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中赵括表现并不差, 秦军伤亡30万人, 他真是无能之辈吗?

长平之战中赵括表现并不差, 秦军伤亡30万人, 他真是无能之辈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46 更新时间:2024/1/24 2:39:06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白起因为此战名垂青史,杀神之名威慑百年。而赵括却被冠上了“纸上谈兵”之名,赵括被后世称为“纸上谈兵”,大多数人认为他只懂理论,不会实际操作,战场上只会生搬硬套。那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是一个无能之辈吗?

[var1]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因为出身将门,所以他自幼便熟读兵书,通晓兵法。在《史记》中,司马迁如此评价赵括:“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除此之外,在史料中再难找到赵括年少时的经历。

长平之战开始时,秦赵两军的主将是王龁和廉颇。廉颇面对有“虎狼之师”之称的赵军,采取的是固守不战的策略,想拖垮秦军的粮草供给,让秦军不战自退。赵王后来换上了赵括为主将,秦王则换上了白起为主将,赵括不敌白起,导致40万赵军被白起活埋。

[var1]

依照大部分人的观点,认为赵括根本就是一个无能之辈,他只会“纸上谈兵”。可赵括到底是怎样“纸上谈兵”的?又是怎样的“死读兵书,不懂灵活变通”的?估计很多人说不上来。今天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聊一聊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表现,看一看他是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在我们做详细分析之前,先说一句题外话,赵括的对手是白起,似乎古代几千年历史上也没有几个猛将打得过白起吧?除了韩信项羽、李牧这样的战神能跟白起一拼之外,有几人能跟白起比划?赵括输给白起就证明他是无能之辈吗?并不能,好,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下赵括对阵白起的表现。

[var1]

1、反守为攻

廉颇采取的是固守不战的策略,而赵括到任后采取的是反守为攻的策略。赵括从根本上改变了赵军的战略,那这最重要的一点,赵括做对了吗?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的兵力总计超过一百万人,此时决定战争胜负不仅仅是双方主将的战略决策,还有秦赵两国的国力比拼。赵军采取坚守策略后,秦王发动秦国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奔赴前线,帮助秦军运送粮草。秦军粮草不多,可赵国的粮草也不多了,廉颇再这样耗下去,赵军也就没粮了。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兵马钱粮储备极其雄厚。赵国国土面积非常有限,粮草富庶地区更有限。如果比士兵战斗力,赵国可以与秦国并驾齐驱,但如果拼国力,秦赵两国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当时秦国的面积几乎是赵国的四倍有余,人口是赵国的六倍有余,赵国地处北方苦寒之地,粮草谷物生长期短。如果拼资源拼国力打消耗战,赵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双方再耗下去,先败的不是秦国,而是赵国。赵括放弃防守策略,跟秦军拼死一战,这并没有错。

[var1]

2、战争结果

世人只知道白起活埋了40万赵军,却不知道秦国长平之战也是惨胜,秦国的损耗同样非常大,前后伤亡的秦军接近30万。秦赵两军的战损比为3:4,赵括输得很惨吗?并没有,只是白起杀降40万过于引人注目,掩盖了长平之战的真正结果。

在《史记—白起列传》中记载,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对秦王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这一仗虽然打赢了,可白起根本高兴不起来,他率60万秦军出征,却导致秦军伤亡过半,粮草消耗也非常大。所以,赵括虽然败了,但他也给了白起足够大的压力。赵军不是吃素的,也干掉了整整30万秦军。

秦军伤亡过半,这其中一部分是秦赵两军交战时导致的,另一部分是在坑杀阶段,秦军并非对赵军活埋,而是先杀再埋,这也就导致红了眼的赵国降军拼死挣扎,又导致了一部分秦军伤亡。战国后期,赵军的战斗力一点都不比秦军差,但在赵括的统帅下,以赵军40万全军覆没的代价换取了秦国军队伤亡30万,这个战绩只能说是勉强说得过去。如果赵国换李牧来,白起不一定能打赢。

[var1]

3、赵括不该去担任主将

有很多人认为,赵括应该有自知之明,不应该答应赵王的要求去前线统军。可是赵括能拒绝赵王的要求吗?当时廉颇跟秦将王龁在前线交战,廉颇接连失利,在上党之战中遭遇大败,赵军伤亡三万多人,损失了一个裨将和6个校尉,可以说损失惨重。这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赵王对廉颇的信心。于是赵王想临阵换将。

说句事后诸葛亮的话,当时赵国最好的战略就是把廉颇跟李牧的位置换一换,让廉颇去塞北镇守边关,把李牧调来迎战秦军。可赵王没想到这一点,他觉得赵括熟知兵法,也是去前线统军。

[var1]

赵王问赵括敢不敢去前线统军,赵括是一个学有所成,志在四方的热血男儿,有了沙场建功立业的机会,难道要他告诉赵王说不去?再者,无论何时何地,胆怯避战都是最可耻,也是最懦弱的表现,如果赵括回答说不去,那赵家会有好下场?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无能之辈”“纸上谈兵”这样的词语来评价赵括,如果他面对的是秦将王龁,长平之战也许赢得是赵军。赵括并不是无能之辈,从长平之战的结局来看,赵括也是战国名将级别。因为赵括面对一生不曾一败的千古杀神白起,依然硬生生干掉了30万秦军,而且他死战不降,最后壮烈战死,这说明赵括真不是软柿子,他也磕掉了白起的好几颗牙。

