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到底是李自成还是天理教留下的?

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到底是李自成还是天理教留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32 更新时间:2024/2/5 1:05:15

一支箭插在匾额之上时候十分奇怪的,况且还是在这么重要的一扇门上。那么这支箭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一直没有被清理呢?

在民间,关于这支箭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崇祯朝之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在攻入紫禁城之时,为了耀武扬威,在隆宗门上射了一箭,算是对明朝皇家的一种侮辱。这种说法很容易具能被推翻,因为隆宗门的匾额是满、汉文字书写的,不可能在清朝入关之前留下来。

另一种说法,这是天理教攻入皇宫械斗之时留下来的箭矢,嘉庆帝为了警示自己和后人,才将这支箭留了下来。这种说法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天理教留下箭矢”的说法到底来自于何处。1971年,在周总理的指示之下,郭沫若先生带头编写了《故宫简介》,在这部简介之中,描写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从河南、山东一路攻打到北京,埋伏在京郊之外,后来里应外合,杀入了皇宫之中。天理教教徒和宫中的侍卫,在隆宗门附近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乱箭射到了匾额之上,就这么留了下来。《故宫简介》总结道:“这是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遗迹。”

但史料之中,对于天理教这次轰动的反清活动,并不是这样记载的。天理教是在乾隆和嘉庆年间出现的民间抗清组织,主要活动在河北、山东一带。随着组织日渐壮大,就连在皇宫之中都有了天理教的教徒。天理教的首领林清和李文成当时带领着教徒举行了武装起义。他们的口号是“杀害官兵,以应劫数”,“若要吃白面,除非林清坐了殿”。

谋反当日,林清买通了宫内的内监,聚众攻入皇宫。当时的嘉庆帝并不在紫禁城之中,而在从避暑山庄回来的路途之中。这些天理教教徒通过内应,从东华门和西华门进入。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和卖煤者争道,脱去上衣露出刀刃,被侍卫看见,迅速引起了警觉,关闭景运门。

后来有谋逆者进入皇宫的消息传到了皇子绵宁的耳朵里,绵宁下令立刻关闭各宫宫门,并且紧急将公大臣和护卫军入宫。而这个时候,已经有一部分教徒进入了紫禁城,并且聚集在隆宗门之外。因为隆宗门已经关闭,所以这些教民们企图从宫墙上翻入,这个时候绵宁已经带着护卫军前来,用枪击毙二人。很快,大批官兵赶到,这些只拿着短刀的教徒们寡不敌众,很快就被官兵们剿灭了。天理教虽然集结了部分教徒,也闯入了皇宫之中,但因为只是教内活动,群众基础不广泛,也没有受到舆论支持,盲目冲动,毫无计谋,最终惨遭失败。

等到嘉庆帝赶回来的时候,这件事已经平息,他震怒之下写下了罪己诏,声称这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这些天理教教徒们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宫殿,是因为宫内的太监做了内应。事后,嘉庆帝对宫中防卫严厉斥责。

从史料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参与暴动的天理教教徒并没有用箭,而是将短刀藏在衣服之中混进了紫禁城之中。如果这些天理教教徒们使用弓箭的话,那么在宫外就会被轻易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混进紫禁城之中来。

那么这枚箭头,到底怎么来的呢?

原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吴空先生,曾在《故宫杂忆》之中提到过隆宗门之箭。他发现这枚箭头插入的方向很奇怪,因为箭头尾部较高,所以他认为这支箭应该是从高处射过来的。吴空先生询问了单士元、朱家溍等多位专家,他们都人文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不是嘉庆帝时期留下来的,无论是李自成的传说还是天理教的传闻都没有在史料之中找到痕迹。

为了弄清楚这枚箭头的由来,吴空先生甚至询问过当时负责修建的老工人。根据几名工人回忆,50年代他们曾经清理修缮过隆宗门,那时候不仅仅是匾额上,门上也留着很多的箭,工人们一根根将箭全部清理完毕,但是匾额上的一支箭留下来的洞孔太深,所以工人们就随手用一支箭头插了进去。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箭头是从上而下插入的原因了。

