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士大夫

士大夫

  •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皇帝善纳谏大度不发怒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16:29:51阅读:2389

    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而文人们的谈论主题和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思想的传播载体,这就使得许多朝代的统治者都选择了加强对文人的统治,“文字狱”和“焚书坑儒”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残忍事件,不只是珍贵的文学作品被毁掉,就连无数文人的性

  • 林则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林则徐是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时间:2024/1/7 23:49:12阅读:3781

    只要你研究过中国的历史,你就不会对林则徐这个人物感到陌生。长期以来,他的名字一直与现代历史联系在一起。作为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个著名人物,今天为我们所称道。而他在虎门销毁鸦片的壮举和积极抵抗英国侵略的爱国之心,使他"民族英雄"这个词的代言人,他的诗表达了爱国主义,几乎无人知晓。但是,有时候我们会想,为什

  • 为什么说宋仁宗是宋朝最好的皇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0 15:39:54阅读:2532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哪个皇帝最优秀?你可能会想到开国之君宋太祖,或者锐意变法的宋神宗。不过在宋朝人眼里,那个当了42年皇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仁宗皇帝是最好的皇帝,称他为“一代圣君”,这其中的原委何在?先看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苏氏兄弟和宋仁宗之间。殿试的时候,大文豪苏轼写

  • 东汉时期士大夫阶层首度崛起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3 20:08:01阅读:4716

    东汉时期士大夫阶层首度崛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知识分子,有着数千年积累而形成的许多鲜明特征和优良美德,他们有知识,有思想,有操守,有情感,了解天下,关心百姓,高瞻远瞩,忧国忧民,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感忘忧国”,“我以我血荐轩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 宋朝真的不杀文人不杀士大夫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17:29:03阅读:963

    [摘要]:宋朝真的不杀文人不杀士大夫吗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宋太祖赵匡胤给后代子孙的遗嘱中,为什么不让杀士大夫呢?太祖“不杀士大夫的遗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避暑漫抄》有明确记载:太祖代周称帝的第三年,即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第。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

  • 宋太祖誓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7:38:01阅读:2413

    [摘要]:宋太祖誓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碑中“誓词三行,……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根据材料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一关键句可知,该材料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宋太祖赵匡胤给后代子孙的

  • 宋王朝之所以成为变成“弱宋“与士大夫有什么关联?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14:18:31阅读:3581

    宋王朝之所以成为变成“弱宋“与士大夫有什么关联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会采取“以文治国”的施政方针,并不是在《宋史》中所讲的一样,只是出于“一时之好尚”,而是赵匡胤根据当时立国之初的时代背景、政治状况,才结合当时背景做出最符合当时情况的一个理性决定

  • 宋朝时期的士大夫是什么地位?权利有多大?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4 11:52:13阅读:3364

    士大夫作为宋代的政治主体和文化精英,宋朝之兴盛自然离不开其贡献。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宋是自汉唐盛世之后的另一个盛世王朝。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可见宋朝的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宋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益于宋朝开国皇

  • 宋朝皇帝为什么不能杀士大夫?不杀士大夫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1 19:34:26阅读:1984

    宋朝建立后,尤其是赵匡胤死后,北汉灭亡,这个时候也算是实现了统一。随着统一的来临,保持国内平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宋朝建立之初,就实行了文人治国这一原则。这条治国策略的实施,在那个时候,有它必须执行的原因,但是随着王朝发展,文人越来越大,全国上下热衷于文治,这是好事,但同时也是弊病,因为在选择文

  • 投海殉国的陆秀夫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5 13:39:43阅读:2177

    陆秀妇(1238--1279),字君真,楚州盐乡(古江苏建湖建阳镇)人,北宋平易近族好汉。北宋战胜后怀揣玉玺,背帝壮烈投海,末年42岁。简介陆秀妇三岁的时分,他的女亲便把家迁移到了镇江。稍年夜之后,便尾随本城的两位孟学生念书教习,孟学生的教死常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妇道:“那小家伙没有一样平常

  • 汉初酷吏张汤:将法律当成整治他人的工具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5 4:38:51阅读:3293

    公元前二世纪的某一天,在西汉都城长安,一个男孩连同他正在做的一场游戏,被历史永远地记录下来。男孩的游戏是审理一起盗窃案,一只被拴住的老鼠是贼,一块被撕咬过的干肉是赃证。按照汉代堂审规则,经过一番起诉、具书保证、讯问、笔录、宣读和判决等复杂程序,并使用了那时特有的酷刑逼供,最终人证物证俱全,判处鼠贼磔