更多文章

  • 孔子真有这么神?在281年前就断言刘邦将建“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的真正实力,刘邦和孔子的关系,孔子简介与历史

    在《宋书》志第十七卷中赫然书写着这样一段颇为醒目的文字:“孔子曰:‘天下已有主也,为赤刘,陈、项为辅。’”也就是说,生活在春秋时的孔子就曾断言,刘邦将建立汉朝,登基为帝。281年后,孔子的预言应验,刘邦果然成功登顶。那么问题来了,孔子真得说过这话?孔子真得如此神奇? [var1]孔子是儒家始祖

  • 眼看春秋五霸崛起,周天子为何毫无作为?不是不努力,是被打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后面是春秋吗,春秋小国崛起,春秋五霸称霸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西周和东周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周朝确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走向。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周后的朝代。但是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天子就成了和“日本天皇”类似的摆设,失去了所有的权威和权力。眼看着春秋五霸崛起

  • 秦灭赵之战中,王翦用了什么计策,才打败李牧攻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牧和王翦谁更厉害,李牧王翦,王翦灭赵之前秦派谁去

    [var1]秦军攻赵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始终未能攻克赵都邯郸,而且还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被赵国名将李牧率军击败,秦国损失巨大,一度使秦军兵锋受阻。即便在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大饥荒,秦军乘机再举大军进攻也没能一举攻灭赵国。两军相持一年有余,最后还是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王翦才势如破竹攻

  • 孟尝君是君子?不存在的,因被嘲笑身材瘦小,他竟然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尝君简介,孟尝君率领六国联军,孟尝君与茌平的渊源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首、齐国的相国,孟尝君田文因好客、仁义而闻名于天下,门下曾豢养过三千食客,天下士人无论贤与不肖都对他倾心敬慕。然而,孟尝君本质上却是个欺世盗名、大奸大恶之徒,行事乖张狠戾,做出过恁多凶残无耻之事,其中最令后人诟病的,便是因一句玩笑话,屠灭赵国一城百姓的生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

  • 长平之战本是秦国和韩国争地之战,那么,赵国是怎么被卷进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

    这场战争中赵国错误的估算了战场形势,坚持正面进攻的路线,最终在秦国的挑拨离间下让赵括代替廉颇,变防守为主动进攻,最终酿成大祸,此战过后赵国元气大损,秦国统一之路再无阻拦,同样长平之战是古代军事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争。赵国原本是战国七雄之一,完成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国力大增,军事实力远超其

  • 孔子后人在抗战中做了何事?保存了中华文脉,堪称功德无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抗战时期的孔子后人,孔子资料,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在建立“伪满洲国”后,觊觎华北,打算照着葫芦画瓢对中国华北地区实行奴化政策。为此,日本人瞧中了孔子的招牌。1935年,日本对身在曲阜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发出邀请,希望他能赴日本参加孔庙落成仪式。彼时,日本人的势力已经从东北延伸到华北腹地,他们以为靠武力威胁就能

  • 秦国最终能笑到最后,全因一批不怕死的战士,并且得益于这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张禄,秦国军队霸气场面,魏武卒vs秦国锐士

    军制出现了之后,军法也就随之而来了。军法是也就是军队中的刑法,《周礼》中记载,有甲兵之事,一定要有相关的机构来执行军法。其实,早在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对军法的记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中,讲的是大禹的儿子启,在创建夏朝时,曾经对手下人说:“在战场上拼命的,绝对会得到奖赏,但若是不拼命,那只有死路

  • 战国七雄外第八强国,雄踞河南800年,因太嚣张被齐楚魏联手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秦齐楚魏赵燕韩,被统称为“战国七雄”,它们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几乎构成了当时中国的全部历史。其实,在“七雄”之外还存在着两个实力相当雄厚的国家,其中,中山国被称为“第九强国”,而宋国则被称为“第八强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宋国的兴衰史。宋国的始祖,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

  • 燕国本想在长平之战后从赵国大捞一笔,没想到最后悲剧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爆发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围歼战,这场战役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长平之战的直接后果是秦国在大一统之路上最强大的对手实力大大削弱,统一中国的进程也极大加快了。这对其他六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然而,在赵国40万降军被坑杀之后,燕国干了一件非

  • 这个名将曾让白起不敢与之决战,被称“千年不遇”,差点亡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十大名将排名白起,秦国名将白起为谁所杀,秦国白起的四大战役

    每当时代处于混乱时,就会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的大将,虽然他们被同时代“四大名将”的光芒所掩盖,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荣耀,匡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带领齐国士兵四处征战。匡章的出现离不开齐威王的扶持,公元前323年,秦国越过魏国向齐国进攻,秦国经过缜密的部署,首先派出一支部队佯攻阳晋,此地地势险恶,秦军出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