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凌烟阁功臣中名不副实的两位,一位去世的最早,一位曾擒获屈突通

凌烟阁功臣中名不副实的两位,一位去世的最早,一位曾擒获屈突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继涛 访问量:2270 更新时间:2024/1/17 22:10:26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不是李世民自己一个人决定的,是李世民和大臣们商量讨论后最终列出的功臣名单,当时他们考虑的功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平定天下、参与玄武门之变、治理天下。多数功臣是三个方面的功绩全占了,也有的占了两个,当然极少数的只占一个方面的功绩。

至于排名则是考虑到当时他们的职位的。这二十四人中的每一个都是真正为大唐立下大功的,所以要说有人名不副实,还是比较难说的,实际上分歧主要集中在排名上。

比如说排在第二位的河间郡王李孝恭,李孝恭确实是功臣,但排在第二位确实高了,至于为什么高,则是因为他在643年已经去世,且去世后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要知道他生前只是一个正三品的礼部尚书,这两者之间可是差了一大截,倘若李孝恭没有去世,很可能就会排在李靖之后,也就是不在凌烟阁第一层的宰辅之臣行列。不过,这个东西不能假设,毕竟有很多变数,比如说如果李孝恭没有死,也很可能请求致仕,被李世民封个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毕竟李孝恭是李唐宗室,这样他的排名还是会很高。

尉迟敬德就是如此。不过尉迟敬德的情况和李孝恭还不一样,他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了头等功,所以同样是请求致仕,同样获封虚职,尉迟敬德就是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而李靖就是正二品的特进。李靖的排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有点低了,好在他还在宰辅之臣之列里。

我们再来看看谁名不副实,四姑娘认为名不副实的主要有这么两个人,其一就是排在第十三位的殷开山,另一个就是排在第十五位的长孙顺德

殷开山是凌烟阁功臣中去世最早的,622年就去世了,彼时大唐也不过才建立四年,离李渊晋阳起兵也不过才过去了五年。殷开山实际上算是刀笔之人,也就是谋臣,当初他在隋朝任县长的时候就已经名声显于外,学问、品行都很好,政绩也不错。后来李渊在晋阳起兵,殷开山成为大将军府掾,参与谋略,立下了军功。

殷开山最擅长做的一件事是招抚流民为大唐所用,这可能是当时殷开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因此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后来他跟随刘弘基击败了卫文升。

不过在后来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的时候,因为和刘文静判断失误,致使唐军死伤大半,两人被免官,好在后来又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的儿子薛仁杲立了功,官复原职。

622年,殷开山跟随李世民征讨刘黑闼,结果在半路上因病去世。李世民为此痛哭,而殷开山也被追封为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从二品。殷开山虽然去世的早,但是李世民一直没有忘记他,640年,殷开山、李神通、李孝恭和刘政会配飨李渊的庙庭;643年,殷开山成为凌烟阁功臣。后来到了654年,李治又追封殷开山为司空。

长孙顺德是长孙皇后的族叔,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在李渊父子那里得到了信任。长孙顺德参与招兵买马,也参与了诛杀王威和高君雅,然后就是南征北战,建立战功,成功擒获了屈突通,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最初是很信任长孙顺德的,不过贞观时期,长孙顺德频频犯错,先是收受小贿赂,又和谋反的李孝常有联系。免官半年之后,李世民再次用他,在最开始的几年了,长孙顺德颇有政绩,但后来再次犯法被免了官,李世民对他就基本没有什么好脸色了,甚至他得病,李世民也觉得活该。但在他去世后,考虑到他过去的功绩以及他是长孙皇后族叔的这层身份,还是被追赠为荆州都督。643年入了凌烟阁。

标签: 屈突通

更多文章

  • “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为渡河,李渊不得不强挑牛人屈突通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屈突通

    屈突通并不姓“屈”,跟屈原没什么关系,而是姓“屈突”。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属于“库莫奚种”人。“屈突”是鲜卑语的音译,听来让人觉得有些突兀,有些不知所以然。这样一个民族,如果是现在,可以享受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中最高分的那一档了。后来,他爷爷的爷加入了鲜卑族,徙居昌黎(今河北昌黎县一带)、长安。屈

