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

  • 马邑之围,首战即决战,汉武帝派出哪些战将?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13:57:33阅读:1840

    图-白登之围汉朝与匈奴的和亲,始于汉高祖刘邦和冒顿单于,当年冒顿单于统兵四十万骑,围困高祖刘邦于白登,为避免两败俱伤,双方和谈。此后长城以北是匈奴单于的引弓之国;长城以南是汉朝天子的冠带之室。公元前198年,高祖刘邦嫁翁主(诸侯王之女)给冒顿单于,这是汉匈之间首次和亲,开启和亲大幕。从公元前198年

  • 什么是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发生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17 9:40:43阅读:1713

    什么是马邑之围马邑之谋一般指马邑之围,马邑之围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公元前133年,西汉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1],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

  • 马邑之围的起因是什么 马邑之围的阴谋是谁提出来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2 17:12:27阅读:1289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武帝命群臣商议对策。官居大行令的王恢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他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则以匈奴兵强马壮为由劝汉武帝接受和亲,群臣大多赞同韩安国的

  • 马邑之围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9 23:10:15阅读:2671

    马邑之围发生在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地区,西汉30万人兵力伏击匈奴10万人,但最终功亏一篑。此后,匈奴拒绝与西汉朝和亲,四处袭击汉朝边郡、拦路抢劫、骚扰民众。马邑之围有何影响“马邑之围”虽未成功,但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屈辱的“和

  • 马邑之围简介 马邑之谋怎么泄漏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37:34阅读:1731

    马邑之围马邑之围又被称作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一场西汉在马邑谋划诱敌歼灭匈奴的战争,但最终因计划被守卫烽火台的亭尉泄露而失败,让军臣单于得以逃脱,并在西汉边境不断骚扰以报复。马邑之围简介马邑之谋,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围,是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结果被匈奴识破,没有

  • 汉武帝杀“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到底是啥,为何非杀不可?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8 14:34:53阅读:3754

    “马邑之围”准确的来讲,是“马邑之谋”,这是汉武帝初期,为了能够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为匈奴量身定做了一条阴谋。这条阴谋非常简单,就是利用一个虚假消息,诱使匈奴主力深入汉朝疆土,然后,汉朝将主力调集,一举歼灭匈奴的主力部队。这是一劳永逸的策略。马邑之谋始末有人说,这条“马邑之谋”是不是有些纸上谈兵了。如

  • 汉武帝杀“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非杀不可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5 20:36:28阅读:3728

    王恢之死,在于他把眼光盯在了战争本身,而不能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更不能洞悉汉武帝胸中的一盘大棋。所以,汉武帝只能把他当弃子,以堵住舆论对他的挑战。元光元年秋,匈奴向汉帝国提出和亲要求,汉武帝将这件事交给大臣们讨论。朝堂之上,除了大行令(外交官员)王恢外,几乎一边倒地赞同御史大夫韩安国的和亲主张。王恢

  • 汉朝马邑之战 揭秘马邑之战的起因是什么(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6:30:11阅读:2099

    公元前133年汉朝马邑之战爆发。马邑之战又被称作马邑之围,也有人称马邑之谋。这场战役的目的是诱惑敌人进而歼灭敌军。是西汉汉武帝在位时,由王恢进言策划的准备消灭匈奴的大战。正如《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载的那样:昔汉之王恢,欲徼一时之幸于匈奴,故为马邑之役,孝武许之,是恢欲奉诏以从事也。然后以谋出于恢,故

  • 喊破嗓子 “马邑之谋”的前身竟然是口水战(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0 9:07:36阅读:1857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汉朝自立国以来,最大的敌人便是北方的匈奴。初期,大汉还处于穷困潦倒、百废待新的阶段。面对匈奴不断来“打谷草”,汉高祖刘邦最开始采取的是以蛮制蛮的策略,想以武力解决边疆问题。但是

  • 马邑之谋: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第一次军事冒险(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3 17:24:20阅读:4079

    汉武帝在登基之初由于觉得时机不成熟,就同意了当时匈奴的和亲要求。然而根据《史记》记载,在这次和亲两年之后,汉武帝又突然在朝堂上宣布对匈作战,这个决定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朝堂上,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围绕着战与不战的问题又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那么主和派和主战派将会展开怎样的唇枪舌

  • 汉武帝杀了“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非杀不可呢?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7 4:35:13阅读:697

    马邑之围是汉朝对匈奴政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从汉高祖直到汉武帝,汉朝一直对匈奴采取怀柔政策。到了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朝的实力已经足够与匈奴一战,大行令(即大鸿胪,省部级)王恢极力主张停止与匈奴和亲,兴兵征讨,以获得北部边境的长治久安。建元七年,王恢更是建议:匈奴现在对汉朝没有戒心,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