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诫子书
诫子书
《诫子书》赏析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4 0:17:09阅读:249
《诫子书》是三国时代政治家诸葛明临末前写给他女子诸葛瞻的一启乡信,对于女子的殷殷教导取无穷冀望尽正在此书中。齐文经由过程伶俐感性、简洁严谨的笔墨,将普世界为人女者的爱子之情抒发患上十分深入,成为后代历代教子建身坐志的名篇。全体赏析现代家训,年夜皆稀释了做者一生的死活履历、人死休会以及教术头脑等圆里内
《诫子书》原作及注释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4 3:11:16阅读:2310
《诫子书》是诸葛明临末前写给他女子诸葛瞻的一启乡信,从文中能够瞧出诸葛明是一名品德下净、才教广博的女亲,对于女子的殷殷教导取无穷冀望尽正在此书中。齐文经由过程伶俐感性、简洁严谨的笔墨,将普世界为人女者的爱子之情抒发患上十分深入,成为后代历代教子建身坐志的名篇。做品本文《艺文类散》版妇小人之止,静以建
《诫子书》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时间:2024/2/2 14:37:17阅读:433
诫子书两汉:诸葛明妇小人之止,静以建身,俭以养德。非浓泊无以明志,非和平无乃至近。妇教须静也,才须教也,非教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教。***缓则没有能励粗,险躁则没有能治性。年取时驰,意取日往,遂成枯降,多没有接世,悲守贫庐,将复何及!(浓泊一做:恬淡;***缓一做:慆缓)译文有讲德建养的人,依托心坎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人们的10种非正常死亡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10:57:33阅读:2088
导读:翻开历史,十个中国文人,起码有六个都死得不太正常。我在《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对古今40位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进行了描述再现,揭开他们一些不为俗世所知的东西。总结下来,中国自古以来非正常死亡的文人大概有十种死法。(排名不分先后)10愚笨而死的文人总是以为自己很聪明,但处人与事往往笨拙幼稚。这本书
姜维为什么没有听从诸葛亮死前的告诫,让他防范阴平?
历史人物时间:2024/1/8 14:08:06阅读:2345
你们知道诸葛亮临死前告诫:防范阴平,为何姜维不听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倘若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诸位会说什么?笔者先自陈答案,就六个字:知天易,逆天难!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恐怕许多人只关注到了,司马徽的那句“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却忽略了之前,刘备遇到崔州平时,两人畅谈
诸葛亮给8岁儿子写的《诫子书》,其中一句流传千年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5 15:37:30阅读:4784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一份《诫子书》,其中有几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从字面上看是指内心里平静就能到达更远的地方,也就是要心无旁骛的专心去做一件事情,干事情不能
从这个角度看,想成功的当学曾国藩,不要学诸葛亮
历史解密时间:2024/2/7 14:06:02阅读:2514
曾国藩说认为,贤能的人的度量,超越平常人万万倍。在曾国藩看来,度量是否宽广,是衡量人贤能与否的重要标准。历史上有不少人因为度量稍窄,影响了事业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曾国藩的偶像诸葛亮。蜀汉有一个重要文臣,名叫廖立。他曾与庞统齐名,可见他的才能非常不一般。诸葛亮也对他寄予厚望。廖立才能虽大,但缺点也很明
西晋人物 - 王昶的诫子书:魏末晋初士人混官场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2:24:42阅读:1841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王昶很年轻的时候,就与同郡老乡王凌都很知名(淮南三叛第一叛,魏朝司空王凌)。王凌年长,王昶把他当哥哥对待。衣赐履说:太原王氏,分为两枝,一枝是祁县王氏,王凌及其著名的叔父王允,都出自这枝儿;另一枝是晋阳王氏,在魏晋时期极为显赫,王昶出自这枝儿。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是否存在血缘
羊祜《诫子书》: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5:10:26阅读:3522
对待他人之过,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三国至两晋时期的羊祜在《诫子书》中谈道:“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羊祜坚持守正不曲,他希望儿子不传不可靠的说法,不听诽谤之言,听到别人的过失,耳可听嘴却不可说,仔细思考后再行动。在面
诸葛亮死前给儿子的一封信,103个字包含了人一生的精华!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7 7:45:59阅读:1923
诸葛亮死前给儿子的一封信,103个字包含了人一生的精华!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臣。在中国人心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忠、孝、节、义的代表。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他临危受命,辅佐幼主。他北伐中原,前仆后继。他才德出众,将蜀汉治理得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