那么50年代的隆宗门之上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箭?有人说这是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之时留下的;有人说是当时溥仪带着一群纨绔子弟在宫中射箭游乐留下的,毕竟溥仪也曾经因为学骑自行车,将宫殿的门槛都给拆了;也有人说民国时期故宫被废弃之后,有人恶作剧来到了故宫之中,在隆宗门前射箭玩乐……无论何种说法,都没有确切的证据,这些箭的来源终究难以追寻。只是可以肯定,这支箭头肯定不会是在嘉庆帝时期留下来的。

既然已经有专家辟谣,为什么故宫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修缮,这支箭头还留在隆宗门之上呢?毕竟在50年代,由郭沫若先生主编《故宫简介》,天理教的故事还是流传甚广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导游的口中听到这个传说。当年的编纂者以这支箭宣传反封建的思想,如今这个颇具传奇的故事却让这扇门成了网红。

也许对于游客们来说,这座经历两朝历史的皇家宫殿,有这么一支箭头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今天它也成了故宫的一个看点之一。这毕竟是一座处处有故事,处处有历史的皇宫啊!

历经两朝,昔日的紫禁城,故宫已经度过风风雨雨六百年,今天的依旧散发着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在单霁翔院长的带领下,故宫成为了新时代的新网红,将故宫文化发扬光大。早在1932年,故宫曾因为一本《故宫日历》深受大家的喜爱,它曾是“头号社交礼物”,文人之间已经以送《故宫日历》为潮流。

到2010年,被遗忘许久的《故宫日历》重新面世,他以1937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的“复刻版”问世。新版不仅仅延续了旧版的风格,而且还增加了很多珍贵国宝文物的介绍,使得内容更加丰富。

而2020年鼠年的《故宫日历》,故宫600华诞珍藏版,具体都有什么内容呢?他根据月份分为了12个主题。一月的主题是“天开于子”,2020年是鼠年,因此集合了很多故宫典藏国宝文物之中和“鼠”有关的文物;二月的主题是“宫城肇建”,介绍了紫禁城的建筑,详实地记录了禁城肇建的历史脉络;

三月主题为“皇建有集”,详细地介绍了紫禁城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四月主题为“家国天下”,主要介绍乾清、交泰、坤宁三宫的故事。

五月的主题为“中正仁和”,说一说明清皇帝是如何在紫禁城生活的,走进帝王生活的方方面面。

六月的主题为“螽斯衍庆”,主要介绍了后宫之中妃子的生活和历史故事,将目光转向了东、西后宫。

………………

每个月份,对应一个主题,详尽地记录了这个600年紫禁城,我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自从2010年《故宫日历》重新上市以后,已经累计销售了300万册,被大家称为最值得收藏的故宫周边,最美的中国日历。

2020年即将到来,无论是放在家里自己用还是送给亲戚朋友,这本《故宫日历》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放在家里给孩子看,一天一个小故事,这种非刻意般“涨知识”的感觉一定会让大家都很舒服。现在价格也十分优惠,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更多文章

  • 宫廷饮食文化:明朝早期紧衣缩食,后期为何“回到解放前”?一餐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明朝宫廷饮食,明朝时期的烹饪文化,明朝皇室的饮食

    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饮食不仅是许多人所追求的事物,怎样吃,以及其中的饮食历史,也成为不白吃的主要目标。提起明朝,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鼎盛时期,明朝皇宫的美食,也一定会使很多人馋涎。在阅读相关史料后,纵观整个明朝的宫廷饮食文化,就会发现,在明朝前期,皇家的食物并不是特别丰美。

  • 上梁山前个个身怀绝技,为何上山后却不曾用过?3位好汉皆恨透宋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及过程,宋江上梁山前的生平事迹,梁山泊上宋江不敢重用的七个好汉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世间多少男儿能成为致命之交,皆是重情重义之人,对待兄弟犹如手足,真心以待。其中梁山108名好汉落草为寇,以忠义齐聚梁山,表面上兄弟相称,团结一致。其实并非如此,早在宋江携众部下投靠晁盖时,梁山内部就已分为两大派,一派以晁盖为首,一派以宋江为首。可一山容不得二虎。后晁盖去世

