长得五大三粗、行为粗鲁、好饮酒的壮汉,但是正史记载,却非也!张飞面皮白净,善书法、绘画,后有张飞书法传世。此外,张飞还喜欢结交文士,尊崇读书人。今天我们着重

  • 和秦始皇相比,刘邦才是真正的“祖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1、祖龙的演变 祖龙这个词汇,第一次出现是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位后期,有人预言:祖龙将在一年内死去。这个说法一般认为是六国旧贵族为了恐吓秦始皇,而制造的预言,目的是吓死秦始皇。秦始皇其实对这个诅咒也是较为在意的,所以秦始皇想了半天,认为祖龙并不是指的是自己。但是神奇的是,秦始

  • 秦朝最后一位大将章邯手握军权,为什么不扳倒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那么章邯为什么不除掉赵高呢?其原因有两点。1、章邯战败章邯战败了,因此他的军事力量削弱了,将士们的士气也没了。如果想要除掉赵高,就得回到朝廷,但是章邯仅凭这些剩余的队伍人数,想要除掉赵高是不可能的。赵高手中也有兵力,不然他不可能控制整个秦朝。而章邯战败回到朝廷,肯定会被治罪,这样章邯就被动了,更不可

  • 一分钟速览楚汉战争时期年表,楚汉战争时期的发展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陈胜立葛婴为征南大将军攻陈县,得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