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将相和

将相和

  • 乾隆巧劝和珅和刘统勋“将相和”的故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5 5:12:22阅读:4967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唤他所宠爱的新任军机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刘统勋一起,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劝和二人。因为,乾隆早已发现和珅和刘统勋不和,为了“大清事业”,乾隆便有心调和二人。正在欣赏秀丽的山川景色,乾隆问道

  • 在战国时期有哪些名将投靠过赵国?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时间:2024/2/6 1:28:35阅读:4248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一个时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赵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强

  • 陈平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能位居相位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4 0:19:28阅读:1891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说起大汉的文臣武将,不得不提一个能叫得上名号的人物,此人正是能与谋圣张良比肩的陈平。陈平善耍聪明、勤于用计,曾在楚魏之间行走人生,后来投奔刘邦帐下。试问,此等人物刘邦又将如何待见呢

  • 如何正确的看待谯周?他到底算不算英雄人物呢?

    历史人物时间:2024/1/6 5:56:04阅读:3851

    对谯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正面的人物,例如诸葛亮、刘备等人,但同时也有一些反面人物,例如谯周。很多人提起他的时候,都不免要讽刺一番。比如温庭筠对他的评论是:“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还有一些文人对她的评价是认为谯周怂恿了刘禅“兴

  • 有哪些与萧至忠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5 3:23:37阅读:4909

    萧至忠,字至忠,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以门荫入仕,起家洛阳县尉,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神龙年间,依附宰相武三思,授御史中丞,迁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担任中书侍

  •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九龄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0 17:13:19阅读:243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

  • 齐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5 22:10:18阅读:4413

    齐映(747年-795年),字号不详,唐朝宰相、山水画家,兵部郎中齐圮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瀛州齐氏 ,勤奋好学。大历四年(769年),状元及第,授河南府参军,成为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女婿,授监察御史。大历十年(775年),迁河阳(马燧)节度判官,

  • 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斯文还是彪悍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7 13:04:36阅读:2003

    《将相和》,五年级课文,算是咱们小时候最早的历史类的文章了,时隔十几年,仍然还记得文章的大概内容,像“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已经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过,课文里的插图好像越看越不对劲,特别是蔺相如,感觉过于斯文,真实的蔺相如是长这个样子的吗?我严重怀疑!蔺相如应该长得很彪悍读过

  •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介绍 将相和指的是哪两个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5 21:21:04阅读:4386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将相和》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包括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将相和的内容战国时,秦始皇听说赵国有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很想得到它,便派使者去和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城池何来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直接拒绝担心秦王会以此为由发兵赵国祸及百姓,赵王夜不能寐不知

  •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将相和”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1 1:20:22阅读:2852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由3个小故事组成:“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作品介绍故事介绍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

  • 将相和释义解:可以看出乎廉颇当将军是尚且年轻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4:29:32阅读:3639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

  • 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6:58:50阅读:1706

    蔺相如忠君体国、宽容大度,廉颇负荆请罪、罪错能改,于是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将相和”。然而,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照例,我们先回顾下事件原委。公元前279年,秦、赵举行了渑池之会,商议和谈。期间,蔺相如以“信不信我溅你一身血”的不要命精神,逼得秦王为赵王敲了敲盆缶,为赵国挣回了面子。会后,蔺相如荣升为上卿

  • 揭秘:“将相和”幕后的真正推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6:59:21阅读:994

    导读: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将相和”只是蔺相如为赵国着想,面对廉颇的挑衅,处处忍让。然而历史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将相和”中隐藏着更深刻的内涵,不仅关系到廉颇蔺相如的个人仕途,还关系到整个赵国的外交路线。网络配图首先,战国时期,赵国是东方强国,国内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但是,不管是廉颇还是蔺相

  • 揭秘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之误的真相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7:00:59阅读:2746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趣事,而廉颇更是被认为是知错就改的典范。那么廉颇和蔺相如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廉颇又为何要负荆请罪呢?廉颇和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和大臣蔺相如之间的恩怨纠葛,其中蔺相如的勇敢大度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点一直以来都为人所称道。其中廉

  • 将相和的历史背景?将相和的故事主要讲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19:54:04阅读:1648

    在战国的时候,在赵国发生了一个将相和的故事。那么,这个将相和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之后。在秦国提出要与赵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的时候,蔺相如作为使者去了秦国。他看出了秦王并不是真心的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个和氏璧,便使计将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赵国。最终秦王只能将

  •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之误:蔺相如并没有做过相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7:02:07阅读:4425

    京剧中有一个著名的传统剧目《将相和》,这里的“将”就是廉颇,这里的“相”自然就是蔺相如了,于是,许多人就以为历史上蔺相如的官职就是宰相。其实,蔺相如从来就没有做过相。战国时代,赵国最高的官职称为“相邦”,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改“邦”为“国”,从此“相邦”称为“相国”,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