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中,要是李渊不让位,李世民会不会收拾他?

玄武门之变中,要是李渊不让位,李世民会不会收拾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58 更新时间:2023/12/8 17:37:26

也许在所有的精彩历史故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最残忍现实的历史事件就是玄武门之变,虽然很多人都在分析玄武门之变,可是其中很多精彩的细节,还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有人在想,要是玄武门之变中,李渊不交出禁军兵权和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会不会直接把李渊也杀了呢?

玄武门之变的细节

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之后,在尉迟恭的及时辅助下,李元吉也命丧黄泉,此时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已经基本取得一半以上的胜利,接下来只需要搞定李渊,这场政变就彻底可以宣布圆满结束了。

可是如何搞定李渊呢?这可就是一个大难题了,李世民先派尉迟恭去探探口气,试一下李渊究竟是什么反应。尉迟恭全副武装去到李渊身边,李渊好奇地问尉迟恭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尉迟恭立即回答:“外边是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在造反,秦王李世民正在平叛,微臣前来寻求陛下将禁军兵权交给秦王以便更好进行平叛。”

李渊看到尉迟恭这副阵势,基本上已经猜到了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么一回事,李渊心中也明白些许。于是李渊试图询问一下身边的裴寂等权臣,想要试探一下他们的口气,看看他们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会支持谁呢?

李渊转身询问:“诸位爱卿觉得眼下的事情我该怎么办呢?”裴寂等大臣纷纷看了一眼尉迟恭,尉迟恭睁大眼睛看着大家,身后是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充满了杀气。裴寂等人慢慢回答:“秦王一直以来为大唐江山付出颇多,而太子李建成与秦王相比,是有差别的,如今陛下应该立秦王为太子,顺应天下民心才对啊!”

李渊一听这话,立刻明白眼前的局势是多么危险了,尉迟恭听到裴寂等人所言,倒是舒展了一些眉头,看起来没有之前那么严肃了。一切发展都在计划之中,李世民不知什么时候也从外边突然冲进来跪在李渊面前,并且“跪而吮其上乳”。

李渊看着李世民哭哭啼啼的样子,连忙安慰李世民:“我之前差点就犯大错了,我不怪你,你做的都是对的”。其实李世民还没有说太多话呢,李渊就已经明白事情的结果了,不得不说李渊是十分聪明的一个君主。

听到李渊说不怪罪李世民,李世民哭得更加伤心了,这种伤心恰似喜极而泣,李渊也抱住李世民偷偷落泪,这种莫名悲伤,也许只有李渊最能体会,玄武门之变就此结束,李世民彻底胜利,不久后李渊就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去当了9年太上皇,而李世民则把李建成与李元吉的10个儿子全杀了,并且妥善安排两人下属,稳定政治局面。

李世民是否会杀李渊呢?

通过上边整个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较量,我们继续来分析一下李世民是否会杀掉李渊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细节,李世民为何要叫尉迟恭全副武装去找李渊呢?

这一个细节已经充分暴露了李世民的行为,他没有自己前往,而是叫手下尉迟恭前去,之所以叫尉迟恭去,是因为尉迟恭对李世民足够忠诚,这样的人可以委以重任,这个重任毫无疑问就是胁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这是玄武门之变最为关键的一步。

要是李渊答应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再出来上演后边《资治通鉴》中所说的“跪而吮其上乳”的戏码,要是李渊不同意呢?那就简单了,可以让尉迟恭直接就地正法,然后李世民就说李渊是在战争中不小心被李建成与李元吉手下错杀,反正他得到大权,谁也不敢说什么。

可是这种时候李世民不能亲自跟着尉迟恭去,因为自己要是在场,就会落得一个弑君之罪,这样一来自己想要继位成为皇帝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了,换言之,只要李渊不是出于李世民之手所杀,一切就好办。

这是第一个细节,第二个细节就是我们来看一看李渊的行为,李渊首先想到的就是先问一下身边的大臣,目的就是想知道自己是否还是这里的老大,可是他身边的这几个老臣有的选择么?