  • 北宋宰相赵普之滑头:讨好皇帝违太后的遗命

    历史人物时间:2024/2/3 12:16:06阅读:592

    北宋初期的宰相中,赵普(922年~992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除了和开国皇帝赵匡胤关系特铁外,还和赵氏皇族的其他成员打得火热,尤其深得赵氏兄弟的老娘昭宪太后的青睐。皇室的核心机密,别人掺和不得,赵普则是例外。网络配图宋太祖黄袍加身的第二年,昭宪太后身染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太祖和皇家的心腹赵普召

  • 宋代皇帝礼遇文臣 高宗学问安敢望士大夫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 22:36:54阅读:1436

    宋代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就,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是统治者的开明。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论”的内藤湖南说,(宋代)“君主再不是贵族团体的私有物,他直接面对臣民,是他们的公有物”,在平民社会,君主的个人价值取向,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影响更为直接。虽然为了一家一姓利益,把脑筋动到极致,但是赵匡胤在后人

  • 宋朝祖训中真的有不杀士大夫的这一条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15:29:33阅读:64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朝士大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喜欢宋朝的朋友们大概都知道,这个朝代有个特点,就是主导权力和舆论的文官集团一直在鼓吹不杀士大夫及文官,并美其名曰“祖制”,从宋朝立国三百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不杀士大夫及文官这个政策还执行得比较彻底。但这种做法正确与否?从好的方面来看

  • 盘点宋朝那些敢与皇帝较劲的士大夫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0:21:59阅读:4020

    如果问那晨士年夜妇最具气性,那一定是宋代了,从古至古,天子便是皇帝,是登峰造极的权力的代表,常行讲“但君如陪虎”,正在皇下身边止动,无时无刻没有该是当心翼翼,一个没有当心脑壳便该搬场了,以是年夜多半的晨代里民员们为了本人姓名,对于天子的话老是觉得拥护,可是正在宋代却有着一堆勇于曲行进谏,辩驳天子的臣

  • 宋朝:为何设不杀文人士大夫和言事者的国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6:33:52阅读:2339

    每一晨每一代皆或者多或者少有过笔墨狱,而浑晨掀起的笔墨狱,令很多文人士年夜妇成为那场统治者掀刮风暴中的伴葬。可是,宋代却没有杀文人士年夜妇以及行事者,那事实是为何呢?叶梦患上的《躲寒录话》中纪录,赵匡胤正在坐国之初,“稀镌一碑,坐于太庙寝殿之去室,谓之誓碑”。每一当新皇继位,便须“谒庙礼毕,奏请恭读

  • 宋朝不杀文官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0:23:28阅读:2617

    宋代从来有礼貌:没有杀文人,没有杀士年夜妇。以是当时候的文人,敢道敢做,果为明白本人违逆了天子,至多贬谪放逐,脑壳借是稳妥当当的。您瞧苏轼的黑台诗案,放正在其余年月没有行是本人失落脑壳,借要牵涉抵家人。明代墨元璋动没有动便杀民员,借连坐。浑晨更是笔墨狱衰止。文人便只敢写写陈腔滥调文章,***。宋代为

  • 东汉儒士有多狂,赤身拦圣驾为师叫冤,顶撞皇帝自缚入狱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16:59:06阅读:399

    文:明月清风在人们的印象中,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谦恭有礼,一直是儒者特别是大儒的标准形像,可下面这几位东汉大儒,却让我们心存疑惑,他们究竟是儒者还是侠客?01杨政,字子行,东汉初期时人,自幼就是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打从七八岁起就跟从代郡的大儒范升学习《梁氏易》,几年下来,不仅将《梁氏易》背得滚瓜烂

  • 明粉眼中明朝的骨气到底是什么?看看明朝士大夫的表现吧

    历史解密时间:2024/1/4 22:32:23阅读:2051

    这个骨气到底是什么呢?小编认为,这个骨气应该是程朱理学提倡的“节气”,孟子将它叫做“浩然之气”,也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朝是受到“气节”影响最深刻的朝代。。刘麟瑞、赵景良等集录的《忠义集》的序中说:“宋有天下三百余年以仁厚立国,以诗书造士,以节义励士大夫,故其士民观感兴起,皆

  • 看宋朝士大夫如何用《春秋》借古象“今”的尊王攘夷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20:57:31阅读:816

    10—13世纪的宋朝君臣士大夫,面对着与己并立的异族政权,在自古贵华夏,贱夷狄思想观念的笼罩下,普遍地呈现出紧张焦虑的心情。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孰为“中国”之君,孰为藩夷之臣;孰为王道正统,孰为霸道僭越的命题始终萦绕着宋人。为了缓解这种紧张而焦虑的心情,他们通过为《春秋》作说,并为之议论,甚至依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