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赵括对赵国的评价
赵括对赵国的评价
赵括不介入战事,一直让廉颇坚守城池,赵国还会有长平之败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16:04:05阅读:1354
[var1]根据史料记载的说法,秦国军队遇上廉颇,觉得无法战胜,于是范雎就用了反间计,并且在赵国境内散布流言,说什么秦军只怕赵括,赵孝成王还就当真信了,于是用赵括换下了廉颇,难道赵孝成王真的那么弱智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赵孝成王之所以用赵括替换廉颇,其实是被逼无奈的,就算秦国不用反间计,范雎也没散布
长平之战,赵国整个朝堂的失策。赵括葬送40万大军,身负骂名不冤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20:08:46阅读:1959
而长平之战呢,赵国并没有准备好,只是在一件偶发的事件中被迫参与战争,前期没有战争准备,后期对战争的残酷程度也没有很好的预期,导致最终惨败。本来这场战争赵国并没有参与,实际上是秦国攻打韩国,赵国是后期参战的。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让赵括背锅?赵国输得并不冤,换10个战将也没用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9:05:44阅读:1851
如今上千年的时间过去了,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赵括的存在,或者赵国没有临时换将,结局会不同吗?历史会改写吗?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了解双方为什么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展开大战,这场战争对秦赵两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根据资料显示,长平之战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影响战国未来走向的决定性战役,当时已经进入战国后期,赵
纸上谈兵是秦国的宣传,赵括其实是名将,一己之力击败20万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7 1:40:58阅读:4642
[var1]首先我们经常听的一句话叫做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也就是说,打仗在古代打的就是人和粮食。赵国在粮食供给方面远远比不上当时的秦国,尤其是战争后期,赵国的粮食已然不够自己的部队使用,而当时齐国等别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不敢把粮食借给赵国。赵国拖不下去了,只能改变原有策略和秦国决一死战。[var1]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7 14:48:48阅读:740
[var1]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长平之战开战的背景。当时的秦朝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一跃为当时的大国,秦始皇吞并各国统一天下的野心日益增长,当时的六个国家,国力非常衰弱,国内状况也非常不好。当时的秦始皇的作战战略是远交近攻,这样的话,国力相对强盛的赵国就变成了秦国的首个阻碍。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秦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