尉迟恭全副武装,还带着一些士兵,老臣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大家曾经都是在战火之中走过来的,这样的场面太熟悉不过,要是自己不聪明,可能分分钟就成为刀下之鬼,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可不能在这种生死存亡之秋犯傻啊。

那李渊为何看到李世民来了之后立即就说自己以前是犯错了呢?这就是第三个细节,在《资治通鉴》中有两个细节记载,一个是“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说的是当初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只要有危险,就让李世民去,可是李世民搞定一切之后,李渊又特别怀疑李世民。

从这一个细节来看,我们就可以明白,实际上李渊一直以来对李世民都是有所怀疑的,他明白李世民的实力,也害怕李世民会对他有影响。那是否李世民真的会杀李渊呢?

我们继续看《资治通鉴》的第二个细节“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这是李渊曾经对李世民说过的一句话,李渊肯定了李世民的功劳,说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功劳最大,当初说立他为太子,他却不愿意。

事实上真的如此么?当然李世民功劳最大是肯定的,可是李渊并没有说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不愿意,事实刚好相反,李渊在唐朝建立之前,说要立李世民为太子,可是建立之后,又食言立李建成为太子,所以李世民内心对李渊肯定是有意见的。

既然李世民功劳最大,有充足的实力来当皇帝,李渊却食言欺骗李世民,作为一个正常人,不管是从野心还是私心来看,都有足够的理由杀掉李渊,所以只要李渊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稍微不聪明一点,轻则被软禁,重则小命不保。

结语

自古以来,面对权力之争,从来就没有什么可不可以,只看谁的实力强,谁的手段多,在利益熏心的时候,没有人会管什么是与非,对与错的,就算父子两人,反目成仇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

玄武门之变的更多细节在《资治通鉴》中都有详细记载,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我给你推荐一部《资治通鉴》,这本巨著堪称经典而严肃,字里行间都写满了人生百态与各种智慧哲学,不管是普通人,还是领导高层,在这些精彩纷呈的故事中都会学到很多东西。

伟人一生读了《资治通鉴》16遍还嫌少,我强烈推荐大家也去读一读,即使是只读一遍,也会让你终身受益。

如果你觉得原版文言文太晦涩难懂,我给你推荐这套白话文与原文对照的《资治通鉴》,原价696元的6本书,现在参与“618”活动,仅需69.9元,只要点击右下方【购买】或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是怎么对待她的?莫高窟一幅壁画,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昭君在匈奴的悲惨生活,王昭君真的去匈奴吗,莫高窟恐怖壁画

    王昭君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以致于汉匈人民都不能忘记她的历史贡献,在西北莫高窟的石壁上依然保留有她的壁画,这是匈奴人对她最大的肯定。《明妃曲》描述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最终不被汉元帝接见,后被选作远嫁匈奴的使者。后汉元帝发现真相,怒杀画工毛延寿的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素有“落雁”之称,而她对

  • 9岁去世的隋朝公主,棺木上写着:开棺即死,考古专家不敢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代公主墓,隋朝九岁女孩棺上刻四个字,隋朝公主墓被盗了吗

    那么隋朝当时的统治者有多么的奢靡铺张呢?下面就让我们用一个实例来证明一下,曾经在陕西西安出土了一座隋朝公主墓,这个公主墓葬的豪华程度,让人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身份的公主,能享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原来这位公主就是隋朝的周太后的外孙女,公主名字叫做已经李静训,公主生前是非常受宠爱的,她从小就生长在周皇后的身

  • 唐朝宰相陆贽,清廉到连皇帝也看不下去:爱卿,你多少也贪点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陆贽清廉,唐朝科举考官陆贽,唐朝宰相陆贽及后人

    贪的人有多贪?严嵩严世藩父子倒台后,调查组搜查财产,出具的贪污报告《天水冰山录》长达一百四十多页,金银财器字画房产不胜枚举。清廉的人有多清?唐朝宰相陆贽一生清廉,皇帝明目张胆提醒,手下送的人情,小名小物之类的,多多少少也要收点。因太过清廉贬官,40岁弃文从医,一代清相陆贽的一生有多传奇?式微中崛起陆

