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时期,齐国是怎么一步步作死招致诸侯众怒的?-趣历史网

战国时期,齐国是怎么一步步作死招致诸侯众怒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54 更新时间:2023/12/21 9:53:31

众所周知战国有七雄,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那么七雄之一的齐国是怎么一步步作死招致诸侯众怒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本来在战国七雄当中,最为出色的两个国家就是齐国和秦国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强盛到什么地步的呢?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已经可以称作“帝”了。

秦昭襄王曾经不满足于“王”的称号,想要称帝。可他忌惮齐国的实力,不敢单独称帝,害怕会引来齐国的讨伐,最后,秦昭襄王和齐国的国君通了个气,最终决定两个人一起称帝。

可后来齐国的大臣劝齐国国君说贸然称帝不好,于是,齐国国君决定继续称王,昭襄王也不敢一个人称帝,于是又继续称王。可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和秦国抗衡的齐国,很快就衰亡下去了。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战国时代,有许多国家,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心中想的事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守住自己的国土,不让自己成为亡国之君。在春秋时期,统一还太过遥远,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只要不是做得特别差,就不用担心有亡国的危险。

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国只剩下七个,这七个国家的君主等于已经到决赛圈了,如果谁稍微不小心一点,就会面对淘汰出局的结果。秦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是诸侯国当中最为强大的两个,其他诸侯国花了很长时间才好不容易接受秦国的崛起。

如果齐国再崛起,那么进入决赛的两个名额就都没有了。其他诸侯国就只有灭亡的份了。共同的利益诉求让其他诸侯国联合起来,阻止齐国的发展。

齐国的对外政策

除了上面的原因以外,齐国自己也结了许多仇家。这其实挺正常的,毕竟齐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从别的国家那里掠夺来的。

其中,和齐国仇恨最深的算是燕国了,其实,在齐宣王时期,齐国一度攻入了燕国首都。当时,齐国有灭亡燕国的机会,可后来不知怎么回事,齐国的大军又退了回来。

齐国没能灭亡燕国,燕国人却把这亡国之仇给深深地记住了,后来,诸侯国联合讨伐齐国的时候,燕国非常积极,充当了急先锋。再加上燕国又确实出了一位传奇将领—乐毅。齐国就迎来了灭顶之灾。

除了有机会吞并燕国却最终撤军以外,齐国还做了许多其他违背盟约的事情,比如,齐国曾经答应和其他诸侯国瓜分宋国的领土,到了最后,自己吃了独食。

总之,齐国灭亡了宋国,让好几个国家俯首称臣,也招揽了一大波仇恨。

齐国的对外政策,还是有一点问题的,比如说,对于燕国,齐国就应该直接拿下,要知道,招惹一个死敌,后果是很严重的,在后世,就有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因为楚国被秦国给灭得太惨了,刻骨的仇恨是可以支撑人做许多事情的。

至于对宋国的处置,齐国想要宋国的全部领土,这是人之常情,不过,最起码齐国得想出策略来安抚一下其他几个诸侯国,让他们不要激动,这一点,齐国也没有做到。

齐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忌惮,齐国又没能很好安抚其他诸侯国的情绪,还留下了燕国这么一个巨大的隐患。这都为齐国的快速衰亡埋下了伏笔。

脑子不清楚的齐王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以外,齐国亡国时在位的国君也是齐国亡国的重要原因。当时在位的国君是齐湣王。

这人是个脑子不太清楚的家伙,在齐湣王刚刚继位的时候,在齐国做效果的人是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虽然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不过风评并不怎么好,他在齐国为相的时候,结党营私,对齐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他看重的门客苏秦又是燕国的间谍。

最终,齐国在他为相期间国力大减,齐湣王对此毫无所觉,也没有采取任何方式制止。

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们还不能说齐湣王脑子不清楚,毕竟间谍都是隐藏很深的,而田文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他平常在外面的时候还是很注意风评的齐湣王没有发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齐湣王在亡国之后所做出的事情就完全是脑子不清楚。

齐湣王在亡国之后赶紧出逃,他先是逃到了卫国,因为魏国曾经向齐国称臣,所以魏国的国君对齐湣王还是很客气的。

可齐湣王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出言不逊,这下魏国的国君可就忍不了了,于是魏国的兵马当场就杀进了齐湣王的房舍之中,齐湣王只能匆忙再次出逃。

后来齐湣王又到了邹鲁两国。这两个国家也曾经是齐国的臣属,可是齐湣王根本搞不清楚状态,以为自己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齐国国君。

于是齐湣王对待邹国和鲁国国君的态度也非常骄傲,结果,邹国和鲁国的国君干脆把齐湣王给赶出去了。反正齐国强盛的时候也没少欺负他们,现在就当报仇了。

后来齐湣王又逃到了几个小国家,可是这几个小国家没有一个愿意接纳齐湣王的,最后齐湣王的结局是被楚国的将领生生抽掉了筋,悬挂在房梁上,三天才死。

从此以后,齐国作为强盛大国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后来吃过虽然有短暂的复国。可齐国都不再是原先的那个齐国了。

