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

  • 台北故宫博物馆历史背景介绍 台北故宫博物馆建筑设计介绍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1 15:14:54阅读:1890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占地1200亩,1962年动工兴建,196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的形式,采取中国宫廷式的设计风格,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在青山掩映之下,显得格外典雅壮丽。来到台北

  • 高清经典 | 赵孟頫《雪晴云散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1 4:22:04阅读:2401

    赵孟頫《雪晴云散帖》纸本 立轴 墨书 51.9x2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望路漫漫。著录书籍: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092;"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2。、END—版权声明—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 高清经典 | 赵孟頫《论枕卧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6 13:31:20阅读:1388

    赵孟頫《论枕卧帖》纸本 页 墨书 38.4x60.6厘米 28.3x44.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常州张治中有虞永兴枕卧帖,笔意清峭,绍兴内府故物,足为希代之宝,吾兄伯几不可不知也。首云“枕卧来七八日”,末云“世南呈”,凡十余行。顷都下四次借阅,因不肖嗟赏,遂尔宝秘,不尔,亦不甚爱,可惜可惜。有

  • 赵孟頫《明肃楼记》行书欣赏

    历史解密时间:2024/1/5 19:13:22阅读:1180

    赵孟頫行书《明肃楼记》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从书风看,与赵孟頫晚年作品相近。【释文】《明肃楼记》至元十六年。诏立後卫亲军都督指挥司。设使副签事统选兵万人。车驾所至。常从营白鹰口既成。官有廨。士有舍。糗粮有仓。金皷有楼。器械有局。交易有市。凡军中之政毕举。营南迫信安河。西临滹沱白沟。东与郡城蛤蜊港接。

  • 倪瓒笔下的秋天

    历史解密时间:2024/1/7 8:30:13阅读:2958

    倪瓒《秋林野兴图》上图为倪瓒存世最早的一幅画作——《秋林野兴图》。这幅画创作于1339年,倪瓒时年38岁,一时兴起,画了这幅画,在画上的题跋中,他叙述了创作的灵感来源,这段话大意是:我为小山画《秋林野兴图》后,九月中旬他携画而来,请我题词。今年自春天起,至今无一日有好兴致,恰巧上月十五,看见经鉏斋前

  • 赏画 | 董源《江堤晚景图》(传)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2 18:44:01阅读:2972

    董源《江堤晚景图》(传) 绢本 立轴 小青绿 179x116.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绘绿意盎然的春日里,行人游春赏景,一侧的酒馆挂旗开门营业;松树高大苍翠,群山巍峨,山脚下河面波光粼粼,一片春日好时光!此幅《江堤晚景图》为张大千先生遗赠,这幅画据张大千先生的考证,订为董源的作品。非也,很典型的元代

  • 怀素小草《千字文》高清完整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6:57:20阅读:2387

    ▲ 怀素《小草千字文》绢本墨迹,28.6×278.6厘米,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元七九九年,年过花甲的怀素在故里零陵写就这件小草千字文。此作为绢本,共八十四行,一千零四十五字,末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故称其为小字贞元本。在其传世墨迹中,此作极为珍贵,并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

  • 赵孟頫出神入化的一件草书,重现王羲之当年风采,被台北故宫当成“掌上明珠”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6 20:04:39阅读:2568

    王羲之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典法帖,但是鲜少有人能真正的在王羲之书帖的基础上学出成果。临摹前人的作品,本身存在三个阶段:一是初级阶段的形神皆不似;二是形似而神不似,三是神不似而形似。比如我们看到褚遂良、虞世南等书法高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从点画形状上来看,和原作差别是很大的,他们追求的都是用笔、

  • 赵孟頫为写这件书法,酝酿了几十年,成功“复活”王羲之,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10:41:09阅读:1628

    “文人相轻”的事一直都有,在书法圈也不例外。在当代,不少书法家互相指责、批评,而在古代也是常事。明末大书法家董其昌早年就非常轻视赵孟頫,他曾说:“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董其昌言外之意就是自己的书法秀润之气胜过赵孟頫,赵的字因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