  • 李世民问袁天罡:唐朝何时灭亡?袁天罡说了七个字,李世民大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评袁天罡,袁天罡为什么辅助李世民,袁天罡对李世民说哪十七个字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这些能观星占卜,易卜星相的大师,都是非常喜欢和亲近的。袁天罡在当时非常的出名,他的一身本事,声名远扬,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富贵兴衰,许多人来求他看相算卦,渐渐的袁天罡的名气越来越大,受到了当时的统治者李世民的注意,于是李世民就将他召到了自己的身边,虽然李世民并没有给袁天

  • 李世民对秦琼“刻薄”的原因:虽屡立奇功,却在玄武门之变选错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评价秦琼,李世民对秦琼的猜忌,李世民是怎么对待秦琼的

    秦琼作为我们后人熟知的隋唐名将,在历史以及各种演义作品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可就是这样一位戎马一生,为大唐的建立效了犬马之劳的一代名将,最后居然排在凌烟阁功臣的倒数第一,这背后是不是藏着什么秘密呢?秦琼的成名之路秦琼出生于山东齐州(今山东济南),原本是隋朝来护儿手下的一个芝麻小官,根本就没有任何影

  • 唐代女道士一生不食荤腥,14岁开始辟谷,65岁飞升引数千百姓围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代三大女道士,唐代女道士辟谷图片,古代有记载的女道士

    自道教产生以来,便获得中国民众的追捧,无数人都加入道教,渴望得道成仙。上到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下到平头老百姓,都无比推崇道教。然而从道是否能够羽化登仙呢?自古以来有无数修道之人,而得道之人寥寥无几,因为求道之路艰辛无比,唐代时有位女道士,在14岁时辟谷,一生皆不食荤腥,直到六十五岁之时,才得道成仙飞升

  • 五胡十六国到底有多乱?网友:乱得彻底,看得迷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五胡十六国持续了多少年,五胡后代,五胡十六国很乱吗

    五代十国之前我已经说过,今天就打算来说一说五胡十六国,人们经常提到五胡十六国,那么五胡到底是指哪五胡,十六国又是指哪十六国呢?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尘封的历史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番。西晋八王之乱司马家族的天下,可以说是得位不正,并且来得快去得也快,来去恰似一场梦,却留给后人无尽叹息。司马懿经过高平陵政变

  • 唐朝初期战无不胜府兵制度与均田制,为何后期会走向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实行均田制的影响,唐朝藩镇割据最严重的地方是哪,唐朝为啥会出现藩镇割据

    府兵制度是一项古代的兵役制度,在西魏时期诞生,一直延续到唐朝中期衰败而亡。唐朝沿用府兵制度,使得初期的军事力量强大到可以与汉朝相比。府兵制度对于唐朝初期极为适用,在战乱后国家百废待兴、百姓忙于农耕生计之际,府兵制能够最大限度地结合利用国内的有生力量,使之拧成一股绳,共同对抗外敌。这项制度在唐朝初期不

  • 五胡乱华究竟是谁的罪过?为何说魏晋很娘炮?原因令人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胡乱华的真实原因,魏晋时期五胡是指哪五胡,五胡乱华的本质

    大家的审美都偏向于中性,男人也不再用硬汉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正是这种奇怪的社会风气,使得魏晋的士兵毫无战斗力。在秦汉的时候,人们都具有尚武精神,所以国力很强,不仅能够应付国内的一些动乱,还可以跟大漠里的游牧民族相抗衡。数次击败游牧民族的侵扰,战斗力一直是十分彪悍。要说民风彪悍,就要数秦朝的尚武风气

  • 唐朝收入来源于税收和贸易,鲜少有财政危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时期各省税收,唐朝税收对财政的影响,唐朝财政为什么要交税

    古代王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国家财政很容易受到君主或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崩溃,像是明朝著名的“白银事件”,偌大的王朝因为白银生也因为白银灭。而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来源是通过纳税获得,这就不得不提维持财政稳定的税收制度了。古代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以农业为基础的商品经营带给国家的利益较小,到了几个代表性的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