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三桓

三桓

  • 晋国被一分为三,那么鲁国有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0 18:27:12阅读:961

    自周公封鲁以来,子孙后代们都谨记着周公的教诲,因此能够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们的拥护,鲁国也一直很繁荣。但从鲁文公开始,鲁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鲁文公一共做了十八年的君主,他一共有两个妃子,长妃是齐国人,名字叫哀姜,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姬恶,次子名叫姬视。次妃叫敬赢,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姬馁。在两

  • 鲁有三桓,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17:30:11阅读:4804

    春秋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事实上为国中之国。在先秦时期,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邑称“家”。而“国家”一词的词义最早来源,就是合指诸侯与卿大夫的封地。[var1]由于世卿家族长期分掌国政,而随着其“功绩”的累积,其家族领地也自然越来越大。与之相对

  • 春秋少鲁国权贵“三桓”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9 19:00:33阅读:2989

    在先师孔子的一生中,“三桓”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组合。可以说孔子与“三桓”打了一辈子交道。春秋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礼崩乐坏,很多诸侯国君的实权都被大夫控制,“三桓”就是鲁国的专权大夫。那么与孔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鲁国大夫为什么叫&

  • 揭秘:鲁国时期的三桓是怎么消失在历史舞台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6 11:31:08阅读:3083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贵族,鲁国国君手里没兵、没钱、没权,几乎事事都要仰三桓鼻息。鲁国宫室和三桓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时期。鲁昭公被驱逐到齐国和晋国,鲁哀公被驱逐到越国。孔子曾经要拆除一点三桓私邑的城墙,结果失败,孔子被迫周游列国。可是,到了战国时期,三桓却突然消失了,《左传

  • 揭秘:孔子打击“堕三都”为什么还能得到“三桓”的支持?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20:57:15阅读:2783

    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奉为“至圣先师”。但由于各种原因,后世人们非常熟悉孔子的思想与格言,但对孔子在实际政治领域的经历与成就却相对陌生,其中的代表就是“堕三都”。鲁定公十一年(前499年),孔子出任鲁国大司寇并摄理鲁相事务,这也是孔子一生担任过的最高官位。孔子上任便按照自

  • 历史上的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6 18:00:57阅读:4978

    春秋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事实上为国中之国。在先秦时期,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邑称“家”。而“国家”一词的词义最早来源,就是合指诸侯与卿大夫的封地。由于世卿家族长期分掌国政,而随着其“功绩”的累积,其家族领地也自然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公室的

  • 三桓指什么?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9:32:13阅读:2741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