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不介入战事,一直让廉颇坚守城池,赵国还会有长平之败吗?

赵括不介入战事,一直让廉颇坚守城池,赵国还会有长平之败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54 更新时间:2024/1/24 16:04:05

[var1]

根据史料记载的说法,秦国军队遇上廉颇,觉得无法战胜,于是范雎就用了反间计,并且在赵国境内散布流言,说什么秦军只怕赵括赵孝成王还就当真信了,于是用赵括换下了廉颇,难道赵孝成王真的那么弱智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赵孝成王之所以用赵括替换廉颇,其实是被逼无奈的,就算秦国不用反间计,范雎也没散布什么流言,想必廉颇还是会被赵括替换,因为廉颇的战略方针让赵王不满意,或者说按照赵国当前的情况,不能用廉颇那样的战法。

[var1]

廉颇和秦军交战以来,几乎从没有打过胜仗,一直都是败退,而且还丢了几座城市,当初韩国原本是把上党郡给秦国的,但上党郡百姓不愿意,他们纷纷投奔到赵国,这才引起秦国引兵来袭,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在廉颇手上已经丢了几座,这让赵孝成王很不满。

赵孝成王觉得,廉颇之所以坚守不战,是因为害怕秦军勇猛,而且时间过长的话,消耗的粮草太大,当时赵国已经消耗不起,所以赵王想要速战速决,尽快结束战争,当时的魏国、楚国等一直袖手旁观,并没有帮助赵国,这让赵国孤立无援更加危险,这一节赵孝成王也是清楚的。

[var1]

在赵孝成王看来,除了跟秦军硬拼之外,似乎已经没有其他方法了,既然廉颇一直不出战,那就只能派一个敢战的去了,这人自然是赵括,但结局大家都知道,廉颇退下来后,赵括上阵,秦国那边也换了将领,白起上场了,赵括自然不是白起的对手,很快赵军就一败涂地了。

如果退一步看问题,假如赵王不让赵括介入战事,一直让廉颇坚守城池,那么这一场秦赵之间的战争会怎么样呢,赵国还会不会有长平之败呢?很明显如果廉颇不被替换,这一仗赵国必胜,而秦国必败无疑!

[var1]

虽然赵国粮草不足,但秦国的粮草更加不足,而且秦军是远攻作战,粮草运输本就是大问题,而赵国只需坚守,可算以逸待劳,而且事实已经证明了,廉颇只要不出战,一直守城的话就立于不败之地,秦军面对廉颇只能望城兴叹,一点办法都没有。

时间一长,秦军必然退兵,虽然廉颇丢了几座城池,但秦军败退之时,他可以轻松夺回来,而且廉颇不离开战场的话,白起是不会上阵的,白起是秦国的王牌,而且白起自己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白起自己心里清楚,面对廉颇的话他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就算秦王让他上他也不会上的。

[var1]

总而言之,假若不让赵括替换廉颇,那么赵国不会有长平之败,甚至后面统一天下的是赵国也不一定了,你觉得呢?

更多文章

  • 如果秦始皇没有征服六国,中国会像欧洲一样,小国林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统一的六国是中国吗,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么,秦始皇当年是怎样统一六国的

    [var1]有的人就设想了,假如当年秦始皇并没有统一六国,会不会现在我们像欧洲那样都是些小国家呢?当然了,历史并没有假设,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分析分析,假如没有秦始皇,历史将会怎样改写。[var1]笔者认为,即使没有秦始皇,后世的各个帝王也会完成一统。首先来说,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拥兵自重。但是当

  • 秦赵上党之争: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战国七雄实力的大洗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赵长平之战有多惨烈,秦赵长平之战后上党怎么样,秦赵长平之战图解

    [var1]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实力一跃千里,秦惠文王时先是从魏国手中夺回了河西之地,然后又夺得巴蜀两国大片领土,不仅拓展了疆域也大大延伸了秦国的战略纵深;秦武王时的宜阳之战秦国夺取了韩国的战略要地宜阳,据有了一个东进的桥头堡;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彻底攻灭义渠,从此秦国再无内患。长平之

  • 秦国统一六国后,总共有百万大军,为何到秦二世时只剩2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统一后被谁灭国,秦国统一六国真实情况,秦国统一六国过程简介

