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芝麻官
芝麻官
清朝七品官相当于多大的官?在古代当七品官也不容易(清朝的五品官相当现在的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3 19:20:32阅读:1909
清朝时,官员分为九等和十八等。我们称他们为九品芝麻官。其实六级以下的官员都可以称为芝麻官。今天我们不说九品,来说说七品官到底是怎么回事。七品官分为正七品和从七品,正七品属于十三品。基本上属于末位的位置,但是不要以为做个小官很容易,这个工作对当时的人来说也不容易。夹在中间是小官最难做的事,随时都有失业
芝麻官到底是九品还是七品?为什么古代人芝麻官也抢着当?(七品芝麻官和九品芝麻官区别)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4 2:44:43阅读:2644
因为九品芝麻官这部电影,我们知道芝麻官在古代也是被抢的。但只有你觉得是芝麻官?其实有句话说的好,七品是芝麻官。从科举开始,读书人就把做官作为一生的理想,因为做官意味着有钱有权,也是贫寒家庭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所以就算是小官,只要有一个"军官"大家都会抢字,毕竟还是官少人多。(1)七品芝麻官:知县众所
古代一个县有多少官(一个县要养多少个官)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30 7:15:06阅读:3666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县衙门的官员数量非常有限,没有那么多。通常一监分管的事情比较多,官员主要是知府、县令、主簿等一些官员。至于如何管理县城,还是要靠地方豪强和一些乡绅的配合。知县是县里最高的官员,也就是权力最大的。县里的事情大多由知县处理,属于七品芝麻官。县丞是一个县的副县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县
古代的九品芝麻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3 1:59:51阅读:4398
说起九品芝麻官,你一定看过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他以幽默的方式扮演九品芝麻官,他的官位一开始就是九品,在上司面前没有任何权利。那么在古代,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职呢?现在把九品芝麻官放在我们这里是什么级别的官位?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清朝的官制与汉魏的九品十八等相同,每一级都有正副之分。周星驰的电视
《九品芝麻官》中的八府巡抚到底是多大的官?为什么权利那么大?
野史秘闻时间:2023/12/30 16:20:13阅读:1093
在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由周星驰扮演的主角包龙星因缘际会,得到了同治皇帝的信任,并被任命为八府巡抚,主持审理戚秦氏的冤案。那么,八府巡抚到底是个多大的官呢?清朝时期,巡抚为从二品的高官,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是仅次于总督的封疆大吏。而八府巡抚从名称上听起来,给人感觉就是职权要远高于普通的巡抚。在《九
清朝七品芝麻官的待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15:24:03阅读:383
民以食为天。大概是为了让官员们即使在灾荒年也有饭吃,清朝官员每月的工资是以米计价的。从一品到九品大约是这样的:一品月薪米84石;二品61石;三品35石;四品24石;五品16石;六品10石;七品7石;八品6石5斗;九品4石5斗。按现在的度量衡计算,一石为十斗,每石重120斤。由此推算,七品芝麻官的月收
清朝七品官相当于多大的官 在古代当七品官也不容易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17:39:35阅读:246
清朝官员的职位高低是与品级有关的,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而每一品又分为两级,这便是清朝的九品十八级官制。所以我们在看清朝的影视剧时,经常会看到“知县不过七品芝麻官”的说法,因为七品及其以下都是低品级,但是清朝的七品芝麻官真那么容易当上吗?清朝是沿用了前朝的制度,采取科举考试制,只要考取了功名才能名
明朝的六科给事中到底是干嘛的 圣旨能不能下发执行得看它的脸色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1 22:24:44阅读:3620
自从品官制度诞生后,从一品到九品十八级中,七品官在历朝历代都被称为“芝麻官”。可是在明代,就有一个七品的官职,但人们绝不敢将其称为芝麻官,因为上至皇帝,下至内阁大学士以至六部尚书,都对他畏惧三分,此官职便是六科给事中。所谓的“六科”就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简称,在中央机构中,作用仅次于内阁,
最有作为的芝麻官: 黄霸从小吏一步步升到相位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5 23:26:02阅读:460
在古代,县令这样的“芝麻官”非同小可,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员,是整个“传送带”中的关键环节。古代的“芝麻官”,被升迁或革职都是常事,在官场能走多远,关键还看自己的德行。从小吏一步步升到相位,黄霸被称为“国家栋梁”黄霸,西汉阳夏人
名留青史的芝麻官:黄霸打击豪强王伸汉小官巨贪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5 23:15:40阅读:4093
导读:在古代,县令这样的“芝麻官”非同小可,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员,是整个“传送带”中的关键环节。古代的“芝麻官”,被升迁或革职都是常事,在官场能走多远,关键还看自己的德行。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侍御史马周向唐太宗李世民上奏疏说:“治理天下的人要把百姓看作根本。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在于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