  • 屈突通:立志为大隋殉难的将军,为何成了唐朝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屈突通

    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占领长安后,立即来到名将屈突通的府上,让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河东劝降父亲。原来啊,在一个月前,李渊率领唐军从太原往长安进发,走到山西西南部的河东郡时,被城中守将屈突通率领的隋朝守军给拦住了。李渊急于渡过黄河去攻打长安,而屈突通却苦苦缠住唐军达一个月之久,使得唐军无法摆脱。最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逆风翻盘靠的竟然是一个“小人物”—常何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常何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变之一:玄武门政变。靠此,李世民一举翻盘,登上帝位,成为唐朝乃至整个封建历史中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而正是由于李世民所取得的成绩太过辉煌,李世民也太过伟大,反而给人们一种错觉,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皇位之争李世民胜的必然,胜的理所当然。其

  •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皇位之争,错信玄武门守将常何导致败?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常何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与李世民在这一天的玄武门,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最终,在长安经营多年的李建成不敌李世民落败,李世民成为继李渊之后唐王朝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实力雄厚,军事力量雄厚,在洛阳根据地发展良好。不过,李建成多年来以太子身份经营长安

  • 唐将常何:本是李建成部下,玄武门之变时,为李世民打开城门

    历史人物编辑:知谈历史标签:常何

    唐朝是历史长河中继隋朝后统一的一大中原王朝,在这期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在公元626年,大唐立国八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也正是这件事情深刻地影响了大唐的历史,也正是这一事件奠定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帝王。这件事情就是——玄武门之变。6月4日的黎明,李世民了结了自己亲兄弟的性命,成为了

  • 唐将常何:看人“有多准”?身为李建成的亲信,为李世民打开城门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常何

    公元626年,唐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皇四子李元吉策马踏进玄武门,准备去找父亲李渊告秦王李世民的状。但凭借着征战四方养成的敏锐直觉,他们发现周围的气氛寂静得有些可怕,全无往日的自然轻松。二人立刻意识到,恐怕事情有点不对,随即拨马准备离开。就在这时,李世民带领大批府兵鱼贯而出,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在了玄武

  • 玄武门守将常何,潜伏多年为李世民立下大功,事后为何没有封赏?

    历史人物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常何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事变,一举奠定了数月后走向皇位之路。这次事变不是一蹴而就,是经过了李世民及其党羽们的周密谋划,诸多依附于李世民旗下的文臣、武将们按照各自的职责参与其中。下面聊聊其中一位起到较重要重用,但事成后又被李世民刻意忽视的参与者,当时的玄武门守将常何。事变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目标,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李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中林长科技标签:李元吉

    众所周知,古代的继承之争非常残酷。为了争夺皇位,诸侯们可以说是不在乎兄弟之间的亲情。比如发生在清朝康熙在位时期的“九子夺嗣”,雍正皇帝胜利后,不仅将自己的兄弟全部囚禁起来,连自己不会画画的儿子也囚禁了起来。清晰的线条。不过,“九子夺嗣”虽然比起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极为残酷,但却相对温和。自从雍正帝即

  •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三位猛将仍然激战玄武门,斩杀李世民两员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李元吉

    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篡隋,在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等人的支持下最终篡隋成功,并于义宁二年称帝,立李建成为太子。可是次子李世民在此次起兵中影响重大,李渊也曾答应事成之后会将李世民立为太子。然而大业已成,李渊却开始忌惮李世民的威望,转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诸子的关系,朝中也因政见不同出现

  • 李世民杀了亲弟弟李元吉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霸占人家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李元吉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震惊整个唐王朝的玄武门之变爆发,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两个军事集团矛盾以流血政变的形式激烈碰撞。一夜激战后,李建成、李元吉双双战死,胜利者李世民不仅如愿以偿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权力,而且顺势收纳了一件特殊的战利品——齐王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按照宋明以程朱理学为基础构筑的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