  • 康熙和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什么少有称朱元璋为千古一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比朱元璋强吗,朱元璋和康熙谁最厉害,朱元璋与康熙是什么关系

    但要说康熙是千古一帝,朱元璋不够千古一帝的资格,我是不认同的。我认为朱元璋是被黑的最惨的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大明王朝,当上了皇帝,这一点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比,就拿有名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说吧,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都是继承了父辈打下的基业,康熙也不例外,他们的出

  • 据说朱元璋处死了两位儿媳妇,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杀了几个儿媳妇,朱元璋处死儿媳完整版,朱元璋为什么处死自己的儿媳妇

    如果不了解这件事,肯定认为朱元璋乱杀人,实际上不是,朱元璋是个有底线的帝王,个人认为之所以处死两个儿媳,是因为儿媳们做了有损皇家颜面的事,不然谁也不会甘愿主动当个恶人,自然是因为儿媳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儿媳汤氏,汤氏出身高贵,是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是个知名的大家闺

  • 马皇后下葬时下大雨,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话救了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哀嚎,马皇后死了朱元璋的反应,为什么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情大变

    马皇后病死已经让朱元璋伤心不已,阎王脾气的他甚至要将马皇后之死归罪于太医的不称职,可见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至深。然而马皇后将要下葬的当天天降暴雨,而且一直下个不停,这让本身就很伤心的朱元璋勃然大怒,在场的人员都很害怕,生怕朱元璋一怒之下让他们全部陪葬。但是一位大师的一番话让朱元璋转悲为喜,本身伤心不

  • 宋太宗:为何说他是一个有AB面的两面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驴车飘移”事件背后的宋太宗宋太宗在攻打幽州的时候,遭遇了滑铁卢,只能搞了一出“驴车飘移”的逃遁大戏。宋太宗的A面是支持武力扩张的,但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1.宋太宗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想从战争中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这种想法的产生,和宋太宗痛苦经历密不可分。宋太宗想要从开疆拓土中建立自己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词,专门写来向丈夫撒娇,却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清照的撒娇诗,李清照最惊艳的5首词,李清照对丈夫撒娇的词

    我们可以说苏轼的“大江东去”,也可以在很难受的时候,念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或者看看他的“一肚子不合时宜里的”机锋,不给诗人贴标签,这才是诗的打开方式。苏轼如此,李清照更是如此。我们称李清照是婉约派,婉约词虽然她写得极多,也极好,但是不掩她少女的顽皮、对于爱情的执着还有就是忧国忧民的思想。世人都接

  • 明朝灭亡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最后的15万锦衣卫,明朝灭亡时15万锦衣卫在干嘛,明朝灭亡后锦衣卫都去哪了呢

    锦衣卫分离国家的其他机构,它是由皇上直接管理和发展的,这支队伍服务于皇帝,只听从皇帝一人的命令,同时也承担着保护皇帝的重责任。后来这支队伍数量越来越大,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所以这个统领必须是皇帝足够信任的人,选不对人这将是一大隐患。崇祯皇帝当时就选错了人,所以李自成攻城的时候自己孤立无援,15万锦衣

  • 明朝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徐有贞和石享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英宗如何除掉石亨和徐有贞的,明朝的魔咒石亨和朱祁镇,明朝的朱祁镇怎么夺回政权

    明朝的北疆一直都是不安定的,在北边的鞑靼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经常南下抢掠汉人财物。明英宗为了效仿先祖故而要率兵亲征。兵部和内阁拼命劝阻但收效甚微。一番劝阻不动朝廷只能够努力去配合皇帝的北伐大计。皇帝率领半数的文武官员以及太监王振,带领五十多万兵马从北京出发,一路浩浩荡荡旌旗遮天蔽日。从未经历过沙场战争的

  • 陕西出土一块墓碑,专家:墓主下西洋到达伊拉克,比郑和早620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考古发现一个明代石碑,陕西明朝藩王墓发掘,陕西发现春秋墓

    不过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郑和“下西洋”第一人的地位恐怕不保,这是因为陕西省考古队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唐朝墓碑,上面记载了一件足以轰动国内外航海界的大事件……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小山村,村民在耕地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石碑,清理掉上面的泥土之后,上面露出了密密麻麻的刻字,村领导意识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