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宋宫词》再一次把宋真宗的皇后刘娥推到了人们面前,虽然剧作被各种吐槽,但是仅就刘娥这个人物形象而言,已经比戏曲《狸猫换太子》中贪婪狠毒的奸妃形象好了很多。艺术创作当然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历史上的刘娥的确是个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经常是引发诸多矛盾的中心,所以一出场就是高热话题:虽然出身贫寒,但是自从与王爷赵恒相识,两个人立即一见钟情,虽然百经阻挠,但是赵恒还是要挖空心思和她在一起;赵恒当皇帝后,刘娥盛宠不衰,虽然无子,但是赵恒宁愿为她筹划“借腹生子”的戏码,以达到立她为皇后的目的;
宋真宗驾崩后,刘娥临朝称制,离皇位已经很近了,但是她却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称帝,而是在宋仁宗赵祯成年之后还政于他。一、 宋真宗和刘娥公元997年,赵恒即皇帝位,是为宋真宗。宋真宗登基后立刻将刘娥接入宫中,虽然他的后宫之中已经有了郭皇后和众多嫔妃,一时刘娥并没有名分,但是这些都不妨碍刘娥仍旧是他的心头最爱。一直到1004年刘娥才有了封号,后来逐渐晋封为德妃。她入宫时已经30岁了,入宫之前没有生育,入宫后更无所出。即使如此,也丝毫没有妨碍她和宋真宗的感情。只不过是多了大臣们反对她当皇后的借口。1007年,郭皇后去世,宋真宗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刘娥为皇后,但是重臣们一致认为她出身微贱,不可以当皇后。
宋真宗对刘娥的感情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刘娥年纪大,已经不能再生养,当刘娥宫中的侍女李氏受到宠幸,生下当时唯一的皇子赵祯时,宋真宗同意让刘娥抚养这个孩子,这就相当于刘娥自己有了儿子。有了这个宫中唯一的皇子,两年之后,刘娥被册封为皇后。从郭皇后去世,到刘娥被册立为皇后,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这五年时间里,有不少大臣提出了出身高贵又年轻漂亮的皇后人选,但是宋真宗都没有同意,他宁愿让皇后位置空着,也不愿册立别的女人,只等着扶自己最爱的女人登上宝座。刘娥从入宫到登上皇后之位,经历了15年的时间,从最初没有名分,到被封为美人、修仪,德妃,她一直深得宋真宗喜爱。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刘娥入宫后,并不特意和后宫中其他嫔妃争宠,对郭皇后和嫔妃们也都很尊重。尤其宋真宗还有一个宠妃杨氏,她经常陪伴真宗,很得宋真宗的喜爱。刘娥与杨妃相处如姐妹,感情一直很好。后来杨妃遵照宋真宗的旨意,和刘娥一起抚养太子赵祯长大成人。二、 参与政务刘娥颇有才干,《宋史》说她“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1019年,宋真宗多病,皇后刘娥开始参与朝政。1022年,宋真宗驾崩,年仅12岁的赵祯即位,因为年纪太小,按照宋真宗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由皇太后刘娥处理政务。
刘娥临朝听政十余年,成功地避免了真宗时旷日持久的激烈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重视农桑、兴办州学,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良好发展,为宋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宋史》评价刘娥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对她持以肯定的态度。三、 宋仁宗与刘太后宋仁宗赵祯从一出生就由刘太后和杨妃一起抚养,相比杨妃的温柔体贴,刘太后更倾向于严厉管束。赵祯小时候有风痰之症,刘太后严格按照太医嘱咐,不准赵祯吃海鲜等食物。小孩子嘴馋,每当赵祯想吃海鲜时,杨妃都会想方设法弄来给他吃。在赵祯心里,杨妃就显得更亲近,对刘太后却有些怨恨。但是从有利于身体的角度,刘太后的做法当然是正确的。饮食节制上是如此,在培养治国理政的能力方面,刘太后同样如此,属于严母风格,虽然每天她都忙于政务,但是一直没有疏忽对赵祯的教导。
赵祯显然也极其聪明颖悟,他能诗、善书法、晓音律,但是对于这些,他都没有到沉迷的地步,相比之下,他最精通的就是帝王之学。太后刘娥成功地把赵祯培养成了一个很完美的皇帝:他性情仁厚,对大臣宽厚,善于纳谏;他善用贤才,在位时期的名臣比他自己都更有名,如包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他们能够青史留名,何尝不是对宋仁宗的另一种褒奖?后世经常有人揣测,当时刘娥到底有没有称帝之心,单从她悉心培养赵祯这件事上,显然她将治理天下的责任寄托到了赵祯身上,虽然赵祯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四、 武则天与刘娥唐朝贞观初年,627年左右,太白金星曾经多次在白天出现,当时的太史令李淳风占卜说:“女主昌”,告诉当时的皇帝李世民,三十年后李唐江山易主。最后果然应验在了武则天身上。1019年,宋真宗开始生病的时候,太白金星也出现在白天的天空,占卜给出的结论同样是“女主昌”。当时宋真宗极为不安,担心会应验在刘娥身上。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次子李贤被逼自尽,李贤的两个儿子也被亲祖母下令鞭杀;三子李显被废,四子李旦虽然身为皇帝,却如同傀儡,连自己的妃子都没能保全。相比之下,刘娥只有赵祯一个孩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对他的培养教导方面丝毫不逊于历代贤明君王。所以,即便后世猜测刘娥是否有称帝野心,但是仅凭这一点来说,她并没有一直把持朝政的想法,虽然她曾经身着帝王衮服参与祭祀大典。曾经有大臣献上《武后临朝图》,暗示刘娥称帝,刘娥询问朝堂大臣:“唐朝时的武后是什么样的人?”大臣们都不敢回答,只有性格刚直、敢于进谏的鲁宗道回答说:“唐之罪人,差点儿就断送了大唐江山社稷!”刘娥听后,将《武后临朝图》扔在地上,说道:“我不做这样有负祖宗的事!”刘娥临终之时,她曾经几次用手去拉扯身上的衣服,直到宋仁宗醒悟,原来她是不愿意穿着帝王服装去见先帝,这才给她换上了太后的服装。
在她的内心深处,毕竟还存有对宋真宗及赵宋王朝历代帝王的敬畏,还存有对当时男尊女卑社会秩序的敬畏与遵从。五、 后世评价正如前面所引述,《宋史》对太后刘娥的评价很高,对她持肯定的态度。其他人的评价则不尽相同:司马光评价她:“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强调她对宋仁宗的保护与教导,以及理政时的任用贤臣,十分认可她的功绩。苏轼评价:“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天圣、景祐都是刘娥临朝听政时的年号。现代思想家、文学家胡适认为她“是宋史上一个很有才干的妇人。”并为历代人们对刘娥的杜撰说了几句公道话,给出了极为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