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匾额

匾额

  • “正大光明”牌匾后究竟藏着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8 18:22:52阅读:3984

    [摘要]:“正大光明”牌匾后究竟藏着什么?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故宫牌匾“正大光明”是康熙所写吗?背后有何历史故事?“正大光明”牌匾悬挂于乾清宫的正上方,在康熙帝以前,乾清宫主要是皇帝的起居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这四个字本是顺治帝所写,原稿藏于故宫御书处,而牌匾是康...北京故宫乾清宫中的“正大光明

  • 明镜高悬断伞的传说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3 11:35:45阅读:4824

    仄远古乡是中国境内保留最为完全的一座现代县乡,是中国汉平易近族乡市正在明浑时代的出色典范,正在中国汗青的收展中,为人们展现了一幅非同觅常的文明、社会、经济及宗教收展的完全绘卷。仄远旧称“古陶”,明代初年,为进攻中族北扰,初建乡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在旧墙垣基本上重筑扩建,并齐里包砖。之后景

  • 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到底是李自成还是天理教留下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1:05:15阅读:1832

    一支箭插在匾额之上时候十分奇怪的,况且还是在这么重要的一扇门上。那么这支箭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一直没有被清理呢?在民间,关于这支箭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崇祯朝之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在攻入紫禁城之时,为了耀武扬威,在隆宗门上射了一箭,算是对明朝皇家的一种侮辱。这种说法很容易具能被推翻,因为

  • 康熙曾给灵隐寺改新名,为何杭州人敢不用?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1:30:35阅读:4909

    (↑1920年代摄于杭州灵隐寺,本社图片版权所有)康熙给灵隐寺改名一事,确有记载。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灵隐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烧毁,宏礼重建。雍正六年 (1728)总督李卫倡议重修,当时天王殿得以再次重修,堂宇楼 阁焕然一新。然而其后又烧毁。

  • 一代名相晏婴是有多嫉妒孔子才德,竟不容他在齐国大展身手?

    历史解密时间:2024/2/7 23:17:25阅读:687

    晏婴在被齐景公任命为相国之后,的的确确为齐国做了几件大事,首先就是“二桃杀三士”,为齐景公基本铲除骄兵悍将,牢牢掌控了军政大权,同时又举荐了能与孙武、吴起齐名的兵法大师、千古名将司马穰苴,以强大的军事实力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四方诸侯,为齐国四境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再则就是各种劝谏景公轻徭薄赋,予民生息

  • 古人为何重视匾额 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3 16:04:33阅读:1319

    匾额在中国的古建筑上,运用相当广泛,几乎都缀有匾额。不同样式的匾额也各有其特殊含义,且匾额作为一种文化被古人所重视,也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匾额讲究的是内容的意境及文采,它集中表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封建社会,那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政治规范政绩显著者,多被赏以匾额,称&ldquo

  • “江南第一书院”在台州仙居,朱熹曾在此讲学,匾额、古树仍在!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12:45:46阅读:3649

    台州仙居,人杰地灵,除了有李白诗中所写景象呈现的“神仙居”,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而桐江书院便是最好的见证。桐江书院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书院,也是仙居历史最早的书院之一,人称“永安溪的文化摇篮”,被誉为“江南第一书院”。书院位于仙居山村境内,距皤滩镇有一公里路,系宋朝乾道(

  • 颐和园东宫门牌楼上的“涵虚”“罨秀”匾额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8 7:28:21阅读:820

    “罨秀”“涵虚”为何被调换了前后位置?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外的涵虚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颐和园志》及《颐和园史话》记载: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修建清漪园时,在大宫门(今称东宫门)外,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这座牌楼被视为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