    [var1]秦末最先起义的是陈胜和吴广,两人在大泽乡起义,秦朝就派了章邯前去镇压,当时章邯一共带了20万大军前去,陈胜毕竟还是太嫩了,很快就被章邯击败,这次造反也就失败了,然而却给其他诸侯势力造反开了个,陈胜也就成为秦末造反的带头大哥了。追随陈胜之后,造反势力最大的是项羽,当时秦朝觉得,只要击败了项

  • 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原来荆轲是故意的,他只想给太子丹演一出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荆轲刺秦王燕太子对荆轲说了什么,荆轲刺秦王前六段荆轲形象,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

    [var1]从《史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得出来,荆轲是个知道进退的人,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而且他做事一点不冲动,司马迁在介绍荆轲时,说他喜欢读书、击剑,有一次他漫游到榆次,与一个叫盖聂的人谈论剑术,结果两人意见不合,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便离开了。有人问盖聂,为什么荆轲突然离开了?盖聂说:"荆轲在剑术

  • 春秋战国时期的配角,却活到秦朝建立之后,卫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的卫国,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大全,秦朝时的卫国在哪里

    [var1]为何卫国一直延续到了秦始皇去世之后呢?是不是因为卫国十分强大?事实并非如此,卫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一个非常弱小的诸侯国,弱小到夹在各个大国之间毫无存在感。商朝刚刚被灭亡后,西周初年,武王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在周围建立了邶、鄘、卫三个封地,分别由管叔、蔡叔、霍叔监视武庚,这三个地方也

  • 秦灭六国,其实是一家人在争夺霸权,秦国不过是拳头最大的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灭六国的过程,秦灭六国后来怎么样了,秦灭六国最终结果

    比较有意思的是,秦灭六国后并没有对六国王室斩尽杀绝,虽然有部分国君和贵族为秦始皇嬴政下令处死,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六国贵族投靠了秦国,秦始皇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只是将六国王室迁徙到别的地方,以防他们复国。[var1]秦始皇画像例如,秦国灭韩国后,将韩国王室贵族迁徙到下邑,灭赵后将赵国王室贵族迁徙到现

  • “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对赵国贡献很大,为何落得饿死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赵武灵王对赵国的影响,赵武灵王是怎么让赵国强大起来的

    本期图文说说赵国国君的的一项改革举措,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是赵国的第六个国君,他奋发图强,立志改革,是从“胡服骑射”开始的。[var1]赵人穿的衣服,袖子长,腰肥,领口宽,下摆大。赵王想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这种长袍大褂不适宜,无法在马上射箭打仗。大家都穿胡服,把大袖子的长袍改成小袖子的

  • 数次交锋失利,被强晋封印,秦穆公真是“春秋五霸”之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天下,关于秦穆公的资料,后人对秦穆公的评价

    由于晋文公重耳和郑文公同时去世,所以这三员秦将立刻通知秦穆公:现在的郑国很弱,您快派兵来灭了他,咱在中原就有跟脚了!秦穆公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冒险尝试一番,于是派“三帅”前往郑国。[var1]就在秦军即将抵达郑国时,突然有一位郑国使者,赶着二十头牛出现在了秦军营地,想要求见孟明视。当卫兵将相关情况禀报

  • 嘲笑和挖苦宋襄公“蠢猪式仁义”的人,其实并没有读懂宋襄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后人对宋襄公的评价,评价宋襄公视频,宋襄公到底是什么

    而说到宋襄公,他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典故,莫过于在宋楚泓之战中以彰显仁义为名提倡“不鼓不成列”,也就是王师不能攻击没有做好准备的对手,坐视战机流逝,等楚军列阵完毕后才发起进攻,最终落了个大败亏输。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人们给予他的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甚至给他贴上了“蠢猪式的仁义”的标签,使其成为

  • 宁被烧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吗,他与晋文公的关系到底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介子推宁愿被火烧死也不愿出山,介子推资料有哪些,介子推历史解读

    两千六百多年来,介子推的故事千古流传,在民间更衍生出寒食节、清明节等风俗。那么,介子推是忠臣吗?介子推的忠与通常所说的忠君有什么不同?介子推与晋文公之间君臣关系怎么样?[var1]上图_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最早记载介子推故事的史书是《左传》,但《左传》并没有说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