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屈突通
屈突通
唐朝屈突通简介-唐朝屈突通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16:47:45阅读:3021
屈突通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唐朝历史人物:唐朝屈突通,历史上评为屈突通,唐朝历史屈突通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屈突通,国籍:隋朝→唐朝,民族:鲜卑族(先世为库莫奚种人)蒋国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
屈突通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14 2:18:23阅读:586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今辽宁锦州市),奚族。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开皇十七年,迁左亲卫府大都督、陇右群牧使。奉公正直,官民敬畏
屈突通是哪个民族的人,他为何会归顺李唐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4 23:52:12阅读:2169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屈突通是少有的少数民族。蒋国忠公屈突通(557628),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所以,屈突是一个鲜卑人。屈突通闻名于隋文帝杨坚时期,那时,屈突通官拜亲卫大都督,领着皇帝的命令,去陇西一带巡查直属朝廷的牧群。这种事情,在
屈突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时间:2024/1/8 1:37:47阅读:2900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屈突通是隋朝名将,也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屈突通为大隋名将,曾经发誓要誓死效忠大隋,还要为大隋殉难。但他为何最终投降唐朝,还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呢一,效力文帝屈突通出身
屈突通:曾是隋朝忠将,最后成了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5 20:47:18阅读:283
屈突通:曾是隋朝忠将,最后成了凌烟阁功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隋末唐初,有一名隋朝大将当众指着自己的头颅发誓,这颗脑袋一定会为大隋江山而死。可是,他后来还是投降了李渊,还成了凌烟阁24功臣之一。他就是屈突通。屈突通在隋文帝时期就已经担任官职。有一次,他奉命到甘肃检查朝廷养的马
屈突通:北周至唐朝名将,奉公正直,官民敬畏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7 22:22:28阅读:852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奚族。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开皇十七年,迁左亲卫府
誓死效忠隋朝的屈突通,为何最终还是降了大唐,一句话天意难违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4 10:07:12阅读:2064
屈突通在隋文帝时就已经是大隋的重臣,官拜亲卫大都督,深受隋文帝杨坚的倚重。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决不会包庇宽容,哪怕是亲属也不例外。因此在当时有“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谚语,可见人们对屈突通的敬畏之心。屈突通虽然执法严明,但并非是严苛酷吏。比如在隋文帝时期,有一次屈突通奉命巡查朝廷的牧马,他秉公
名将屈突通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屈突通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8 8:52:16阅读:3919
蒋国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大业年间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委其镇守长安。高祖起兵入关,屈突通坚守潼关,兵败被俘,后降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后随李世民平定
隋唐时期名将屈突通生平简介 屈突通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5 0:31:31阅读:3449
蒋国忠公屈突通(557年-628年),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大业年间曾平定杨玄感叛乱,数次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委其镇守长安。高祖起兵入关,屈突通坚守潼关,兵败被俘,后降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后随李世民平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5 23:42:07阅读:960
屈突通(557628),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数民族,屈突氏,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屈突通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治临邛,今四川邛崃)刺史。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r
隋唐名将屈突通的简介 如何评价屈突通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6 22:03:03阅读:3168
屈突通,这个名字对于大家而言可能很陌生,关于屈突通的介绍也比较少,虽然介绍比较少,但是对于那个时代而言他确是不可缺少的大将。屈突通是长安人,隋唐时代的名将,其父亲是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长子。屈突通还有个弟弟叫屈突盖,他自己还有两个儿子。从其父亲就可以看出屈突通也是出生于名门世家,家族背景并不普通。
如何评价隋唐著名武将屈突通一生的功绩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5 18:23:03阅读:2541
通过记载屈突通生平事迹相关书籍中得知,屈突通生于公元557年,卒于公元628年,享年71岁。屈突通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武将,同时屈突通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通过了解屈突通生平事迹得知,屈突通是北周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自幼擅长骑射,并且对兵法武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图片来源于网络屈突通年轻时,曾在隋朝
唐朝功臣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生平 屈突通结局 屈突通子女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1 14:49:31阅读:1147
屈突通(557628),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数民族,屈突氏,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屈突通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治临邛,今四川邛崃)刺史。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rd
唐朝凌烟阁功臣之:屈突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19:56:50阅读:1763
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形容的就是屈突通两兄弟在当时的狠辣名气。什么人能吃进三斗大葱?正常人吃过之后,肯定是辣
隋唐名将兵部尚书、蒋国公:屈突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5 13:34:24阅读:4585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奚族。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开皇十七年,迁左亲卫府大都督、
凌烟阁功臣中名不副实的两位,一位去世的最早,一位曾擒获屈突通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22:10:26阅读:2270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不是李世民自己一个人决定的,是李世民和大臣们商量讨论后最终列出的功臣名单,当时他们考虑的功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平定天下、参与玄武门之变、治理天下。多数功臣是三个方面的功绩全占了,也有的占了两个,当然极少数的只占一个方面的功绩。至于排名则是考虑到当时他们的职位的。这二十四人中的每一个
“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为渡河,李渊不得不强挑牛人屈突通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3 13:50:43阅读:3772
屈突通并不姓“屈”,跟屈原没什么关系,而是姓“屈突”。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属于“库莫奚种”人。“屈突”是鲜卑语的音译,听来让人觉得有些突兀,有些不知所以然。这样一个民族,如果是现在,可以享受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中最高分的那一档了。后来,他爷爷的爷加入了鲜卑族,徙居昌黎(今河北昌黎县一带)、长安。屈
屈突通:立志为大隋殉难的将军,为何成了唐朝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22:27:25阅读:4044
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占领长安后,立即来到名将屈突通的府上,让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河东劝降父亲。原来啊,在一个月前,李渊率领唐军从太原往长安进发,走到山西西南部的河东郡时,被城中守将屈突通率领的隋朝守军给拦住了。李渊急于渡过黄河去攻打长安,而屈突通却苦苦缠住唐军达一个月之久,使得唐军无法摆脱。最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9:00:41阅读:152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
屈突通是什么人?连大唐王朝都要向他屈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8 8:36:36阅读:59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这个顶级硬汉,连大唐王朝都要向他屈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隋唐年间,有太多的英雄被后人铭记,因此这段壮阔的史诗,也被后人慢慢地加工成了演义小说故事,讲述了更多的英雄名将,然而在不断加工的过程中,很多人的地位变得就不一样了。比如李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