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乞巧
乞巧
《乞巧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9 3:29:07阅读:4971
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不嫌针眼小,只道月明多。
《乞巧》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15 22:14:10阅读:2969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
《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9 20:30:23阅读:3962
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隐映花奁对,参差绮席分。鹊桥临片月,河鼓掩轻云。羡此婴儿辈,吹呼彻曙闻。
乞巧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7 3:14:49阅读:487
乞巧唐代:**所属类型:小学古诗,节日,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译文及注释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
乞巧节习俗,乞巧节的来源和乞巧方式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7 17:53:34阅读:788
乞巧节习俗,乞巧节的来源和乞巧方式乞巧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七夕了,也就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情人节,这一天的男男女女别提多热闹了,自从乞巧节开始以来一直到现在经历很多的变化,但是乞巧这件事却一直流传着,今天就来详细的聊一聊:乞巧节的习俗首先简单说一下乞巧节的来源:说到乞巧节也就是七夕,人们脑海中想到的肯定是
乞巧节的来历和风俗(古代七夕原名为乞巧节)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4 16:07:15阅读:3688
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被年轻人看做是“中国情人节”。1、七夕的来历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
乞巧节是什么节日(七月初七有什么风俗)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 5:38:27阅读:4663
七月初七是乞巧节!看看老传统“四大乞巧”活动,你了解吗?老话说:“七月七,牛郎会织女”,这是一个浪漫的日子,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更是感人肺腑的经典爱情。传说,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划了一条天河,分割东西,只有到了七月初七,喜鹊搭起鹊桥,让她们相会,这是一个流传久远的爱情故事。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等等
中国古代“乞巧节”怎么转变成情人节?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4 2:03:37阅读:4510
乞巧节又名七夕节,是古代专门为了女性而建立起来的节日。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说到七夕节,第一反应便是情人节。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乞巧节的发展过程中,它究竟是如何演变成情人节的?说到七夕节,在汉代文学家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中便有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乞巧二字是什么意思 乞巧怎么解释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9 9:04:15阅读:564
说到乞巧真的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关于这个乞巧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这个乞巧的意思,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乞巧,中国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
七夕之前,珠村的巧姐们都在忙啥?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6 10:49:36阅读:1964
唐代罗隐曾有诗咏道: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又是一年七夕节,是女子穿针设筵以迎织女牛郎欢会,同时向织女“乞巧”的日子。2022·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在即,在天河珠村的祠堂里,节日氛围愈加浓厚,巧姐们已经开始为节日的到来做足准备。姑娘们预先备好各种乞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
珠村“巧姐”“巧哥”传承乞巧手艺,以巧思还原村民抗疫画面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12:38:59阅读:3459
7月28日,珠村明德堂,75岁的“巧哥”潘志强在制作乞巧作品,今年新加入了珠村村民抗疫场景。南都记者 高永佳 摄广州天河珠村被称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从2005年第一届广州乞巧文化节举办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具有海内外影响力。2010年,以珠村乞巧为代表的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