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宗道

宗道

  • 明朝袁宗道简介-明朝袁宗道(“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0 12:01:09阅读:4600

    袁宗道简介:“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人物:明朝袁宗道,历史上评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袁宗道,明朝历史袁宗道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袁宗道,别名:袁伯修,袁玉蟠,袁石浦,国籍:明朝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

  • 历史上皇帝为什么要奖励吕宗道迟到上朝?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30 18:56:31阅读:4635

    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古代上早朝是很严肃的,任何朝臣都不能迟到。毕竟在皇帝身边工作,尤其是在这种场合,真的没把皇帝迟到当回事!那种结局令人难以忍受。但是到了北宋,有一个朝臣叫陆宗道。他出庭时迟到了。皇帝为什么要奖励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说起这个吕宗道,他是北宋的忠臣。从小家里就比较穷,他之所以成

  • 黄宗道

    名人大全时间:2024/1/19 19:38:12阅读:3476

    黄宗道(1921年2月3日—2003年4月26日),男,汉族,出生于湖北孝感县,中国共产党党员,橡胶专家和土壤、肥料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原院长,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黄宗道于1939年1月在四川成都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学习

  • 来宗道

    名人大全时间:2024/1/16 9:31:30阅读:1606

    来宗道(1571年10月21日—1638年3月13日),字子由,号路然,明代大臣,浙江杭州府萧山人(今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庶吉士。明熹宗朝充经筵讲官,受其重用。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任内阁首辅,一月后致仕归乡。历官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礼

  • 鲁宗道

    名人大全时间:2024/1/18 2:37:29阅读:3228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书,谥号“肃简”。中文

  • 袁宗道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31 12:17:34阅读:1165

    袁宗道(1560年3月12日—1600年12月9日),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右庶子。“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反对复古拟古,主张“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其诗文创作不事模拟,

  • 《赵宗道归辇下》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14:57:44阅读:3923

    沿牒相逢楚水湄,竹林文酒此攀嵇。半毡未暖还伤别,一臂初交又解携。江浦呕哑风送橹,河桥勃窣柳垂堤。明年四月秦关到,洗眼扬州看马蹄。

  • 袁宗道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8 13:33:40阅读:1083

    袁宗讲(1560年3月12日—1600年12月9日),字伯建,号玉蟠、又号石浦,湖北公安人,明朝文教家、民员。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选嫡凶士,授编建,民至太子左嫡子。“公安派”的收起者以及发袖之一,取弟袁宏讲、袁中讲并称“公安三袁”,否决复旧拟古,主意“从教死理,从理死文”。其诗文创做没有事摹

  • 鲁宗道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时间:2024/2/1 7:49:59阅读:1714

    鲁宗讲(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出名谏臣。少年孤贫,死活于中祖女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近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民,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左正行谏章。民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书,谥号“肃简”。人物

  • 刘娥与宰相鲁宗道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4:50:50阅读:482

    中国汗青上,曲行敢谏的民员没有少。宋代太后刘娥在朝时代也有那样一名曲臣,恰是果为他,刘娥才垂帘听政十多少年,却没有称帝。鲁宗讲是安徽亳州人,家景贫困,女母早逝,从小死活正在中祖女家。下中进士后,被录用为濠州定近尉,随后继任海盐县令,数年又改任歙州军事判民。从经历下去瞧,鲁宗讲的宦途取年夜多半人同样仄

  • “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后刘娥,权倾朝野,为何不像武则天一样称帝?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4:26:15阅读:1550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刘妃害怕李妃生在自己前面,就暗中与太监郭槐串通,收买了接生婆尤氏,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了李妃刚出生儿子。刘妃让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就暗中将太子交给太监陈琳,托人送去了八贤王府上。而李妃则因为生下“狸猫”,被宋真宗打入了冷宫。后来刘妃的儿子出生,被立为了太子,她本人也成为

  • 鲁宗道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6:46:03阅读:2880

    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繁荣是规模空前的,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皇帝”那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掌握着绝对的权力,能够给你高官厚禄,也能够一句“欺君罔上”就会要你的身家性命,所以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大臣,他迟到惹怒

  • 北宋谏臣鲁宗道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0 19:23:41阅读:3317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

  • 宋真宗赵恒皇后想学武则天当女皇,鲁宗道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1 2:07:26阅读:4740

    北宋著名大臣鲁宗道出身寒微,最初任职海盐县令,后陆续任歙[shè]州军判官、右正言等官职,为人性情耿直,以敢于直言劝谏著称于世,真宗皇帝赞誉他:“忠实,可大用!”御笔题写“鲁直”二字,挂在大殿的墙壁上。鲁宗道为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为小事所拘谨,快人快语,直言不讳,很多大臣都畏惧他,暗地里称他为“

  • 太后刘娥:武则天是怎样的人?副宰相鲁宗道:唐朝罪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14:01:09阅读:251

    一部《大宋宫词》再一次把宋真宗的皇后刘娥推到了人们面前,虽然剧作被各种吐槽,但是仅就刘娥这个人物形象而言,已经比戏曲《狸猫换太子》中贪婪狠毒的奸妃形象好了很多。艺术创作当然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历史上的刘娥的确是个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经常是引发诸多矛盾的中心,所以一出场就是高热话题:虽然出身贫寒

  • 武则天掌握权力,创建大唐盛世?鲁宗道:她是个罪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3:36:26阅读:3527

    出生于624年的武则天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和大唐帝国联系在一起。传说某一日武则天的家里面来了一个算命之人,据说这个算命真算得准极了。而这个时候武则天的父母把武则天抱出来,然后算命之人摇了摇头说,可惜是个男孩子,如果是个女孩子的话,一定能够当皇帝。这个时候武则天的父母都震惊了,然后告诉算命之人:没

  • 鲁宗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为何会被重用?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2 2:50:10阅读:3675

    宋朝大臣鲁宗道是个官场牛人,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自古以来“皇帝”那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掌握着绝对的权力,能够给你高官厚禄,也能够一句“欺君罔上”就会要你的身家性命,所以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大臣,他迟到惹怒皇帝,大臣说:喝酒耽误了!皇帝不但转怒为喜,

  • 北宋著名谏臣:鲁宗道的简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5 23:44:13阅读:4093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书,谥号"简肃"。鲁宗

  • “鱼头参政”鲁宗道:从一个孤儿到大宋王朝的一代贤相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3 7:47:37阅读:4093

    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因为直言敢谏而出名的官吏有很多,比如唐太宗时期的魏征以及明朝时期的清官海瑞等,在宋朝,有这样一位正直的官员,他从来不惧权贵,曾多次直言上书,最终也得到了皇上的重视和厚爱。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地人。年少时他的父母便不幸去世,因此鲁宗道不得不借居在外婆家里。他的几个舅舅都是习武之人

  • 鲁宗道是怎么得到皇帝赏识的 还得从一次工作时间酗酒说起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3 5:05:56阅读:4093

    很多人都不了解鲁宗道被提拔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会取悦皇帝可能就意味着光明的前程,所以那些奸佞大臣们往往口才了得,马屁也拍得特别好。此外,寻常的大臣一般也会顺着皇帝的意思来,除非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或许才会坚持自己的主见。毕竟伴君如伴虎,万一惹恼了皇帝,弄个人头落地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