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之误的真相

揭秘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之误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46 更新时间:2023/12/22 7:00:59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趣事,而廉颇更是被认为是知错就改的典范。那么廉颇和蔺相如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廉颇又为要负荆请罪呢?

廉颇和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和大臣蔺相如之间的恩怨纠葛,其中蔺相如的勇敢大度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点一直以来都为人所称道。其中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让廉颇知错能改、正直善良的优秀品德流传了数千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战国中期,那个战乱不休的年代,赵国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趣事。当时赵国有两个大官,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臣武将的代表,两人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后来廉颇明白了自己的过错就肉袒负荆去请罪,传为了一时佳话,被称为“将相和”。

廉颇蔺相如列传图片

当时正是秦国崛起的时候,赵国作为为数不多可以在战场上和秦国一战的国家,自然也就受到了秦国的重点打击。据说当时赵得到了一件至宝和氏璧,秦王知道后就派人说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等人怕给了拿不到那15座城池是白给,不给又会得罪秦国,正在犹豫之际有人推荐了蔺相如,于是赵王就派遣蔺相如带着这个宝贝出使秦国。

蔺相如见到秦王之后,秦王看到这样的美玉很开心,把宝玉递给周围的人一起欣赏,蔺相如眼见秦王没有履行诺言的意思,就假说这块玉上面还有着一点缺陷,把和氏璧拿了回来,还威胁说要把自己的脑袋和宝玉一起撞碎,又说要秦王斋戒五天,举行盛大的仪式才能把和氏璧交给他。没有办法,秦王只好照做。蔺相如心里很清楚,秦国是不会给城池的,所以在这五天之中偷偷的让人把和氏璧送了回去,秦王虽然生气但是知道杀之无益就把他放了。

后来秦王又邀请赵王赴宴,赵王起初还怕一去就没法回来就不想去,但是在廉颇和蔺相如的坚持之下,还是动身,就让蔺相如随行,廉颇镇守国内。在宴会上,蔺相如和秦国的朝臣争锋相对,一点都不肯让步,保住了赵国的尊严,再加上赵国已经大军以待,秦国见没有办法就只能放赵王回去。回去之后,蔺相如因为功高,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心有不满,和蔺相如处处闹矛盾,后来在蔺相如的大度之下,廉颇深受感动,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廉颇负荆请罪

蔺相如带着赵王回国之后,被赵王封为了上卿,地位还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很不高兴,对于自己这么辛辛苦苦征战沙场竟然还不如蔺相如动动嘴皮子非不满,就放话说要给蔺相如一个教训。

廉颇负荆请罪

这话放出去之后,蔺相如就对廉颇退避三舍,不肯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这让蔺相如的门客很是不开心,蔺相如为了安抚手下的门客就对他们说:“我之所以对廉颇处处避让,是害怕我们的矛盾一旦激烈了就会让秦国找到可趁之机,并不是真的怕他。”这话传到廉颇那儿,廉颇倍感羞愧,就赤着上半身去到蔺相如的府上去请罪,于是两人和好如初,一起为赵国尽心尽力地办事。

廉颇蔺相如是赵国的将相,两人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相互合作的队友。两人曾因为廉颇不满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发生了一些争执,但是蔺相如深知两人的不和会导致赵国的危机,就处处包容,廉颇也是深受感动,肉袒负荆亲上蔺府请罪,两人终于成为了至交好友。

标签: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更多文章

  • 将相和的历史背景?将相和的故事主要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将相和,廉颇,蔺相如

    在战国的时候,在赵国发生了一个将相和的故事。那么,这个将相和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故事发生在“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之后。在秦国提出要与赵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的时候,蔺相如作为使者去了秦国。他看出了秦王并不是真心的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个和氏璧,便使计将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赵国。最终秦王只能将

  •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之误:蔺相如并没有做过相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京剧中有一个著名的传统剧目《将相和》,这里的“将”就是廉颇,这里的“相”自然就是蔺相如了,于是,许多人就以为历史上蔺相如的官职就是宰相。其实,蔺相如从来就没有做过相。战国时代,赵国最高的官职称为“相邦”,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改“邦”为“国”,从此“相邦”称为“相国”,简称

  • 【鲁仲连义不帝秦】原文翻译赏析,秦围赵之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闵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 鲁仲连为什么义不帝秦?尊秦为帝的危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鲁仲连,义不帝秦

    义不帝秦的典故《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都邯郸,魏王使晋鄙领兵救赵,止于荡阴(《史记·魏公子列传》谓止于“邺”)不进.又派客将军辛(《史记》作新)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赵胜劝说赵王尊秦为帝,平原君犹豫不决.正在邯郸游历的鲁仲连听到“魏

  • “靖难之变”千古谜案:建文帝真的失踪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难之变,明朝

    在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所掌管着的朝代,明朝毫无疑问吸取了我们的目光,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历史上并不算太起眼的朝代,毕竟他和其他的汉民族朝代比起来没有那么地出色。开国之期自然是血腥之时,而在朱元璋之后,接下来的皇位传承之中,竟然又出现了问题,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为帝时,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这样可

  • “靖难之变”是怎么回事?建文帝真的死于大火之中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靖难之变,明朝

    话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以后,也是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朱元璋去世以后,继承皇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历史上被叔叔夺了皇位的建文帝!为什么朱元璋最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了呢,原来这朱元璋一开始是立了朱允炆的父亲为皇太子,可是后来不幸的是朱允炆的父亲突然去世了,这一下朱元璋没办法只好

  • 靖难之变:贯穿一个王朝的诅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靖难之变,明朝

    1398年(洪武31年)6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京城驾崩。由于皇太子朱标早于洪武25年病殁,按预先确定的立嗣诏令,朱标的长子、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关于建文帝其人,明代朝廷史官对他所作的肆意歪曲和恶毒攻击同广泛流传于儒生文人和民间传说中的完美无缺的仁君形象构成了过目难忘的反差

  • 巴拉圭战争中双方兵力分别有多少人?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巴拉圭战争,巴拉圭

    1864年,在遥远的南美洲发生了一场“现代化”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由南美小国巴拉圭发起,同时对战三大邻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堪称南美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所使用的武器设备之先进,堪称历史上近现代战争分水岭。这场战争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步枪、机关枪、高爆炸药、大炮等现代武器,

  • 巴拉圭战争:巴拉圭试图用战争改变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拉圭战争,巴拉圭

    小国并非没有可能通过战争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想做到这点,大体有三条道路。第一种最为古典,即通过体制建设,激发出超常的军事效率,完成对周边大国的逆袭。历史上从人口到经济上都处于绝对弱势的游牧民族,能够入侵周边文明成功者,基本都是遵循这样的路径。其通过游牧生活不断强化的军事能力,使之天然拥有更高的军事效率

  • 意大利战役的稀有彩色照片 二战中的意大利战役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英美盟军,意大利,罗马,二战,意大利战役

    1943年9月3日至1945年5月2日英美盟军展开了攻占意大利的战役,图为1943年英国和南非士兵在意大利卡西诺市进军罗马期间展示缴获的纳粹旗帜。美国军队正准备在意大利进行一次新的军事行动,盟军是沿着罗马最着名的道路—连接罗马和意大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