可以说,齐国的灭亡,除了和齐国本身的政策有关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乐毅和齐湣王这两个人。

乐毅是天生的军事天才,他选择为燕国效力,这就注定了齐湣王会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而且齐湣王这个人超级没有脑子,我们不说在逆势的时候要忍辱负重,最起码你在逃亡的时候是不能够摆天子的架子的。

这一点,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够想到,可是齐湣王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居然屡屡对曾经臣服自己的国家摆天子的架子。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么简单的道理齐湣王居然不明白,也不知道齐国的诸位先君怎么会生出这么一个愚蠢至极的家伙。

齐国灭亡的原因其实和诸侯国的联合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过,想要强大总要经过这么一次,如果打不过诸侯的联合,那就只能被打回原形。

秦国也经历了这么一出,可秦国最终采取了合适的策略,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地形优势挺了过去。齐国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齐国处于沿海,地形上也没有优势,再加上齐湣王这个脑子不清楚的人,可以说齐国不灭亡才是奇怪的事情。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曾经说,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他用自己的例子来劝说齐王要善于听从不同的意见,不要太过于骄傲,估计齐湣王就是因为手底下拍马屁的大臣太多,所以才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老实说,齐湣王就算不能像晋文公重耳一样复国,最起码保住自己性命的机会还是挺大的,可是这种机会都被齐湣王给浪费掉了。真的是非常可惜。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想要立太子,为什么不考虑李恪或李泰?-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李世民有那么多儿子,优秀者也不少,那么后来李承乾因重大过错被贬,重新选太子时,为什么不考虑李恪或李泰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解其中原因,接着往下看吧~太子遭废生于皇室无异于含着金汤匙出生,但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危险。尤其是生为皇子,在皇帝立储的时间内须斗智斗勇,才能保全自己。至于谁能坐上皇位,除了依

  • 万历帝那么多年不上朝,为什么没出现奸臣权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万历帝有整整30年不上朝,那么多年不上朝,为什么没出现奸臣权阉呢?是那个时候的大臣和太监都比较衷心吗?其实不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上一个让君王觉得疑忌的大臣,他的下场真的是非常惨。他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张居正在职期间,推动了所谓的张居正改革,

  • 后梁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政权?最后是如何灭亡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后梁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唐天祐四年梁王朱晃称帝建国,国号大梁。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后梁占据中原地区,实力强大。后梁存在时期始终面临前晋的巨大威胁,一直与前晋争霸,最终被前晋消灭。那么后梁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一,朱温崛起乾符二年(875年),黄巢起兵反唐,黄巢军转战各地,沉重打击唐朝统

  • 隋唐先后四位皇帝征战高句丽 这个弹丸小国到底怎么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句丽只是个弹丸小国,为何隋唐两朝,四位帝王倾尽国力也要灭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高句丽虽然只是一个弹丸小国,但它在我国历史上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特别是在隋唐史中更是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隋朝都是因为隋炀帝三征高丽失败而引起天下大乱,使得李唐夺

  • 古代打更为什么在深夜 古人要是不打更又会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对为何古人深夜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智慧让人叹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封建礼制是我国古代的的一大特点,可以说是利弊共存的。部分优势条件能够促成我们现在优秀的传统,也有一定的弊端让我们觉得古人循规蹈矩,不懂变通,这些礼制中典型的一条就是古人非常注重时间观念

  • 孙权熬死了刘备曹操,为何却没能统一三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现下说到三国归晋,大家都调侃是司马懿这个老不死的,熬死了同期所有对手,笑到最后。其实不然,还有个孙权,他竟然比司马懿还晚死一年。那为什么,统一三国的不是孙权呢?孙权也算是个牛人,曹操曾带着歧义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权的字,意思是生下的儿子得像孙权。只是不知道,曹操的这个‘像’,是指智慧上的

  •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是因为好大喜功吗 只有隋炀帝一个人想打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对隋炀帝伐高句丽真的是好大喜功吗,其实是朝廷上下都想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场帝三伐高句丽,竟至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其祸惨烈。究其原因,则莫衷一是。隋炀帝讨伐高句丽公开的原因是说高句丽无事君之心,不守藩臣之礼。但唐初,魏征等人在总结隋亡的教训时则认为隋丽战争的土要

  • 晋国如此强大,为何最后会被瓜分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虽然在战国的时候,曾经强大的晋国早已经四分五裂,但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毋庸置疑的超级大国,它在当时中国的地位,就像现在的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样。自从周王室衰败之后,各个诸侯国就相继崛起,在接下来的将近300年时间里晋国始终处于领先的地

  •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吗?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吗?有哪些特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概况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

  • 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出自于哪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出自于哪里?其实“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历史起源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