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封君

封君

  • 奸臣当道:严嵩父子是如何置名相夏言于死地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3 5:24:34阅读:105

    没有最聪明,只有更聪明。明朝嘉靖年间大臣个顶个的聪明,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应付聪明的嘉靖皇帝。不过聪明人对付聪明人,有时可能使用比较笨拙的一招,那就是愚蠢。比如严嵩父子斗夏言。严嵩父子是有名的奸臣,父子都是坏蛋,坏蛋也很聪明,尤其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那不是一般的聪明,虽然长相不怎么的,不仅体格肥胖,而

  • 秦国最窝囊的君王 被戴了一辈子的“绿帽子”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0 18:45:56阅读:4411

    在古代皇权社会,在皇帝或者国君在世或者死后,都是不允许自己的嫔妃们出现婚外情或者给自己戴绿帽子的事件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国君死后,很多的嫔妃都是要殉葬的。但是在战国时代的秦国,不可一世的秦王却被戴上了流传千古的绿帽子,实在是窝囊。网络配图“娶得本来人尽可夫的女人”秦国这个君王就是秦庄襄王,与他最

  • 封君与封侯均为诸侯僭越行为,战国后期侯的地位超过君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7:04:34阅读:4448

    顾炎武曾谈道:“七国虽称王,而其臣不过称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是也。秦则有称侯者,如穰侯、应侯、文信侯。”他看到了称王和称君之间的关联性,但所言“不过称君”则似乎欠妥。各国封君情况战国时代各国的封君,就其本身身份来说,不外乎是:国君的亲属和外戚,国君和太后的宠臣,有功的将相大臣。在各国的

  • 春秋战国郡县制逐步取代了分封制,为何还有封君?性质已发生变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9:29:52阅读:2678

    (周公)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荀子·儒效》武王伐纣而建立周朝,其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可是年纪尚幼,无法行使君主治理国家的权力。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后人更习惯称其为周公)

  • 古代沿用千年的特色制度,被诸葛亮批没用,冯梦龙道出其中本质

    历史解密时间:2024/1/6 3:16:43阅读:2332

    明代学者冯梦龙,著有一本处世奇书《智囊》,用一个个真实小故事,来启发读者的心智,历来被作为谋士的必备读物。在《智囊》“上智篇”中记载有一段话,说在三国时期有一些蜀国人,批评诸葛亮在赦令上非常吝啬,法令又很严厉。诸葛亮对此回应说,治理天下应该本着至德至公的原则,而不该随意施舍小恩小惠,汉朝的匡衡与吴汉

  • 西周和汉朝分封制有何不同?为何西周四百年而汉朝几十年就造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3:00:29阅读:2577

    早期周天子还是很有权力的,分封制也规定了诸侯们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四方,还要向天子交纳赋税,定期必须入朝觐见天子。诸侯之间有什么冲突一般也会请周天子出面调停,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家长的角色。而诸侯之间的造反冲突也远没有等到四百年以后那么久,同样对天子权威的质疑也不是突然爆发的。比如周

  • 秦国的赏罚规则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主张法家思想,有功终不得封侯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39:31阅读:4596

    上一讲谈到老将王翦的一句牢骚,说为嬴政做事,“有功终不得封侯”,那么问题来了:嬴政明明着力清洗着吕不韦的余毒,向着商鞅缔造的秦国传统回归,为什么偏偏在斩首授爵的问题上竟然有点延续吕不韦的风格,以至于高级将领很难再通过军功博取最高爵位了?秦国肯定发生了什么,但《资治通鉴》没讲。在《史记》的记载里,就在

  • 资治通鉴:吴起之死,谁是最终获利者?

    历史解密时间:2024/4/22 10:11:01阅读:3192

    《资治通鉴》周纪一:周安王十六年(乙未,公元前386年)【原文】略。出处《资治通鉴》周纪一【译文】楚悼王平素听说吴起是个人才,到了便任命他为国相。吴起严明法纪号令,裁减一些不重要的闲官,废除了王族中远亲疏戚,用来安抚奖励征战之士,大力增强军队、破除合纵连横游说言论。于是楚国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挡住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