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
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
长平之战中的赵军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为什么兵败身亡?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4 1:04:34阅读:3196
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
长平之战的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输掉战争吗?说:军中出现了意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2 17:45:28阅读:2701
[var1]在我们形成的固有印象中,赵括作为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空有其名,只会纸上谈兵,是一个窝囊废。按照《史记》的记载,当赵王任命赵括为将替代廉颇时,他不无担忧地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言下之意,赵括就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将二代”,空有理论没有实战经验,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2个多月其他国为何不救?廉颇为何不去救?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1 9:03:42阅读:888
这里说的决策失误并非是指赵国接受冯亭献上的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上党对于秦赵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赵国做为一个大国没有理由不接受它,尽管接受它就意味着与强秦可能会有一战。[var1]而且赵孝成王接下来做出的决策也是正确的,让平原君赵胜去上党接受土地,让廉颇在长平驻守,迎接秦国可能会有的痛击。当然秦国确
长平之战秦军大获全胜,为何名将白起为赵括说话?只因这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时间:2024/3/2 22:44:57阅读:3025
[var1]赵括这个人我们并不陌生,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而起。赵括是赵国的将门之后,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熟读兵法,谈论兵事更是侃侃不停,说的有理有据,在当时的赵国没有一个人能说的过他,于是名声渐显。[var1]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赵奢虽然在嘴上辩不过自己的儿子,但是对其的本事还是了解的,于是在
长平之战,赵括是赵国战败的主因?不是,背后的根本原因才是主因
历史解密时间:2024/2/7 3:54:33阅读:3365
公元前260年,赵国举国悲痛,邯郸城内家家戴孝,户户发丧,哭泣之声不绝于耳。长平前线45万赵国军民被秦军尽数坑杀的消息震惊天下,这场战国时代乃至于整个封建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对抗以赵国的全军覆没而告终,这场战争使赵国减员15%,可以说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此战过后,东方六国已经无法真正遏制秦国东
长平之战战败只是因为赵括吗?其实最大责任在另外一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9:21:02阅读:3669
[var1]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之子,将门氏族,身世显赫,自幼习读兵法,司马迁《史记》中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然而这位言兵事天下莫能当的狂傲少年却在长平战场中失败,四十万赵军遭秦军坑杀,赵国自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失去了与秦国争雄天下的资本。很多人谈论起赵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他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用赵括代替廉颇,赵国就没想到秦国让白起出战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3:04:12阅读:3579
韩国迫于秦国的军事压力,于是主动把上党郡割给秦国,可是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和上党百姓不愿意归属秦国,冯亭于是派出使者出使赵国,请求赵国接收上党郡十七城,赵国经过一番讨论后,同意了冯亭的要求,于是赵国派出军队准备接收上党郡。[var1]秦昭襄王听说后,极度愤怒,决定出兵攻赵,秦、赵两国围绕上党进行了一系
赵括真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将吗?长平之战失败,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20:32:58阅读:3480
长平之战的结局众所周知,秦国大将白起获得了全胜,赵国有四十多万降卒被活埋。长平之战发生在秦国统一前四十年,此战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赵国惨败,不仅国力受到了重创,也给东方六国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此战之后,秦国对东方六国的出击就没有停止过。[var1]赵国从赵武灵王开始,到惠文王时期已经发
长平之战,被误解了2000多年的赵括,“战神”白起却这样评价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15:48:12阅读:2647
[var1]首先来说一下秦国,当时秦国经过一系列的变法,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发展国力。当时的秦国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农业强大,君臣一心,是当时国力最强盛的国家。赵国也有一位很厉害的领导人,就是赵武灵王,当时他进行了胡服骑射,对赵国的军事进行了改革,从现在来看,还是很先进的,毕竟骑兵的战斗力、行进力都是很
长平之战的责任真的在于赵括?其实开战时赵国的结局就已注定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1 19:32:12阅读:3358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规模少见的大战,秦国、赵国双方各自动员数十万人,那是一段极具悲剧性的、波澜壮阔的、血腥而且具有转折的战役历程。长平之战,相持三年,赵军落败,40万赵国将士的生命消逝,赵国由盛转衰,历史也把这样的重责推到了赵括身上。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赵括这样一个以身殉国的忠勇军人,被打在
长平之战,赵国整个朝堂的失策。赵括葬送40万大军,身负骂名不冤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20:08:46阅读:1959
而长平之战呢,赵国并没有准备好,只是在一件偶发的事件中被迫参与战争,前期没有战争准备,后期对战争的残酷程度也没有很好的预期,导致最终惨败。本来这场战争赵国并没有参与,实际上是秦国攻打韩国,赵国是后期参战的。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
长平之战被围后,有上十万大军的赵括为什么突围不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8:21:33阅读:4678
[var1]古代战争史上仅此一例的一比一包围赵国内力雄厚,堪称五绝级别的顶尖高手。然而,面对秦国这位中神通,赵国内力逐渐不支。在内力即将耗尽的情况下,赵国选择了变化打法,不再站着不动拼内力,而是选择拼招式。于是赵括替换下了以守为攻的廉颇,成为了长平之战赵国的最高统帅。历史给我们的答案是范雎谣言导致赵
长平之战中赵括表现并不差, 秦军伤亡30万人, 他真是无能之辈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2:39:06阅读:4346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白起因为此战名垂青史,杀神之名威慑百年。而赵括却被冠上了“纸上谈兵”之名,赵括被后世称为“纸上谈兵”,大多数人认为他只懂理论,不会实际操作,战场上只会生搬硬套。那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是一个无能之辈吗?[var1]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因为出身将门,所以他自幼便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