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杀李世民

  • 玄武门之变中,要是李渊不让位,李世民会不会收拾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17:37:26阅读:3858

    也许在所有的精彩历史故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最残忍现实的历史事件就是玄武门之变,虽然很多人都在分析玄武门之变,可是其中很多精彩的细节,还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有人在想,要是玄武门之变中,李渊不交出禁军兵权和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会不会直接把李渊也杀了呢?玄武门之变的细节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之后,在尉迟

  • 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李渊不主动退位,李世民会弑父登基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23:16:07阅读:2119

    不过李世民虽然雄才伟略,但弑兄逼父的名头却伴随了他的一生,到了如今也依旧是他的黑点。我们都知道,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世民就逼着李渊退位,那么如果李渊坚持不退位,李世民会弑父登基吗?99.99%的可能不会,毕竟李世民只是想当皇帝,除去竞争对手后,也就没必要在弑父了。要知道在古代孝敬父母是非常强大的约束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因记恨父亲李渊,竟开始报复自己的老父亲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3:05:45阅读:4199

    李世民对父亲李渊,其实是怀有愤恨的。在李世民看来,自己英明神武,但李渊却一直坚持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十分偏袒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因此,当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世民就大肆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占要职,为自己的登基做准备。当李世民成了皇帝后,便开始一次次缓慢地制裁、报复自己的父亲李渊。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李

  • 玄武门之变,为何感觉没有军队去救皇帝李渊?李世民得手非常轻松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7:13:40阅读:4591

    三国时期,曹丕残害兄弟曹植,使得曹植做出一首《七步诗》,并且有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千古名句。曹植与曹丕手足相残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不算特例。而这,大概便是身为统治者孩子的悲哀。我们今天要讲的,便是历史上另外一宗手足相残的事件——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杀死自己的兄长和弟弟,从而使得王

  • 李世民篡位,策划“玄武门之变”,为何不等李渊死后再做皇帝?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4 23:03:55阅读:2624

    太子李建成心胸狭窄担心李世民功高盖主,并且李世民身后的一批虎将谋臣一直让李建成忌惮。于是李建成想先下手为强,想方设法削弱李世民的背后的势力。这种明刀暗箭李世民是自然知道的,两人就是这样,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波涛汹涌的明争暗斗。不料一天,李渊决定将二人的矛盾缓解,就纷纷将兄弟几人约进宫中。但李世民与

  •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世民为什么不等到李渊死后再登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0:51:37阅读:256

    在很多人印象中,“玄武门之变”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武德太子之争引发的,李世民当上太子则意味着他在武德太子之争取得了最后胜利,既然如此,李世民为什么不等到李渊死后再登基呢?太子之争是皇权的不同递延争夺皇权继承的斗争,皇子的真正对手是其他皇子。但武德太子之争却是以李渊、李建成为代表的皇权与以李世民为代表的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做一件丧尽天良的事,让李渊悲痛欲绝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3:07:05阅读:897

    李世民曾经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这样一位皇帝,非常懂得民贵君轻,对于百姓心有仁慈之心。在他的诤臣魏征死后,还常常哀悼不已的叹气:“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鉴,可以明是非。魏征去矣,朕无人可为鉴。”魏征上谏的内容如何姑且不表,但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待李渊到底如何?真的形同陌路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3:42:46阅读:2731

    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关系的僵化是分层次说的,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武德九年到贞观三年这三年的时间里。李渊的待遇一直在下降,原本李渊还能居住在皇帝的寝宫太极殿,李世民还居住在太子的东宫,但是后来李世民没有任何理由直接把李渊赶到了一处偏殿。贞观三年的时候,李渊在朝廷里最大的依仗裴寂被李世民贬谪,李渊自此失去了左右

  • 他是李渊的小儿子,玄武门政变没被杀死,却将李世民的儿子熬死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9:49:50阅读:1322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被世人记住,那是因为他登上皇位以后,开创了非常出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对后世可以说是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这还只是一点,后来李世民又对外不断的开拓疆土,在朝中更是听信大臣们的意见,赢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好评。李世民的这一系列做法让后来的唐朝更是经历了百年盛世。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李世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