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返航途中经过锡兰山。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打算绑架郑和勒索大明,并暗中派5万士兵来到海边,袭击大明的宝船,抢走船上的钱财;另外还设置路障,截断郑和的求救。没想到郑和用3千士兵便生擒了亚烈苦奈儿。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它向各国宣示了大明王朝的和平外交政策,传播了中华文化,维护了大明王朝的国威。
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出海,郑和以“钦差总兵太监”的身份率领两万七千人首次开始下西洋的航行,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威武雄壮,所到之处,尽显大明国威。
当然,郑和的船队不仅彰显了大明王朝强盛的国力,而且是带着和平的使命,将中国的各种物品带到各国,为正常的贸易往来、物资交流,开辟了一条航道。
多数国家看到郑和的船队和来自中国的各种物品,也是大开眼界,给予了友好的接待,乃至奠定了此后与大明王朝的贸易往来。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虽然多数国家对郑和船队的态度是友好的,但也有个别国家表现出了不友好,甚至是野蛮的态度和行径,锡兰山国就是一例。郑和的船队就在它那里里遭遇过风险。
锡兰山,就是古时候人们所说的狮子国,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它位于印度洋中,靠近印度次大陆南端,不仅是南亚地区非常重要的国家,还是东西海上交通的重要中转站。
当时海上船只主要靠风帆为动力,往来的船只借助西北风航行,一般到了这里会进行物资补充。
处在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有人不禁打起了歪主意,他就是锡兰山国的国王亚烈苦奈儿。
从中世纪开始,锡兰山国首都就拥有重要的商业港口,因为地处海上交通中转地带,这里的海上贸易非常发达,这对锡兰山国来说已经获得丰厚的收益了。
但国王贪得无厌,仗着把控着这个海上重要的中转站,他为所欲为,经常威胁往来的商贸代表团和各国使团,就像拦路抢劫的匪徒,非给他留下买路钱不可。此举给世界和平和正常的贸易往来带来了破坏,遭到很多国家的抗议。
对此,郑和也是有备而来,当然,和平和正常的交往是船队的宗旨,郑和不会轻易与这种无赖发生冲突。
在第一次访问锡兰山国时,郑和曾对其国王亚烈苦奈儿进行过善意的规劝,但这竟然惹怒了国王,国王甚至要加害郑和,郑和识破了他的阴谋,终于脱险。
但亚烈苦奈儿的阴谋并没有阻挡和平和正常贸易的潮流,郑和在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又来到锡兰山国,并向国王宣读了大明王朝的诏书。
锡兰山国王不仅不接受诏书,还向郑和索要金银财宝,被郑和严词拒绝。国王再一次显露出劫匪狰狞的嘴脸,他暗中发兵五万多人去抢劫船队,还在郑和回程的路上设置障碍,断绝郑和与船队的联系。
郑和再次识破了国王的阴谋,他绕道与船队取得联系,并发兵三千,夜袭王城,并攻占了王城,擒获了国王。
郑和占领王城后,锡兰山国士兵从外面包围了过来。经过六天的攻守,最后郑和押着国王,撤出王城,一边战斗,一边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返回船队,起航回国。
这真是一次惊险的战斗,郑和不仅成功脱险,而且还带回了锡兰山国王烈苦奈儿全家,以及一些大臣。郑和将他们押送京师,关进大牢。
虽然朝廷上下一片杀声,要除掉这个罪恶的国王,甚至要灭掉他的整个王族。但大明王朝的皇帝还是格外开恩的,经过一番批评教育,就将国王和他的老婆都放了,还给他们发放了回程的路费。
当然,这样的国王再不会官复原职了,新的国王要在被俘的王族成员中选出,明朝礼部奉命征询锡兰山国王族和大臣的意见,他们都推选耶把乃那。
此人过去一直是国王烈苦奈儿的政治对手,想必他不会像老国王那样专横跋扈、胡作非为了。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把这一众人等都顺路带了回去。新国王即位后,得到了郑和和船队的支持,而且还驱逐了在王位空缺时一个篡夺王位的人。
郑和船队到访各处,是和平的使者。即使在遭遇锡兰山国的劫掠后并没有因此对锡兰山国进行报复,甚至还将俘获的国王释放,表现了和平的诚意和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